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植业组讨论总结.doc
19页1危朝安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厅局长座谈会 种植业组讨论会上的总结讲话(2010 年 7 月 20 日)根据回良玉副总理的重要指示和韩长赋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小组讨论的情况,我着重谈四个方面的问题一、关于全年粮食生产全年粮食生产分三块,夏粮、早稻和秋粮近几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 16 亿亩以上,并且每年都有所增加从面积和产量构成讲,有两个三七开:夏粮4.1 亿亩,早稻 8900 万亩,两项加起来大体 5 亿亩,秋粮近 11.5 亿亩,大体三七开;夏粮和早稻约 3000亿斤,秋粮约 7500 亿斤,也是三七开,大头在秋粮今年夏粮生产克服北方多年少有持续低温、西南历史罕见特大干旱等诸多困难,继续获得好收成,实2属来之不易,有很多经验值得认真总结第一,充分第一,充分发挥行政推动作用发挥行政推动作用中央高度重视今年夏粮生产,国务院先后六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抗灾和春管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小麦实施弱苗施肥补助 5.3 亿元,极大调动了地方和广大农民加强小麦田间管理的积极性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扶持政策,加强组织领导,出台配套措施,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夏粮生产。
可以说,如果不是各级党委政府重视,不是主要领导亲自抓,不是出台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很难有这样的好收成第二,落实关键技术措第二,落实关键技术措施针对今年低温造成苗情偏弱、生育期推迟的实际,及时主动调整小麦生产技术路线,由常年暖冬控制旺长变为低温促弱转壮前期突出抓好播种质量关,重点推广精细整地、旋耕镇压等高质量播种技术,实现苗齐、苗全、苗匀;中期突出抓好促弱转壮,在返青起身期增施一遍肥、普浇一遍水,促进苗情升级转化;后期重点推广“一喷三防” ,延长灌浆期,提高千粒重农业部门做了大量工作,最广泛调动各级农技人员积极性,深入田间地头,分片包干开展技术指导,3提高技术入户到位率据统计,今年全国小麦旋耕及播后镇压面积 2.4 亿亩,比上年增加 7200 万亩;“一喷三防”面积 2.36 亿亩,占全国小麦面积的 70%左右第三,加强工作协调配合第三,加强工作协调配合农业部门主动与财政、发改、气象等部门协调配合,形成了抓夏粮生产的强大合力发改、财政部门在关键时期,推动出台扶持力度大、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科技、农业部门密切协作,开展科技服务;气象部门全程提供农业气象服务;公安、交通等部门为跨区作业保驾护航;石油、石化部门全力做好农机用油的生产、调配和供应工作。
特别是跨区机收机播力度大,在今年主产区小麦大面积成熟收获推迟 7 天的情况下,全国麦收工作只用了 24 天时间,比往年缩短 4 天,为夏播赢得了宝贵农时第四,高度重视宣传引导第四,高度重视宣传引导今年的宣传工作搞得特别好,对鼓舞士气、坚定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键农时季节和防灾减灾紧要时刻,农业部通过专题访谈、专家连线、信息专报、要情快报等形式,大力宣传各地好做法和好经验,做到了“对上有信息、对外有声音” 各地充分利用当地媒体,并加强与中央媒体联系合作,宣传典型、推广技术、落实政策,4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导向,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目前,我国早稻从南到北陆续成熟收获由于前期的持续低温多雨寡照,主产区早稻基本苗减少、分蘖不足、长势偏弱,加上强降雨和洪涝灾害的影响,今年早稻生产形势不太乐观尽管面积比上年增加133 万亩,但据我部农情调度,预计总产要减少 20 多亿斤近期,洪涝灾害仍在发生,有些地方还相当严重昨天在种植业司召开的早稻生产形势分析会上,几个早稻主产省都认为,减产的幅度可能比前期预计还要大一些好在早稻占的比重不是很大,另外有早稻的地方就有晚稻,我们要把晚稻抓好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关键在秋粮、重点在秋粮。
