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功能性矫正器ppt课件.ppt
104页功能性矫正器 第九人民医院口腔正畸科吴军2007年6月14日 概述 功能性矫正器是一种本身不产生任何机械力 通过改变颌面部肌肉环境 促进颌发育及颅面骨骼生长的一类矫正器活动功能矫正器固定功能矫正器 作用特点 活动性的功能矫正器 利用口面肌力 影响牙齿和骨骼上下牙列分开 达到咬合分离促进下颌移到新的位置吞咽时上下唇紧密闭合选择性地改变牙齿的萌出道 分类 简单的功能性矫正器上颌平导斜导下颌联冠式斜面导板口腔前庭盾唇档 分类 肌激动器头帽式肌激动器生物调节器功能调节器 分类 其它功能性矫正器Herbst矫治器JasperJumper矫治器Twinblock 双板 矫治器Bass矫治器磁力功能矫正器个休化功能矫正器 适应症 由口面肌肉功能异常所引起的功能性错颌畸形 早期骨性错颌 最适用于青春生长迸发期前1 2年开始 并持续整个迸发期 牙龄主要为替牙期患者 乳牙期和恒牙早期也可以适用 适应症 牙列不存在严重拥挤 错位 安氏II类患者 上颌基本正常 上中切牙唇倾不明显 错颌主要是下颌后缩 安氏III类患者 不应有严重的骨骼畸形 或上颌发育不足 下颌能退至切对切 禁忌症 无生长潜力的成年人严重的骨骼畸形有脑神经疾患 大脑发育不全的儿童 功能矫正器的作用方式 肌肉 改变了口面肌肉 舌 唇对牙齿和骨骼所施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时间 是一种肌肉训练装置 牙齿 使牙齿发生倾斜移动 或控制牙齿的垂直发育 有助于矫正深覆颌或开颌 及建立I类磨牙关系 功能矫正器的作用方式 颅面骨骼 刺激或促进下颌生长下颌生长量不变 但生长方向变得有利没有明显的骨骼作用 但牙齿的萌出位置改变 牙和齿槽的适应是错颌矫正的重要原则 抑制面中部的生长 改变骨骼的形状 功能矫正器的治疗程序 诊断设计咬合重建技工室制作临床治疗期后期治疗 诊断 模型分析拥挤度磨牙关系深覆合 深覆盖程度前牙的轴倾度 诊断 X线头影测量面骨分析 面高 后面高 S Go 前面高 N Me 后前面高比65 为水平生长型 对功能矫正器的反应效好 鞍角 关节角 下颌角 三角之和 396 表明顺时针生长型 颅底长度 颌骨分析SNA稳定而不易改变 恒牙期为80 8 2 79SNB较小是功能矫正器的适应症 恒牙早期为77 0 2 8PP MP上下颌平面角恒牙早期为26 6 4 58APDI反应颌骨的矢状方向上的前后关系ODI反应颌骨的垂直向上的关系 功能分析目的 区别真性 骨性 错颌和假性 功能性 错颌功能分析的方法 确定息止颌位时下尖牙在上尖牙下方3 4mm 可以通过发音练习 吞咽练习 使下颌处于自然放松状态 评价从息止颌位到习惯颌位时下颌的关闭道 记录下颌在矢状方向上或侧方的偏移及垂直关系的异常 矢状方向 从息止颌位 习惯颌位下颌髁状突的运动分为纯旋转 或旋转 向前滑动 或旋转 向后滑动 安氏II 纯旋转为真性II类错颌 旋转 向上向后滑动 为功能性安氏II类错颌 如果X线头影测量为水平生长型 则适合功能性矫治器 安氏III 纯旋转为真性III类错颌 旋转 向上向前滑动 说明息止颌位靠后 为功能性III类错颌 适合功能性矫正器 横向 息止颌位时上下牙弓中线息止颌位时上下牙弓中线一致 习惯颌位时不一致 说明是功能性的下颌偏斜 对功能性矫正器的反应良好 息止颌位与习惯颌位时上下牙弓中线均不一致 说明是真性的下颌偏斜 垂直向 后牙萌出不足 低位 颌间距离大 适合功能性矫正器 后牙萌出正常前牙过度萌出 颌间距离小 不适合功能性矫正器 颞下颌关节的检查口面肌肉功能异常的检查吞咽功能 舌位于上下中切牙之间舌 大小 形状 功能唇 自然状态时唇部的闭合情况及唇肌的力量 口呼吸 设计 根据前面的检查 选择适当的矫正器 并设计矫正器的构造 咬合重建 根据检查资料从三维位置上设计好下颌的新位置 并用口内取颌蜡的方法确定和记录该新位置的过程 颌蜡可以将新位置转移到颌架 矢状方向 目的是建立中性磨牙关系安氏II类 下颌向前移动 一般 mm 不可超过 mm 可分两到三次前移 安氏III类 尽可能退至切对切安氏 类 理论上不前移 但为了保持中性关系 需前移 mm 垂直向上 下颌垂直打开应超过息止颌间隙 安氏III类错颌达到切对切关系 覆颌 覆盖 8 10mm横向上下中线应一致 以遵循息止颌位时的中线为准 中线不正不是功能矫正器的适应症 过度伸展的矫治器产生的肌活动的增加并不能增强肌激动器的效能 咬合重建的临床操作 准备马蹄形蜡 厚度高于计划重建咬合的2 3毫米 多次反复 让病人记住重建的位置 