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诗歌鉴赏高一语文压轴题专题诗歌鉴赏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doc

62页
  • 卖家[上传人]:王****
  • 文档编号:332453403
  • 上传时间:2022-08-2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23.54KB
  • / 62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20诗歌鉴赏高一语文压轴题专题诗歌鉴赏的经典综合题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题目概括性强,将诗人的行程、月夜拜访“斛斯山人”、留宿、置酒等备述于中B. “美酒聊共挥”一句中“挥”字生动传神,写出诗人与友人举杯畅饮潇洒自如的情态C. 全诗按时间顺序来写,从“暮”到“河星稀”,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D. 全诗写景色彩鲜明,叙事细腻生动,写人神采飞扬,融情于景、于事,又直抒胸臆2)古人评价李白这首诗说“此篇逼真渊明遗韵”这首诗与陶渊明的诗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C解析: (1)C(2)①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②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③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④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

      【解析】【分析】(1)C项中“结尾写与友人同醉同乐,共销万古愁错误,尾联写酒后风味,陶陶然把人世的机巧之心一扫而空,显得淡泊而恬远2)陶渊明往往以自然景物入诗,所写题材和内容多贴近平淡的日常生活,用清新质朴的语言来表现浓厚的生活气息分析本诗与陶诗的相似之处可以从诗词意象、情感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加以分析故答案为:⑴C;⑵ ①从诗歌选用的意象(或意境)来看,这首诗写了山、月、竹、松、田家,表现了美好的田园风光,也多为陶诗所描绘;②从诗中所写人物的活动来看,童稚开门、欢言、饮酒、长歌,也是陶诗中常写的题材;③从表达的情感来看,这首诗表达的对田园风光、田园生活的赞美,与朋友畅叙幽情,开怀畅饮的快乐,也是陶诗中常有的情怀;④从体裁、表达上看,这首诗是五言古诗,语言清新、自然,也有陶渊明五言古诗的风格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⑵古代诗歌比较鉴赏题的设题角度和单纯鉴赏一首古诗的命题角度基本相同,都是从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表达技巧和情感等方面设置题目不同的是,比较鉴赏题需要考生针对两首或者三首诗歌进行比较鉴赏解答。

      诗歌比较鉴赏在设题上基本是遵循“求同辨异”的原则,即所选诗歌在题材相同或相近的基点上比较辨别其他方面的异同考生在做题时应该有一个鉴赏的方针,用“相同”去鉴赏“不同”,也就是所说的存“同”赏“异2.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唐)司空曙故人江海别,几度①隔山川乍见翻②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③注释】①几度:几年②翻:反而③共传:一起举杯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运用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再写忽见之喜,再抒又将别之情,不胜黯然,情感起伏,波澜曲折,富有情致B. 久别相逢,乍见后反疑为梦境,因分离太久而相互问年龄翻疑梦”,把诗人欣喜、惊奇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C. 诗人与老友久别重逢,悲喜交加,在孤灯下饮着离别的酒,不觉恋恋不舍,表现出两人的情谊及对友谊的珍惜D. 结尾表面上是劝饮离怀,实际上却是总写伤别更”点明了即将再次离别的伤痛惜”表现出彼此珍惜情谊和恋恋不舍的离情2)颈联中“寒”“暗”二字向来为人称赞,请结合诗歌内容对这二字进行赏析 答案:A解析: (1)A(2)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时的环境特征:一盏微弱的灯光映照着冷冷的夜雨;被雨打湿的丛竹颜色暗绿,使周围的雾气都染上浓暗的色调;描绘了寒冷、湿暗、凄清的画面。

      ②“寒”“暗”二字也写出了作者此时的主观感受:久别刚刚重逢又要分离,人事沉浮,漂泊不定,诗人的心境是悲凉、暗淡、迷茫③“寒”“暗”二字既是写景同时又是在写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 【解析】【分析】(1)A项,“倒叙的手法,先想象离别之后相思的情景”错,应是“由上次别离说起,接着写此次相会,然后写叙谈,最后写惜别” (2)分析“寒”和“暗”的妙处,要抓住“孤灯”“寒雨”“湿竹”和“浮烟”等意象,写出了“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的景象,营造出凄凉的意境,渲染了话别时的伤感气氛;然后抓情语“寒”“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的环境特征,孤灯照雨雨愈寒,湿竹环绕浮烟显得更浓更暗,“寒”“暗”真实地表达了诗人的主观感受,刚重逢又要伤别,心境倍感凄暗,“寒”“暗”二字使情景交融,营造了一幅寒冷、湿暗、凄清的老友话别图,既渲染了诗人悲凉暗淡的心情,也象征着人事的浮游不定 故答案为:⑴A ⑵ ①“寒”“暗”二字客观地描写了朋友深夜叙谈时的环境特征:一盏微弱的灯光映照着冷冷的夜雨;被雨打湿的丛竹颜色暗绿,使周围的雾气都染上浓暗的色调;描绘了寒冷、湿暗、凄清的画面。

