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哺乳纲教学课件.ppt

150页
  • 卖家[上传人]:飞****9
  • 文档编号:164743827
  • 上传时间:2021-01-30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3.86MB
  • / 150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哺乳纲 (Mammalia),第一节 哺乳纲的主要特征 哺乳动物:是全身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和哺乳(suckle)的脊椎动物它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最完善,功能和行为最复杂,适应能力最强,演化地位最高等的动物类群 主要(进步)特征: 1、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1) 大、小脑体积增大,出现明显的沟回;(2) 嗅觉器官:具有鼻甲骨,嗅囊;(3) 听觉:具有内耳的耳蜗,中耳三块听小骨(锤、砧、镫),外耳道,外耳壳,可获得最多信息 2、出现了口腔消化:动物界其三种消化形式,口腔中具有两种:异型齿的机械消化,消化酶的化学消化3、体温恒定:躯体的结构(物质)基础完善1) 肺:具有大量肺泡,肌质膈;(2) 心脏:四室,完全的双循环;(3) 体表:被毛,皮下有发达的脂肪层;(4) 中枢神经:体温调节中枢(丘脑下部) 4、具有陆上快速运动的能力:四肢支承着躯体,骨骼(杠杆)、肌肉(动力来源),两者发育完善,骨连接牢固,灵活 5、胎生,哺乳,完善了陆上繁殖的能力:体内受精,羊膜卵,胚胎发育的母子之间的营养、废物的交换,是在胎盘(Placenta)进行的产后母体以营养丰富,易消化的乳汁哺育幼仔,具有保护行为,使幼仔的成活率增高。

      第二节 哺乳动物躯体结构 一、外形 大多全身被毛,明显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四肢着生在躯干腹面两侧,和地面垂直,把躯体高高举起,抬离地面,因前肢肘关节转向后,后肢膝关节转向前,增强了杠杆作用,提高了支撑与弹跳力,适应于在陆上行走,快速奔跑、跳跃结束了低等(爬行、两栖动物)脊椎动物用腹部贴地,以尾作为运动辅肋器官的爬行状态哺乳类分布广泛,生活类型多样,形态上变化较大,分为四类: (1) 水生种类如:鲸,体似鱼形,附肢呈浆状; (2) 飞行种类如:蝙蝠,前肢特化,与体侧皮肤形成翼膜; (3) 穴居种类如:鼹鼠,躯体粗短,前肢变化为铲状; (4) 陆生种类如:多数为哺乳动物,体呈现为兽形,躯体均衡,四肢发达,适应奔跑二、皮肤及其衍生物 皮肤致密,表皮和真皮加厚,有厚皮动物(Pachyderms)之称角质层发达,啮齿类几层,人类几十层,象、猪达几百层,有多种皮肤衍生物一)皮肤的结构 皮肤的作用:(1) 抗透水性;(2) 感觉功能;(3) 控制体温;(4) 抗张力;(5) 阻止细菌侵入 1、表皮:由角质层、生发层组成 (1) 角质层:为多层死细胞,能防止体内水分散失老化的角质细胞,以“皮屑”脱落,由里面的角质细胞补充。

      表皮内无血管,营养靠真皮渗透供给 (2) 生发层:位于表皮的最内层,为单层柱状上皮,与真皮相接,能不断分裂增生2、真皮:很厚,由致密纤维性结缔组织构成在与表皮接界的部分形成若干突起嵌入表皮内,叫真皮乳头这一层称乳头层,下面称网状层(多胶原纤维,少量弹性纤维) 3、皮下层:真皮的内层,由蜂窝组织构成,很疏松,游离性大,内含大量脂肪细胞皮下脂肪有贮藏营养、保温、隔热的作用皮下层是真皮和肌肉之间的联系组织二)皮肤衍生物 1、毛(hair)和皮脂腺(sebaceous gland) 毛为表皮角质化的产物,由毛干(裸露在体表外)和毛根(埋在皮肤内)组成毛根未端膨大部分为毛球,毛球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使毛随之增长,毛球基部凹陷,内有真皮构成的毛乳头,含有丰富的血管,供给毛球所需要的养料,围在毛根外的组织叫毛囊内有皮脂腺的开口 皮脂腺所分泌的油脂可滑润毛与皮肤毛囊基部(下部)有竖毛肌附着,竖毛肌另一端终止于真皮乳头,收缩时可使毛竖立根据结构、着生部位不同,毛分为: (1) 针毛(刺毛):长而竖韧,具有一定的毛向,耐磨擦,有保护作用; (2) 绒毛:位于针毛下层,短而密,无毛向,保温性强; (3) 触毛:为特化的针毛,长而硬,常长在嘴边,有触觉作用。

