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乡土建筑遗产保护.ppt

48页
  • 卖家[上传人]:cn****1
  • 文档编号:606092315
  • 上传时间:2025-05-23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6.74MB
  • / 4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古建筑保护,汪梦林,第一节 世界乡土聚落保护背景,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第三节 中国名镇和传统村落的申报和批准,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策略,第五章 乡土建筑遗产保护,乡土聚落(乡土建筑),没有建筑师的建筑,特点是就在取材,自然朴素,风格自由世界各地乡土建筑形态各异,丰富多彩,造成这种差异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是:,材料、技术因素,环境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和政治因素,第一节 世界乡土聚落保护背景,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大量人口从乡村聚集于城市,导致城市急剧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人类开始反思和怀念乡土聚落第一节 世界乡土聚落保护背景,1964年5月威尼斯宪章指出:“历史古迹的要领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其中提到保护“乡村环境”1975年5月,国际古迹理事会通过关于历史性小城镇保护的国际研讨会的决议,指出历史小城镇保护的原则、面临的威胁、保护措施第一节 世界乡土聚落保护背景,1976,年,国际乡土建筑保护专业委员会,CIAV,成立。

      作为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下属的专业委员会,,CIAV,旨在促进乡土建筑的识别、研究、保存、维护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分享世界各国保护乡土建筑遗产的经验第一节 世界乡土聚落保护背景,1999,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二届全体大会在墨西哥通过,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阐述了乡土建筑及其保护的重要意义:,“,乡土建筑遗产在人类的情感和自豪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已经被公认为是有特征的和有魅力的社会产物它看起来不拘于形式,却是有秩序的它是有实用价值的,同时又是美丽和趣味的乡土建筑遗产是重要的;它是一个社会文化的基本表现,是社会与其所处地区关系的基本表现,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因此,有必要建立管理和保护乡土建筑遗产的原则以补充,威尼斯宪章,第一节 世界乡土聚落保护背景,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对乡土建筑遗产的特征作了全面的界定:即某一社区共有的一种建造方式;一种可识别的、与环境适应的地方或区域特征;风格、形式和外观一致,或者使用传统上建立的建筑形制;非正式流传下来的用于设计和施工的传统专业技术;一种对功能、社会和环境约束的有效回应;一种对传统的建造体系和工艺的有效应用关于乡土建筑遗产的宪章明确了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的五项原则。

      第一节 世界乡土聚落保护背景,1986年12月国务院批转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关于申请公布第二批国家历文史文化名城名单报告的通知指出:对一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小镇、村寨等,也应予以保护其中明确提到小镇、村寨的保护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古村镇中的古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年文物保护单位如,1988,年,贵州毕节的大屯土司庄园、安徽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安徽歙县潜口民宅、浙江东阳市卢宅村的卢宅、山东栖霞市都村的牟氏庄园、山西襄汾县的丁村民宅等,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毕节大屯土司庄园,龙川胡氏宗祠,东阳卢宅,栖霞牟氏庄园,2000,年,皖南古村落,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促进了国内对古村镇保护的重视2001,年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很多古村镇型建筑群被列入,,如浙江省武义县,“,俞源村古建筑群,”,,安徽省黟县的,“,宏村古建筑群,”、“,西递村古建筑群,”、,泾县,“,查济古建筑群,”、,陕西韩城市,“,党家村古建筑群,”,等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武义县俞源村,泾县查济,韩城党家村,2002年修订的文物保护法第十四条明确提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镇、街道、村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并报国务院备案。

      其中明确提出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确立了历史文化村镇的法律地位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选办法,2003,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了第一批,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标志着中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制度的基本确立2005,年,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制定了,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形成了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评选和实施动态监管的有效依据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指出:把保护优秀的乡土建筑等文化遗产作为城镇化发展战争略的重要内容这是第一次明确将乡土建筑遗产保护纳入国家政府行为2005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也强调:村庄治理要突出乡村特色、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和古民宅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2008年4月,国务院颁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一次专门制国家法规推进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进一步规范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的申报、批准、规划和保护工作,有利于加强对名镇名村保护的监督管理,促进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与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一些出台的相关法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和名镇保护条例,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里州耶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条例,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2012,年,4,月,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发布,关于开展传统村落调查的通知,,,标志着共同启动,“,全国传统村落调查,”,,意义重大2012,年,8,月,建设部等部门印发,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用以评价传统村落的保护价值,认定传统村落的保护等级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2012,年,12,月,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传统村落的概念:,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保护传统村落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有利于保持中华文化的完整多样;,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单,第二节 中国传统聚落的保护历程,一、中国传统聚落的特征,1、,中国传统聚落的民居形式,主要有庭院式、单幢式、窑洞式、集居式、移居式等。

      如图,第三节 中国名镇和传统村落的申报和批准,一、中国传统聚落的特征,2、,中国传统聚落的类型:,按综合特色分:建筑遗产型、民族特色型、革命历史型、传统文化型、环境景观型、商贸交通型等按地形地貌分:平原型、山地型、水乡型等典型的地域特征,如安徽徽州聚落、福建土楼聚落、广东开平碉楼聚落、山西晋东南聚落、豫北地下窑洞聚落等第三节 中国名镇和传统村落的申报和批准,二、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申报和批准,1、,申报条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第七条:,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第三节 中国名镇和传统村落的申报和批准,二、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申报和批准,2、,历史文化村镇的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空间格局、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建筑的精美程度;,非物质文化的丰富性第三节 中国名镇和传统村落的申报和批准,二、中国历史文化村镇的申报和批准,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评价指标体系,分价值特色,70,分和保护措施,30,分两部分,总分值,100,分。

      如表第三节 中国名镇和传统村落的申报和批准,三、中国传统村落的申报和批准,传统村落评价认定指标体系(试行),分为三大类:,传统建筑,100,分,选址和格局,100,分,非物质文化遗产,100,分,本指标突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评价中所占的比重第三节 中国名镇和传统村落的申报和批准,四、中国名镇和传统村落名录及空间分布,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及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第三节 中国名镇和传统村落的申报和批准,一、保护古村镇的意义,是民族的宝贵遗产,是不可再生的、潜在的旅游资源;,是维持传统农业循环经济特征的关键;,是发展古镇、古村旅游,创新村镇农业发展道路的基础;,是广大农民社会资本的有效载体;,是散布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和广大港澳台同胞的文化之根;,是国土安全的重要屏障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策略,二、存在的问题,首先,是建设性破坏较为严重其次,是随意复建和不当修缮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策略,三、保护的宏观策略,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应注意两个方面:,首先,要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其次,要增加各方面的保护力度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策略,三、保护的宏观策略,保护,古村镇是保护有价值、有特色的古村镇,保护工作的第一件事是调查研究,摸清家底,,包括,:,基本情况和技术资料,如修建年代、技术和艺术特征及稀有程度;,使用现状和权属变化情况;,建筑的修缮、装饰装修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纸、图片、影像等资料;,建筑的测绘信息记录和相关资料。

      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策略,四、保护的微观措施,首先,要重视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其次,要重视真实性的保护其三,要合理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策略,五、保护的内容,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节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策略,。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