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部编版小学语文 六年级上册 教材材解读和教学目标 课件.pptx

29页
  • 卖家[上传人]:binzh****nxia
  • 文档编号:151591989
  • 上传时间:2020-11-16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4.03MB
  • / 2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空白演示,在此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部编版小语教材六年级上册 “围绕中心意思写” 教材解读和教学目标,1,,,一、认识创新的“习作单元” 统编教材编写者之一郑宇老师指出: “部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强化习作能力的培养,丰富了语文教材单元组元的形式,是教科书编撰史上的一个创举 (郑宇:部编教材习作单元“观察”的特殊性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这么理解这句话呢? 2018年6月的教材培训中,教材主编陈先云先生提出了教科书编写理念的四个突破,其中第3、第4个是: 3.科学地安排语文策略与能力序列,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大语言表达,特别是书面表达在教科书内容中的比重,达到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内容上的均衡 (陈先云: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体系构建、编排创新及育人价值,2,,,陈先云先生还指出: “四、创新单元编排体例,以习作能力发展为主线组织单元内容,改变传统的完全以阅读为中心的编排体系,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引导语文教学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 我们认为,这是“表现本位”全新读写观在教科书编排创新中的一种探索,必须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

      福建师大的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出了基于“言语生命动力学”的“表现本位”全新读写观他深刻地指出: “人本能地具有言语的需要言语需要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是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存在性需要言语活动,是人的基本的生命冲动和存在方式3,,,“这就是言语生命动力学语文教育的基本认识 (潘新和: 语文:表现与存在p9) 潘先生特别指出:“在语文教学系统的整体结构中,言语表现才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只有指向言语表现,以表现为本位,才能打好言语基础,才能达成言语教育的应用性目标 (潘新和: 语文:表现与存在p13 ) 潘先生说:“阅读,指向言语表现、指向写作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语文能力的最高呈现,这一读写观是表现本位 写作本位的,把阅读本位的教学观念翻了个底朝天 (摘自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小学语文教学2008.6) 我们的粗浅理解: 语言文字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具,言语是每一个人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需要4,,语文是用听说读写活动来相互交流、表达认识和情感的人们所听到的和所读到的是别人表达出来的意思,自己所说的和所写的是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到底,听说读写都是为了表达。

      如果没有说和写的活动,听和读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语文本体的定位只能是“表现本位” “写作本位”阅读指向表达,指向写作,必然是语文教育的应有之义 关于阅读教学,潘教授还指出:“在写作本位的读写观里:读完(就是读懂)一篇文章,阅读教学只完成一半另一半更重要,这就是使学生学以致用,就是要让学生把从读中学到的用在文章写作中;让他们把对文本的理解、感想说出来,或者写出来这才能算是真正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完整过程 (摘自王崧舟写作本位:读写观念的重构.小学语文教学2008.6 ),5,,正如课标所强调的:“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的,从阅读学习写作,是阅读教学更重要的一半它抓住了语文教学系统的主要矛盾,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所以,“读写结合”远不是简单仿写,而是“指向表现、指向写作” 的“读与写有机结合”在这里,写作成了学习阅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不再是简单的阅读产物了 朱作仁先生认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是阅读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他指出: “阅读具有范型作用,阅读材料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样式。

      而写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因此,读和写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6,,7,指导学生学习课文,不但要引导学生通过书面语言理解内容,还要进一步学习作者是怎样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这是1992年小语大纲所强调的阅读教学要则,也就是一些老师说的“阅读教学要走个来回”这正是朱作仁先生所说的“阅读具有范型作用,阅读材料为学生写作提供了样式”,“读和写的紧密结合有利于更快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 遗憾的是许多老师只知道前面一步,而忽视了后面更重要的一步 统编教材“在重视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更加关注表达,改变多年来语文教学实践中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的创新编排,大大地发展了朱作人先生有关“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理论,为语文教材的编写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打开了一个崭新的天地习作单元就是典型的一例二、习作单元的编排特点 特点一: 强化习作能力的培养,突破习作教学的重点难点八个单元习作要素的能力发展,最基础的能力 最基本的能力 稍加提升的基本能力,,,解决“无米之炊”的问题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特点二: 习作单元,新型教材,自成体系,整体设计 围绕学习表达方法,整体设计各类课文,更需要实施“单元整体教学”。

      根据单元特点和课 型特点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并实施教学 学习教科书 (教材和教参),看看教材编写者有什么解读和建议,会给我们很多启发精读课文: 从阅读中学习表达方法,交流平台: 归纳梳理,提炼方法,初试身手: 初步尝试运用表达方法,习作例文: 进一步感悟方法、积累经验,习 作: 形成单元学习成果,,,,六上,,导 读,习作要素,围绕中心意思写 为什么不用“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偏重于“思想”,容易导致片面强调思想性;“中心意思”的外延更大,可以概括所有文体阅读要素,人文主题,从阅读的角度,提出“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来写的”,直接为习作服务,读写结合更为紧密从习作的角度,提出“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三、教材解读和教学目标,,,,13,,从“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到“围绕中心意思写”,,,资料链接,,,,14,,,,,续表:,,15,,,精读课文,默读 思考,默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思考、交流课文是怎样围绕这句话来写的,初步学习课文围绕中心意思(中心句)来写的思考 交流,选取一个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交流课文是怎样表达中心意思的教 学 目 标,教参p135给的教学目标:,识字写字目标+课后题的要求,体现习作单元特点。