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关键在秋粮、重点在秋粮要立足以秋补夏、立足抗灾夺丰收,坚定夺取粮食第要立足以秋补夏、立足抗灾夺丰收,坚定夺取粮食第七个丰收年的信心不动摇七个丰收年的信心不动摇今年夏粮减了 8 亿斤,早稻减少可能在 20 亿斤以上,以秋补夏很关键今年秋粮生产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预计面积增加 1300万亩,接近 11.5 亿亩但现在距秋粮收获还有很长时间,且目前已进入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时期,必须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加强灾情调度,做好防大灾、抗大灾的物资和技术准备尤其需要指出5的是,今年无论是东北还是黄淮海地区,秋粮作物播种期都比往年推迟 7-10 天,南方早稻成熟期推迟 5-7天,晚稻栽插时间紧、任务重各地要以“抢积温、促早熟”为重点,加强田间管理,科学运筹肥水,加快生育进程,确保粮食作物安全成熟要紧紧抓住东要紧紧抓住东北不放去年,东北四省区秋粮除了黑龙江略增外,辽宁、吉林、内蒙古减产约 160 亿斤,今年这三个省区起码要恢复到原有的水平黄淮海地区尽管播种期推迟,但由于推广玉米套种技术,加之后面温度上得快,生育期基本上赶了回来,总体情况比较好但是套种跟平播相比,产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总之,今年夏粮、早稻减产的地方,秋粮必须增;夏粮增了的地方,秋粮也不能减只有这样,以秋补夏才能落到实处,连续第七年增产才能够实现二、关于“两个创建”和“一大体系”搞种植业也好,搞养殖业也好,农业部门必须抓住“两个创建”和“一个体系” “两个创建” ,一是粮棉油糖高产创建,重点解决总量问题,解决主要品种有效供给问题;二是园艺产品、畜牧水产品的标准6化创建,重点解决质量问题,特别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个体系”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关于粮棉油糖高关于粮棉油糖高产创产创建今年中央财政安排 10 亿元资金,在全国共建设 5000 个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创建规模比上年翻了一番现在看来,高产创建成绩很多,得到了方方面面的肯定,写进了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由部门行为上升到政府行为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两个:一是在落实面积和测产验收方面,存在以小代大、以点代片的现象;二是工作要求不落实,特别是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品种技术以及示范标牌等落实不到位这些虽然不是全局性的问题,但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下一步,要重点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一是工作要落实工作要落实重点要落实地块,不提倡搞百亩核心片、千亩攻关田等更多层次的东西,示范片必须在 1 万亩以上,决不能搞以点代片、以小代大。
要落实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行政负责人必须是地方党委或政府的领导,不能是农业部门的同志;技术负责人必须业务熟悉、技术过硬,还要牵头带一个组,包括栽培、植保、土肥、种子、农机等方面的专家要落实标牌,7没有竖立标牌的尽快竖起来,标牌不规范的抓紧修改,标牌要坚固耐用、内容齐全,便于接受社会监督,做好宣传二是管理要规范二是管理要规范示范片要建立生产档案,对技术指导和服务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加强绩效考核,一些地方实行项目申报制、淘汰制的办法,值得学习推广特别要强调的是,测产验收必须严格规范,提倡省际间或地区间交叉检查三是机制要创新三是机制要创新鼓励高产创建整建制实施,要求整村推进,推广整乡推进,有条件的地方探索整县推进同时,鼓励示范片与科研单位结合、与培育种粮大户结合、与推进专业化服务结合、与产业化龙头企业结合,探索高产创建的新路子当前,要积极组织农民到示范片参观、学习和观摩,发挥好高产创建的示范推广和辐射带动作用关于园关于园艺艺作物作物标标准园准园创创建从去年开始启动标准园创建,目前已经落实了 819 个蔬菜、水果和茶叶的标准园今年我部争取到中央财政资金 1 亿元,整合部内自有资金 2000 万元,共计 1.2 亿元,重点支持235 个标准园创建及技术培训,每个标准园资金 50 万元。
目前,部里下发了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编制了标准园创建规范,并举办培训班,对 300 多名技术骨干8进行了培训标准园创建工作总体是顺利的,但各地进展不够平衡,有的地方认识不到位,没有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有些地方标准园创建的各项要求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特别是标准化栽培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有关制度落实不到位标准园创建是推进园艺作物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按照中央领导“大规模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责任,认真落实好标准园创建“五个一”的要求,即一个规模化的生产种植区域、一套标准化的技术规程、一套严密的质量控制体系、一个健全的生产经营主体、一个责任明确内容具体的标牌,使标准园创建能够迅速有序地开展起来今年 