      ②“寒”“暗”二字也写出了作者此时的主观感受:久别刚刚重逢又要分离,人事沉浮,漂泊不定,诗人的心境是悲凉、暗淡、迷茫③“寒”“暗”二字既是写景同时又是在写情,情景交融,极富表现力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⑵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需要注意以下步骤:一结合原诗给该字释义,二赏析该字所在诗句的内容,三分析该句所表达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从字数看,《雨霖铃》属于________;从题材上看,这首词属于________ (2)柳永的词善于运用“点染”的手法,请找出这一首词中运用点染的句子,加以赏析。

      解析: (1)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2)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解析】【分析】(1)本题,《雨霖铃》,词牌名,又名“雨淋铃”“雨淋铃慢”,原为唐教坊曲名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正体,双调一百三字,属于长调前段十句五仄韵,后段九句五仄韵《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词人的内心独白此词以去声“念”字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日“烟波”,又日“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可谓浓矣;既曰“千里”,又曰“阔”,空间可谓广矣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里,充满了如此浓密深沉的烟霭,其离愁之深,令人可以想见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此外还有,“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就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苦是超越了古今所有人的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别离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故答案为:⑴长调(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离别诗(送别诗、爱情诗均可得分)     ⑵①“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先点明离别之情“念去去”,再用“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景色渲染烘托。

      ②“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伤离别”是点,先说出离别之苦自古如此,紧接着用“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来渲染自己的离别之情③“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何处”写出了离别之苦,“杨柳岸、晓风残月”渲染了一种更加凄清的环境,从而让人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词人的离愁别绪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体裁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结合相关知识分析 词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所以这是一首长调,同时这首诗歌表达出对是送别友人,所以这是一首送别诗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基本能力仔细分析词句内涵的基础上作答在这首词中起到“点”作用的句子是“念去去”,是指想到这次去南方,点明了离别之情而“染”指用景物来渲染烘托点明的情感,后面的写景有“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写的是想象此去路途遥远,前路迷茫,通过写景来渲染离愁 4.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① , 风又飘飘,雨又萧萧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②调,心字香③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注:①秋娘渡、泰娘桥:吴江地名②银字笙:作者家乡的一种乐器笙管上刻有表示音调的银字③心字香:作者家乡一种常见的熏香名,据说是因香成心字形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片春愁待酒浇”中 “待酒浇”,言其愁绪之浓,急欲要借酒消愁B.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是写舟过吴江时的情景,呼应首句的“春愁”C. “飘飘”“萧萧”句烘托了凄清、伤悲气氛,表达作者仕途不得志的苦恼D. 词末一“抛”字用拟人手法写出时光流逝之快,表达了岁月无情的感慨2)词的结尾“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句,貌似在描写鲜明而令人愉悦的景象,但实则借以表达作者内心悲伤的情感,下面诗歌中的情景关系与这一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 A.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B.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C. 细雨满江春水涨,好风留客野梅香避秦不是无归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26 诗词五首(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化学(含答案).docx 吉林市2024-2025学年度初中毕业年级第二次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 道德与法治.历史合卷(含答题卡、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物理(含答题卡、答案)(1).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题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含答题卡、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第三次模拟测试 化学(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时训练17散文两篇(含答案).docx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第一课时4.1整式1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第六章几何图形初步第八课时6.3.2角的比较与运算1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化学(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数学(含答案).docx 第四章整式的加减第四课时4.2整式的加法与减法2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十一课时5.3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3 初中数学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课时练(含答案).docx 吉林省松原市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测试卷(含答案).docx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九年级英语(含答案).docx 2025~2026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英语(含答题卡、答案).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