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音乐《东北秧歌》教案.pdf
3页《东北秧歌》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够较好的完成东北秧歌组合能够用较为准确的舞蹈动作表现东北秧歌、胶州秧歌等汉族民间舞蹈能够较好的掌握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或造型,并且了解汉族民间舞蹈之间的异同,以及其背后的文化意涵; 【过程与方法】运用比较法了解东北秧歌、胶州秧歌之间舞蹈动律、舞蹈风格的异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风格各异的汉族民间舞蹈作品,引领学生走进汉族民间舞蹈艺术殿堂中,从而学生能够逐步产生对本民族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民族文化艺术的学习中 二、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汉族自古以来歌舞活动丰富多彩,并随历史的进程从未停止过传衍与发展对于今天的人民来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城市中的一代代后人,已在逐渐忘却、脱离、以致根本不了解和不再会跳自己民族的舞蹈其实,汉族的民间舞蹈不但内容丰富,而且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即使是相同种类的歌舞,各地区生活环境、风俗信仰、审美习惯等都大不相同,因此在风格、装扮和表现形式上各有特色、独具魅力 同学们都知道那些汉族的民间舞蹈呢?(秧歌、高跷) 图片展示:狮子舞、花灯、采茶舞、秧歌等 汉族舞蹈种类繁多,不过经过艺术教育工作者整理加工后进入教学的主要有:东北秧歌、山东秧歌(包括鼓子秧歌、海洋秧歌、胶州秧歌)等。
下面我们首先通过舞蹈的欣赏来了解一下这些舞蹈各自的体态特征、动作特征以及风格 2、新课教学: 东北秧歌: (1)欣赏舞蹈《瞧,这些东北妮儿》并尝试发现其舞蹈动作特征: 教师用视频提示,亲自示范 东北秧歌舞蹈的体态特征:身体前倾、出脚时快而有力,落地时慢而扎实,也就是所谓的快出慢回 (2)欣赏舞蹈《小拜年》,启发学生结合东北的地理环境、生活习惯、风俗特征等分析东北秧歌风格特点的行程原因 东北秧歌在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稳扎上身和双臂的舞蹈动作,舞姿多变,手腕灵巧,体现了敏捷活泼和稳重相结合的美 (3)东北秧歌体态学习 教师示范并讲解 正步位:双腿并拢,立直,脚尖对正前方,重心在双脚上在教学脚位时,要做到身体保持垂直感、收腹、收臀、挺胸、沉肩、抬头、眼睛平视前方 八字位:两脚跟分开约一脚距离,脚尖分开呈八字形 踏步位:以左脚为例,左腿为主力腿直立,脚尖外开右腿交叉到左腿后,石脚掌在左脚后踏地,膝稍弯曲,两大腿靠拢,右膝前,左膝后右脚在前时,动作相反 学生分组练习 (4)东北手绢花的学习 教师示范讲解单臂花、双臂花、交替花、蝴蝶花等基本动作 学生学习 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情况并纠正 进行分组练习 (5)组合学习 3、巩固与提高 (1)欣赏山东秧歌《春天》并尝试发现其舞蹈动作特征 特征:拧、碾、抻、韧、扭 (2)教师示范讲解:丁字碾步 (丁字碾步这种脚步动作舞动时,由于先内后外侧之碾转,同时膝部则以先开后关或先合后开的转动及脚一关一开的快速变化,又由于舞者大腿与膝盖向内侧拧动抬时,支撑主力腿的脚跟提起,而动力腿下踩时,主力腿又有栓制地向外侧拧动落脚跟,继落脚掌,从而使胶州秧歌形成线条变曲柔和,舞蹈动作轻柔,但也不失劲健挺秀,奔放洒脱) (3)单一动作学习 丁字碾步:让学生体验胶州秧歌的风格特点,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4)东北秧歌与山东胶州秧歌比较并分享展示 4.作业布置与小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