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团团长文明奉献发展先进事迹.docx
5页剧团团长文明奉献发展先进事迹**,男,现年 46 岁,党员,高中文化程度,**省**市尧都区土门镇土门村人XX 年,在该村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同年,被**蒲剧院聘任为实验蒲剧团、小梅花蒲剧团名誉团长一、沐浴改革春风,大胆闯荡市场1980 年,**从本村高中毕业,当时农村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但是,广大农民思想解放的步伐相当缓慢,一些旧的思想框框仍束缚着农民的手脚想富、盼富又不敢带头致富,等待观望畏首畏尾的思想阴霾笼罩在广大勤劳朴实的农民心头作为新一代农民,他深深感到,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敢为人先,于1981 年开始筹措资金,1982 年初购买 2 辆运输车跑起了运输,不到一年,收回了投资并且有了盈余,接着又购车 2辆,成为当时名副其实的运输专业户在经营过程中,他坚持诚信原则,赢得了广大用户的信赖,经营效益可观,为后来创办企业积累的资金1988 年,在深入分析煤炭市场前景的基础上,毅然把目光聚焦到煤炭的加工转化上,投资 250 万元建起了一座年洗原煤 20 万吨的洗煤厂,他凭借多年闯荡市场的经验和诚实守信的人气指数,为洗煤厂的经营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煤源紧缺时,别的洗煤厂停工待料,而他的洗煤厂却能满负荷运输。
在管理上,他注重人性化管理,努力购建和谐有序的内部环境,职工家中的婚丧嫁娶重大事顶,他都亲自到场,并尽可能在用车、资金等方面予以帮助和扶持,被广大群众亲切地称为“大善人” 洗煤厂的创办,为村民致富创造了条件,全村有百余人在企业上班,人均年工资达 18000 元当有人问及他致富的诀窍时,他总是诚恳地说:“是党的富民政策好,没有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二、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新农村建设**自小热爱文艺,蒲剧、眉户,吹拉弹唱样样精通,是村里有名的活跃分子XX 年当选村民委员会主任后,他以发展全村文化事业,活跃村民文化生活为己任,连续办了几件顺民心、得民意的实事:一是自筹资金 60 余万元建起了舞台一座,结束了“每年赶戏搭台子,散戏拆台子”的历史二是筹集资金 50 万元,建起了总面积 1200 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一座,树木成萌,草坪如毯,各类花卉争奇斗艳,亭台、假山散布其间,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日清晨,打拳、舞剑、扭秧歌、做健美操的群众一团一伙,欢声笑语,趣味盎然,俨然一幅城市景象;三是根据新农村建设 20 字方针的要求,筹集资金 20万元创办了图书室、科技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农闲时节,村民们汇聚到这里,学习专业科持知识,交流科学种田经验。
老年活动中心更是热闹非凡,扑克、象棋、麻将、台球一应俱全,老人们三个一群,四人一伙,尽情娱乐,一派和谐气象四是投资 15 万元成立了威风锣鼓队、篮球队、秧歌队、老年文艺演出队添置了锣鼓家具,置办的统一服装,聘请了指导老师,锣鼓队规模达到 100 人,自XX 年以来,每年都参加尧都区和**市举办的文艺调演活动,并且以规模宏大,服装整齐、编排新颖、技术精湛受到表彰奖励;篮球队队员达 20 人,建篮球场 1 个,置办了统一的队员服装,经常组织训练和内部比赛并多次与邻村进行友谊比赛;为秧歌队、老年文艺演出队购置的乐器与演出服装,道具,并经常参与节目的编排指导这些队伍的建立和经常性活动,强健了村民体魄,丰富了村民文化生活,促进了社会和谐,推动了新农村经济文化的同步发展三、呕心沥血,为蒲剧发展贡献力量XX 年 10 月,受**蒲剧院之聘,**任**市实验蒲剧团、小梅花蒲剧团名誉团长蒲剧,作为置根于晋南的一种古老地方剧种,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秦、晋、豫交界的三角地带有浓厚的文化和群众基础近些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戏曲团体出现不景气,演员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比较突出,郝团长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多次与院、团领导共谋戏曲发展问题,小梅花蒲剧团是以青年演员为主的文艺团体,他特别重视小梅花蒲剧团的教学与演出,购置了部分戏装、道具,多次深入小演员中间,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学习、训练情况和实际困难,与团其他领导、教练人员保持紧密联系,掌握第一手材料。
学生姚飞龙,由于家庭困难,一度准备退学,**得知后,慷慨捐资,使其顺利完成了学业姚飞龙不负郝团长的厚望,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以优异成绩回报他的恩人团长,在全国第七届“小梅花金花状元”比赛中,获得第五名的好成绩为解决小梅花蒲剧团团址狭小,训练不便的问题,他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实地考察,耐心协商,他说,为了给小演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就是跑断腿,说烂嘴,自己也心甘情愿目前,他仍在不懈的继续忙碌、奔波,他的愿望定会变成为现实上任以来,他慨然以振兴蒲剧事业为己为任,不惜投入大量资金,解决两个剧团的实际问题,支持剧团发展在“**青年演员大奖赛”和**省“第四届红梅奖大赛”期间,所有演员的旅差费,团里的广告费等均由他自己负担,两团演员也不负重托,取得了 5 个“一等奖” 、3 个“二等奖” 、2 个“三等奖” 、3 个“银奖” 、1 个“铜奖”的好成绩,剧团也获得了“突出贡献奖”的殊荣为了给青年演员创造脱颖而出、展示才华的环境和条件,他慨然出资,为优秀青年演员周忠孝举办了个人“蒲剧演唱会” 为不使演员们在家庭事务上耗费过多精力,从而专注演艺事业,在演员们购房、老人医病、子女上学等重大事情上总是给予无私的援助;每年中秋、春节,自己出资为两个剧团的演职人员发放福利并出资 20 万元为两个剧团各配备了一辆演出车,在近 3 年的时间里,他先后为两个剧团出资达 80 万元之巨。
有人曾经问他,在当今经济社会里,有人把钱看得重于生命,你把那么多钱给了剧团,到底图个啥?他总是笑嘻嘻地说,我不图什么,我爱艺术,更爱蒲剧,为了蒲剧艺术发扬光大,蒲剧演员后继有人,我就是花光所有积蓄,也心甘情愿!**同志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骄傲,以支持扶植地方戏剧为己任,在中华文明始发地——平阳 XX,奏响了创建精神文明建设的凯歌和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