9 月份,部里还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总结交流,进一步推进标准园创建工作关于基关于基层农层农技推广体系技推广体系这两年,各地都非常重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去年中央投资 7.7 亿元,在 770 个县开展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今年将资金规模扩大到 8 亿元,示范县增加到 800 个,同时还启动了 2 亿元的条件能力建设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中央有要求,各地9也有措施,目前路子已经比较清楚,运行机制不断创新,农技人员工作责任心明显增强,服务水平有了提高。
但其他方面的工作也要相应跟上,尤其在编制“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时,要把它当成一件大事来抓,这方面我非常赞同一些地方同志讲的意见现在,中央强调基础设施建设,这非常重要,我们要把基层农技推广等同于基础建设各地要按照中央“三年普遍健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支持,深化改革,加快建设,着力解决基层农技推广职能定位、人员编制、保障经费、工作待遇、设施条件等问题以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加快改革与建设步伐,切实增强推广服务能力;以解决农民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推广工作理念,健全推广工作机制,加快构建多元化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三、关于粳稻发展及其他品种结构、布局问题粳稻生粳稻生产产从我国粮食安全战略和长远角度考虑,部里向国务院提出重点抓好粳稻生产的建议,国务院领导对扩大粳稻生产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抓紧制定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支持粳稻发展此项工作由国家发改委和农业部牵头,水利部、财政10部等有关部门配合目前,我部已编制完成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初稿规划到 2015 年,全国粳稻面积达到 1.5亿亩,比目前扩大 2000 万亩以上;亩产达到 500 公斤,提高 25 公斤;总产达到 14501520 亿斤,增加200260 亿斤以上。
规划的重点是三个地区,东北地区重点推进“旱改水” 、江淮中下游稻区重点推进“籼改粳” 、东部盐碱地区推进“滩改田” 从面积上看,粳稻的重点在东北,东北的重点在黑龙江;从单产上看,除了辽宁、黑龙江农垦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潜力小一点,其他省潜力都比较大主要措施是加强农田基本水利建设,重点推广大棚育秧、机插秧、专业化防治等实用技术,全面提升粳稻生产水平目前,规划已进入修改论证阶段,我部将征求有关省农业部门意见,希望各地抓紧开展调研,摸清家底,对规划修改完善提出意见和建议要结合区域优势和资源特点,进一步量化区域任务和目标,制定本省实施方案,尤其是做好品种及技术的研究和储备,做好项目的前期论证和实施前的准备,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按照推进粳稻生产发展的思路和要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促进粳稻生产有更大的11发展蔬菜生蔬菜生产产近年来,我国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呈现数量充足、品种丰富、供应均衡的良好局面但是,最近蔬菜生产的问题成为敏感问题,主要是价格波动较大,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暴露出我国蔬菜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市场调控能力不强等问题我们一定要像重视粮食生产一样重视蔬菜生产,适应蔬菜发展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加快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增强蔬菜综合生产能力,切实保障市场有效供给。
从农业部门的工作看,一是一是既要重视优势区域的蔬菜生产,也要稳定城市郊区的蔬菜生产,提高应急供应能力二是二是既要重视市场价格信息的调度,更要重视生产环节的信息监测,增强生。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