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的认识教学设计新部编版.docx
5页教师学科教案[20-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任教年级:任教老师:xx市实验学校1〜5的认识(第14〜23页)教学建议1. 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教学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写,1〜5的顺序,比多少,第几(序数含义),分与合(数的组成),完成练习三、四中的习题2. 对教科书第14〜15页1〜5各数的基数含义及认、读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参号1) 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4〜15页上的插图,也可以制成电脑课件,通过让学生看图(或看课件),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图中有哪些人和物,并逐一数出数量是1〜5的人或物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在小组数的基础上,让学生推出代表在全班说出数量是1〜5的人或物学生每说一个,即在主题画的下面显示相应数量的物体如,学生说:“1只小狗”后,即在主题图下面出1只小狗的图,并告诉学生,1只小狗可以用数字“T来表示;并在小狗图的下面贴上“1”;又如学生说“2只鹅”,即在主题图下面出2只鹅的图,并在图下贴上“2”……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数是从数物体的活动中抽象出来的教学生认数字1〜5时,先教印刷体,再教书写体。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字形,可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字像生活中的什么东西如:1像小棒、2像小鸭、3像耳朵、4像小旗、5像秤钩可通过电脑课件将这些数字与相应的图形联系起来,加深学生对字形的记忆,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2) 在初步了解1〜5的含义并认识这5个数字以后,要组织学生进行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操作练习可以提问:“谁能举出数量是1的小棒?”“请拿出数量是2、3、4、5的小棒,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得好的同学可在投影平台上展示3. 教学1〜5的书写1〜5的书写可分两段进行,先教学1、2、3的书写,再教学4、5的书写教学生写数字时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1) 教师先示范每个数字的写法可制成电脑课件,把从哪里起笔,在哪里拐弯,在哪里停笔演示清楚并说明每个数字在写字格中的布局2) 接着让学生按每个字的笔顺进行书空练习,或在桌子上比划3) 最后让学生在书上的练习格里描和写学生开始练习写数时,老师要注意巡视,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1〜5这5个数字在一节课内大约要25〜30分的练习时间,以后还要注意经常穿插一些写数字的练习4. 教学“比多少”1)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是在前面学过的用对应的方法比多少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使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操作用的图片学具: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学时,先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同桌的互相说说图的意思然后教师提问:“几只小猴吃几个梨、几个桃、几根香蕉?用学具摆出来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1只猴吃1个梨、1个桃、1根香蕉,够不够?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引导学生利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如教科书第17页的象形图教师也可制作电脑课件,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提问:“有几只猴和几个桃?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桃吗?”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桃的图案引入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通过操作和思考,学生明白:“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桃这时,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3等于3”4) 对于答号“>”、“V”的教学,“V”号的混淆,教师应引入形象的比喻说明可参考上面的建议进行为了防止学生对“>”、“>»、“v”号的含义在得到3>2、3V4的结论后,可引导学生思考:“不看图,能确定3>、3V4吗?”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V4。
教科书第17上的思考题是一道比多少的问题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方法有多种如:有的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连线、用学具操作)看出兔子多,萝卜少,所以有一只兔子吃不上萝卜;也有的学生数出兔子的只数是5,萝卜的个数是4,根据1〜5的排列顺序得出4V5,所以每只兔子吃一个萝卜是不够的5) 教科书第18页上的“做一做”第1题,是配合比大小内容的这是首次使用关系符号">”、"V”的练习不要求学生写">”、"V”号,只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个关系符号的含义,能根据题中的图意在、"V”号两边的括号里正确填上相应的数6. 教学“第几”自然数有两方面的含义,用来表示事物有多少时,称为基数;用来表示事物的次序时,称为序数本节教学自然数的另一个含义:序数含义在学生了解了1〜5的基数含义的基础上,教材通过一幅常见的排队购票图,引入序数含义的教学1)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看图,说出谁排第二,小朋友后面的叔叔排第几,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几,并在方框中填上数,通过说图意和填数,使学生初次感知,自己填的数是表示“第几”教师可将这幅图制成电脑课件,扩大这幅图的使用功能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买好票走了(动画退出),后面的人依次上前,这时,教师提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第一?小朋友排第几?小朋友后面两位叔叔呢?”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对自然数的两层含义在直观的感知中加以区分。
自觉排队购物,是一个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在教学“第几”的过程中应适时向学生进行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的教育如学生的学号、让学生看一张“全提出有关基数和序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序数的含义,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身边的事情,操场上的跑道等,举例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第几”的含义教科书第20页“做一做”中的第2题,是配合本节内容的练习家福”照片,说出小朋友和她妈妈在照片中的序号还可利用这张照片,数含义的其它问题如:“照片中一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各排第几?”等7. 教学“分与合”数的组成知识是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要注重这方面的教学在这段教学中,教材以“4、5”的组成为例,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直观的了解5以内数的组成1) 教科书第21页上的主题图,教学“4”的组成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往筐里放花(也可以用其它的学具代替),“把4朵红花放到两个筐里,有几种分法?”学生摆好后,向同桌或小组的其他同学说一说,怎么分的,把4分成了几和几2) 教师把学生分的过程和结果归纳总结:4朵红花,先往右边移1朵,说明3和1组成4;接着再往右边移1朵,说明2和2组成4;最后再往右边移1朵,说明1和3组成4。
写出分析式:然后,引导学生对比:3113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分法是一样的千万不要死记硬背以上过程,教师可制成电脑课件,动画演示分的过程和结果教科书第21页上的“做一做”,是一个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猜数游戏中掌握2、3、4的组成这个活动在课堂上进行,游戏过程中,把猜数的结果填在书上游戏可以在同桌的两个学生间进行,也可以教师和全体学生共同进行教科书第22页的主题图,教学“5”组成教学时,让每个学生准备5根小棒,教师提问:把它分成两堆,有几种分法?这时不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联系4的组成的操作过程,以小组为单位人人动手操作,互相启发、帮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把5分成两堆的几种不同分法,并把这几种分法填在书上教师可将以上过程制成电脑课件,通过动画展示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5的组成的鲜明表象,使之理解的记忆5的组成3) 引导学生将4132331斗进行整理,使学生明白3Z和XXXXZX23、41和14是一样的,只要知道4和1组成5,就想到1和4也组成5同样,只要知道2和3组成5,那么3和2也组成54) 主题图下面的“做一做”是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以不同的方式表示5的组成活动时,教师出示标有“5”的卡片,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示几和几组成5。
如,有的学生出示3个黄圆片和2个红圆片;有的学生则出示数字卡3和2不管学生出示的是实物还是数字卡片,都正确表示出了5的组成,都得到肯定在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5的组成的连线练习先将能组成5的两堆图片用线连起来,再将能组成5的两张数字卡片连起来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掌握5的组成规律,是一次用实物操作逐步过渡到数的抽象过程通过这个活动,加深对5的组成的理解和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