将烘软的蜡放入口中 注意切牙切对切和中线关系等问题 取出后冷却 技工室制作 应严格按照颌蜡记录关系上颌架 并保证在制作过程中颌间关系的稳定 临床治疗期 试戴期 周 逐步增加戴用时间 每日戴用 8 增至每天14小时矫治期 尽可能长时间的戴用 至少12h 天 每4 6周复诊一次 肌肉调整期 肌肉放松时保持下颌在新的位置 一般2 3月齿槽反应期 齿槽的生长使牙齿的位置得到矫正 约6 8月 行使功能时也在新的位置 是这一阶段的标志 颌骨反应期 一般为一年时间 以骨性错颌时间会延长 后期治疗 多需要固定矫正器做精细的调整 以完善咬合关系 排齐牙齿 肌激动器 Activator矫正器Andreson设计的功能矫形器 Activator的口内像 构造 塑胶部分 下切牙塑胶帽 后牙牙导面钢丝部分 双曲唇弓 腭侧基托缓冲 颌重建 下颌前移5mm 咬合打开超过息止颌间隙2mm 磨牙区分开4mm左右 确定中线关系 原理 下颌向前1mm 可产生约100g的力 垂直打开8mm 可产生约500g的力 矫治器的制作 上颌架 牙导面 塑胶帽预备 临床使用 试戴期 1 2周矫治期 10 12小时 天 持续10 12个月 治疗前正侧面像 治疗结束时正侧位像 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比较 头帽型肌激动器 口外弓 肌激动器 VanBeek矫正器 优点 垂直向控制 可以克服普通的肌激动器在垂直向的控制不足的缺点 可以控制垂直向的高度 有利于高角病例的治疗 矢状向控制 可以增强对上颌骨的抑制作用 对上颌前突的病例较有利 适应症替牙期安氏II类I分类错颌 期望前移下颌并向后作用于上颌改善II类骨骼关系 适用于高角病例 可达到最佳垂直控制 不适于下颌平面角较低 颏点位置靠前的病例 构造 基托上前牙控根簧口外弓管口外弓 口外弓牵引方向口外弓的外弓末端至第一恒磨牙近中 外弓稍向上方倾斜 与内弓呈20 左右角度 牵引力向后上方 通过上颌阻抗中心与上牙弓阻抗中心之间 才能达到颌平面倾斜度保持不变的作用 牵引力大小与牵引时间 抑制上颌 1000g 每侧 16h 每天促进下颌 200 400g 每侧 12 14h 每天持续两年左右的时间 替牙期牵引力 250 300g 侧恒牙期牵引力 400 500g 侧保持期牵引力 100 200g 侧 颌重建咬合分离应比息止颌间隙稍大 第一恒磨牙间分开2 4mm 下颌前移应使尖牙达到或接近I类关系 但前伸不宜过度 以下切牙计 前伸不宜超过5mm 临床应用 对有牙例拥挤的病例 需进行适当的排齐 初戴时应嘱病人稍张口 以检查矫正器是否脱位 如有脱位需调整牵引力的方向 一般6 8周复诊一次 6 8个月对矫正器进行一次重衬 矫正结束后 部分病人需要固定矫正器进行精细调整 生物调节器 Bionator生物调节器 生物调节器示意图 原理 设计者认为各类错颌的形成 与舌的功能状态有关 认为II类错颌是由于舌体位置靠后所造成 III类错颌则是由于舌体位置靠前所造成 I类为舌体功能比颊肌弱造成 在矫治设计过程中 注重调节腭杆矫正舌的位置 促进唇闭合 从而改善牙弓形态和上下牙弓关系 临床应用固位松散 靠下颌 唇 舌保持位置 结构简单 易于制作 体积小 不影响语言活动 患者易合作 可适用于II类 I类型及开颌的错颌畸形的治疗 Frankel功能调节器 FR与其它功能性矫正器的区别在于 其主要作用部位在口腔前庭区 矫治器用唇挡 颊屏遮挡住唇 颊肌 使发育中的牙列免受异常口周肌功能影响 从而开创了一个环境 使牙弓颌骨在三维方向上正常发育 Frankle功能调节器治疗前后对照 双颌垫矫治器 TwinBlock功能性矫正器 构造 改良箭头卡 三角形卡 球形末端邻间钩 颌垫 上颌与下颌在第二双尖牙处形成45 斜面 附件 上唇弓 分裂簧 口外弓 颌重建 下颌前移5 7mm 第一双尖牙区咬合打开3 5mm 同时纠正因颌干扰和不良习惯所致的下颌中线偏斜 临床应用 初戴前3天进食时摘下 适应后全天戴用 对后牙萌出不足的病例 4 6周后分次磨低上颌垫 使下磨牙萌长 4 6次后全部磨除 以后的复诊中分次磨除下颌垫 使双尖牙建颌 磨除颌垫时应保持45 斜面的接触 部分病例需要加口外弓 及分裂簧 如不进行固定矫正器矫正 可用带斜导的保持器保持 TwinBlock作用示意图 TwinBlock治疗前的情况 TwinBlock矫治情况 磁力功能矫正器 Herbst矫正器的示意图 Herbst组成 Herbst矫正器的口内情况 JesperJumper矫治器件 JesperJumper结构示意图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