      改为“来”,,16,,,目标1,是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目标 目标2,是落实课后思考题1的目标 目标3,是落实课后思考题2的目标 和教参给的目标相比,哪个表述得更为准确、具体,有操作性?,陈基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17,,,默读 思考,默读课文,思考、交流课文通过哪些事例“盼”来写的,具体学习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中心句)来写的思考 交流,引导学生体会、交流课文是怎样表达中心意思的,还进一步一闹学生列举具体的课文片段作深入的交流教 学 目 标,识字写字目标+课后题的要求,体现习作单元特点教参p138,,18,,,陈基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目标1,是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目标 目标2,是落实课后思考题1的目标 目标3,是落实课后思考题2的目标 和教参给的目标相比,哪个表述得更为准确、具体,有操作性?,,19,,,归纳梳理, 提炼方法,结合精读课文,梳理总结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的两种方法:1.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使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2.讲中的部分写的详细些、具体些,才能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交流平台,,20,,,实战运用1,仿照“盼”一课课后第一题,根据围绕题目所选的材料,判断可用来表达中心意思的材料,从而进一步认识要围绕中心意思选材。

      实战运用2,选择所给的题目,交流自己是怎么选择的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比上一题要求提高了一些,更为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自主确定中心意思,自主围绕中心选材初试身手,,21,,,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的教学目标,教参p135给的教学目标:,,陈基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请以紧扣教材要求,目标 表述得准确、具体,有操作 性(可测可评)为标准,把 教参p135给的这两条目标, 和陈基老师设定的三条目标 加以比较,看看哪组目标更 可以用来导教、导学、导评目标1:是交流平台的目标,偏重于梳理归纳,提炼“围绕中心意思写”方法的练习 目标2和目标3,分别是初试身手两个练习的目标,偏重于“围绕中心意思选材”初试身手实践的练习22,,,旁批1,简要罗列多个事例,凸显爸爸擅长订计划旁批2,选择两个典型事例,表现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习作例文,旁批3,通过神态、语言的描写,具体、详细写订暑假计划这个典型事例默读,思考交流,小结交流:课文是怎样“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的写人,,23,,,旁批2,旁批1,对课文的前一部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文思考作交流 第一二自然段,初到小站的印象,着重写小站的“小”。

      接着,第三四五六自然段具体写小站的设施和景象,点出小站虽小却精心设计对最后两段提出问题体会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这两段话通过对比,点明中心意思思考交流,水到渠成在阅读、体会旁批的基础上, 围绕单元语文要素,做思考交流写景,,习 作,话 题,内容目标1,关键词:“感受最深”用两个“可以也可以”作引导取材表达的目标1,表达的目标2、3,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先确定中心意思,再围绕中心意思写写之前拟提纲;写之后做交流表达的目标4,拟题目的要求25,,习作例文和习作的 教学目标,教参p145给的教学目标:,三条目标存在重要缺陷目标1,是习作例文旁批的目标,缺少课后思考题的目标 目标2,是表达的目标,缺少了教材提出的选择汉字、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内容目标没有内容,表达就不存在了,表达目标就架空了 目标3,是交换互评和修改的目标 缺少了教材提出的拟提纲、拟题目的目标习作教学目标至少应该包括有内容目标、表达目标和交流修改目标,要做到符合课程目标和教材要求,表述准确、具体,有操作性,可测可评26,,陈基老师设定的教学目标:,爸爸的计划一课的,小站,是,目标1,是习作例文的目标 补充了两处,修改了一个字 目标2,是选择汉字拟题和“写什么”的内容目标,都说清楚了。

      目标3,是拟提纲,围绕中心意思选材料的内容目标也都说清楚了 目标4,是交换互评和修改的目标27,附录: “拟题目”,三年级就开始学习了 教学实践告诉我,给作文加题目并不容易,需要一个不断在实践中学习积累的过程,由“初步学习(尝试)”到 “继续学习”;多次“继续学习”之后,才可以逐渐做到“能给习作加题目” 怎么教学生给习作加题目?可以向课文学习 使用统编教材要有整体教学的观念,可以结合阅读教学学习作者是怎么给课文加题目的28,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拿到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时候,自己都会先看看题目,根据题目猜想猜想:这本书(这篇文章)会写些什么?再随意翻一番,决定自己是否阅读我把它叫做“读题猜内容” 我们可以这样做:在开始接触课文时,引导学生“读课题猜内容”,猜想猜想说一说:课文会写什么内容在学完课文做小结时,再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一下:课文作者是怎么加题目的 读课题去年的树,猜想这一课会写什么内容会写“去年的树怎么了”的事 读课题 一块奶酪,猜想这一课会写什么内容会写“一块奶酪怎么了”的事29,读课题牛肚子里的旅行,猜想这一课会写什么内容会写“谁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的事 这些都是以事为题的。

      读课题那一定很好,猜想这一课会写什么内容,会写“那一定很好是什么呀”的事读完后知道了这是引用文中的话为题的 另外,还有以人为题的,以物为题的,以地点为题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