      毛的作用:保护,保温,触觉,调温 毛的长度、密度、质地、颜色等随种类而异,水生种类,毛退化,依靠发达皮下脂肪层保温 换毛:毛在每年春秋更换,叫换毛秋季夏毛脱落,长出长而密的冬毛,春季冬毛脱落,长出短而疏的夏毛2、皮肤腺: 分为:汗腺、乳腺、味腺(臭腺) (1) 汗腺(sweat gland):为哺乳类所特有的一种管状腺由表皮生发层细胞陷入真皮形成,有导管通皮肤表面汗液成分与尿相似,能通过蒸发散热,是哺乳类调节体温的一种重要方式 汗腺:降温、排泄动物散热(总是比环境温度高)、传导、辐射、对流、蒸发如牛、羊的汗腺仅限于吻部;犬是用伸舌、口腔、鼻腔散热 (2) 乳腺(mammary gland):由汗腺演变而来的管、泡状复合腺 乳腺集中的地方叫乳区乳区上有乳头乳头对不等,随种类不同而异乳腺(乳头管)开口在乳头上而单孔类(鸭嘴兽):无乳头,乳腺小叶分别开口于毛根附近的皮肤表面乳区: 灵掌类(人)、蝙蝠:在胸部有对乳头; 猪:腹部,有对乳头; 牛、羊:在鼠蹊部(在耻骨下,两后脚之间),有对乳头; 乳腺的分泌:垂体前叶,生乳激素 排乳:反射过程,催产素(催乳素)。

      乳汁: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在牛乳g/L为:45、 35、 40、 93)臭腺(味腺)(scent gland):是汗腺或皮肤腺的变形,其分泌物有特殊气味如:麝的麝香腺,黄鼠狼(鼬)的肛腺,兔的鼠蹊腺 味腺:吸引异性、识别同种、自卫、猎食 3、甲(mail)、爪(claw)、蹄(hoof):均为指(趾)端表皮的角质构造哺乳动物陆行保护器官 (1)甲:为灵长特有,其爪体平展,爪下体小 (2)爪:由上部的爪体和下部的爪下体组成爪体较厚,且两侧向下弯曲包住下体如:虎、猫、兔 (3)蹄:由爪体增厚弯成圆形,包入爪下体而形成如:马,减少足部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便于动物行走,奔跑,防卫器4、角(horn):为某些哺乳动物(有蹄类)头部的表皮与部分真皮的特化产物,在生殖、防卫、进攻中有重要作用 (1) 洞角(空角):是由表皮产生的角质鞘,和额骨上的骨质突起,彼此紧密结合而成,中空的不分叉,终生不脱换 如:牛、羊的角 (2) 实角:为分叉的实心骨质角,往往仅雄性有,少数如驯鹿雌雄都有,而雄兽比雌兽发达,每年要脱换一次 它是由真皮骨化后穿出皮肤而成,是真皮的衍生物,如:鹿角刚生出的鹿角,尚未骨化,外面包有丰富的血管和带茸毛的皮肤,称为鹿茸。

      梅花鹿、马鹿的茸,为名贵的中药3) 角质纤维角(表皮角):是由表皮特化,角质纤维交织组成,无骨心,不脱落,固着在鼻骨上一旦断落后能重新长出新角如:独角犀、双角犀的犀角 (4) 瘤角:不分叉,不脱落,有骨心,在骨心外终生包有活的皮肤,为一种特殊结构的角如:长颈鹿的角三、骨骼系统 哺乳类为内骨骼,高度发达,其作用: (1) 构成动物体的基本轮廓; (2) 支持身体; (3) 保护体内柔软器官; (4) 杠杆作用,与关节、肌肉一起构成; (5) 钙库,参与血中钙磷代谢; (6) 造血器官(红骨髓)一)中轴骨骼 中轴骨骼包括颅骨、脊柱、胸骨、肋骨 1、颅骨:由于脑、嗅觉、听觉器官的高度发达及口腔咀嚼的出现,颅骨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 颅腔扩大:以容纳发达的脑,枕骨大孔移至颅骨的腹面,两侧各有一枕髁,顶部则形成明显的“脑杓”,人在后面 (2) 嗅觉的发展使鼻腔容积扩大,从而形成明显的“脸部”,这与鸟类相比鼻腔内出现了鼻甲骨,如马、猪、犬次生腭(内鼻孔后移,口腔与鼻腔完全分开,解决了口腔咀嚼与呼吸之间的矛盾 (3) 听觉的发达,表现在中耳腔(耳囊)被硬骨鼓泡所保护,鼓泡外缘有鼓膜附着,其内容纳有中耳腔,三块听骨(锤 malleus、砧incus、镫骨 stapes)。

      (4) 颅骨骨块趋于减少和愈合:如,枕骨、蝶骨、颞骨、筛骨等,均由多块骨愈合而成而变得坚固、轻便 (5) 下颌是由单一的齿骨构成2、脊柱、胸骨、肋骨 脊柱:颈椎 、胸椎 、腰椎 、荐椎 、尾椎 (1) 颈椎:绝大多数为7枚,(海牛6,二趾树懒610)这是哺乳动物重要特征之一第1、2枚颈椎分别特化为寰柱和枢椎(羊膜类),寰枕关节是单轴关节(上下动),枢寰关节是多轴关节,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能力 (2) 胸椎:1013枚,兔12枚,两侧与肋骨相关节,胸椎、肋骨、胸骨共同构成胸廓(thorax)作用:保护、呼吸,间接支持前肢运动 (3) 腰椎(lumbar vertebra):一般47枚,兔1215枚,而鲸类可多达21枚,椎体粗,无肋骨 (4) 荐椎:多为36枚,兔4枚,常愈合为一块荐骨(如,牛的荐骨),与后肢带骨相关节 (5) 尾椎:数目变化较大,而趋向退化兔为16枚哺乳动物的椎骨椎体宽大,前后两端的关节面呈平面,称双平型(amphiplatyan centrum)椎体这种椎体类型提高了脊柱的负重能力 相邻的椎体之间具有软骨构成的椎间盘椎间盘(intervertebral disc)内有一髓核,是脊索退化的痕迹。

      坚韧而富有弹力的椎间盘,能缓冲运动时,对脑和内脏的震动二)附肢骨骼 分带骨、肢骨 1、带骨: (1) 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锁骨构成肩胛骨发达,乌喙骨已退化成肩胛骨上的一个突起(乌喙突),锁骨多趋退化,仅在攀援类(如,猴、人),掘土类(如,鼹鼠),飞翔类(如,蝙蝠)等类群发达无锁骨动物,前肢骨不与脊椎直接相连 (2) 腰带:由髂骨、耻骨、坐骨愈合而成,统称髋骨,也称胯骨髂骨与荐骨(荐椎)相关节,属不动关节,左右的坐骨、耻骨在腹中线上连接(愈合、缝合),形成封闭式骨盆这种愈合结构,大大加强对后肢支持力量和牢固性2、肢骨 前肢骨:肱、尺、桡、腕、掌、指 后肢骨:股、胫、腓、跗、跖、趾 前肢关节:肩、肘、腕、指 后肢关节:髋、膝、跗、趾 肢骨发生扭转现象,具有向后的肘关节,向前的膝关节,肱骨与股骨同身体垂直,把身体完全支撑离地这样不但增强了支持的能力,而且扩大了步幅,提高了运动的速度 哺乳动物因适应不同环境,肢骨也发生不同变化: (1)空中飞翔的种类:如蝙蝠,前肢的指骨延长,以支撑翼膜2) 水中游泳的种类:如,海豚,后肢退化,前肢上臂、前臂极度缩短,而指骨加长,指节骨数目增多,形成鳍状。

      (3) 陆地生活种类:又分: A、跖行式:为较原始者,以指(趾)骨和掌(跖)骨着地,多数哺乳动物属于此类,如,熊、人; B、趾行式:为一些善于奔跑、跳跃的类群,仅以指(趾)骨着地如,犬、猫; C、蹄行式:是适于迅速奔跑的有蹄类,仅以最未端的指(趾)端着地,即第三指(趾)骨,且指(趾)骨数目趋于减少只有第三指(趾),见于马;有三、四指(趾)骨,见于牛、猪四、肌肉系统 与爬行类相似,结构与功能均已进一步复杂化,特别是四肢肌肉强大,适应快速奔跑 1、具有特殊的膈肌(diaphragm):起于胸廓后端的肋骨缘,止于中央腱,构成分隔胸腔的隔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发生运动,而改变胸腔容积,是呼吸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2、皮肌发达马的发达,肉食兽发达,人的退化 3、咀嚼肌强大,具有粗壮的颞肌和嚼肌,分别起自颅侧和颧弓,止于下颌骨用于口腔的捕食、防御、咀嚼五、消化系统 (一)消化道 分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1、口腔:口腔前有唇、齿、舌、唾液腺的开口,有摄食、咀嚼、消化、湿润和味觉等功能 (1) 肉质唇(lip)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草食兽尤其发达,有吮乳、摄食、辅助咀嚼的功能。

      人类也是发音吐字器官 (2) 舌(tongue)的肌肉发达,粘膜中含有大量腺体、感觉神经未梢,舌背面有许多舌乳头,有些乳头中有味蕾舌有帮助摄食、搅拌、吞咽、味觉的功能人的为发音辅助器官3) 牙齿。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