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空降战车发展之我见.docx
7页空降战车发展之我见空降战车发展之我见由于二战中空降部队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各国都非常重视空降重型装备的空投,美国、苏联都进行了火炮和装甲车辆的空投试验,都具有了把十多吨重型装备空投到敌人后方的能力,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条件下,空降部队仍有发展的必要,在去年的中俄联合军演中,两国军队装备的空降步兵战车都给人以深刻印象在这里笔者就我军空降战车的发展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空降战车设计思想的定位由于受到飞机起飞重量和数量的限制,要求空投空运的装备应该尽量地轻,同时又具有较高的作战效能,这种相互矛盾的需求让设计师非常头痛,为了能在设计条件和战术要求这两个方面达到最佳的折衷,光靠技术是不行的,空降战车的设计思想正确与否往往是发展空降兵用战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坦克是陆战场上的主战兵器,而步兵战车是为了帮助坦克发挥战斗力的辅助战斗车辆,许多国家都是在解决了有无主战坦克的问题后再去考虑装备步兵战车的,对于空降部队来说,相当于步兵战车的空降战车却是“主战”装备,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空降战车多半是按照步兵战车的思路进行设计的,而空降步兵战车由于重量的限制,防护性比步兵战车还要差,在现代反装甲火力如此猛烈的情况下,其战场生存性就更令人担忧。
俄军 BMD 系列空降战车的装甲只能抵抗毫米枪弹的远距离射击,而这一类口径的火力是战场上大量存在着的武器,费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投放到战场上,结果经不起一颗子弹的射击,这未免有些让人扫兴轻型火力往往容易做到“无所不在、防不胜防” ,只有抗得住这一部分火力,空降战车的研制才有了必要性,对于那些威力巨大但数量较少的敌方火力,则可以采用灵活的战术和火力来应付BMD-3 空降战车的火力也让人担心,30 毫米口径的机炮对付 XX 米外的轻装甲目标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用来防御空中攻击也会因为对方大量使用各种远程精确制导武器而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在空降作战中,对方会用机动性更高的武装直升机从远距离发射反坦克导弹进行反击,因此空降战车最好应具备相应的远程反直升机作战能力,同时还能够打击空中的高速目标从俄罗斯新开发的 BMD-4 来看,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加强空降战车火力的重要性,该车采用了 BMP-3 步兵战车的炮塔,在原有 30 毫米机炮基础上增加了 100 毫米滑膛炮和毫米机枪,通过发射炮射导弹把火力作用范围扩大到 7000 米外在现代条件下的空降作战,空降部队已经很少有机会被直接空降到目标的上空或附近,往往是先投放到距离目标十几千米甚至更远的地方再展开攻击,另外还要考虑攻击目标后的撤出,因此部队的机动性也很重要,在空投重量受限制的情况下,重型武器和弹药的运输应该是空降战车第二位的重要任务,毫无疑问兵员的运输应该摆在后面,这方面也是一个类似于主战坦克和步兵战车之间关系的主次问题。
驾车步兵”取代乘车步兵在现有的科技条件下能不能设计出比步兵战车要强很多倍,同时在火力上接近主战坦克水平的空降战车来呢?这样的战车同时还要满足弹药、重型装备和兵员的运输,在重量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下,如果用步兵战车的设计思想去设计,肯定是困难重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解放思想,采取积极创新的态度,要设计出满足需要的空降战车来还是有可能的首先应该意识到,装甲车辆是高价值的作战装备,对于空降部队来说,如果有了能满足需要的空降战车,在大多数作战条件下和空运能力一定的情况下,向战区空降一辆战车对战斗结局的影响要比十几名或上百名伞兵高得多,相信空降部队指挥员更多地是希望拥有一辆能多带几枚反坦克导弹的空降战车,而不是多空投几十名步兵BMD-3 空降战车除 3 名乘员外,可以运输一个 6 人小分队,可携带 6 支突击步枪,按每名步兵携弹 120 发计算,6个人也就是 720 发,而让这辆空降战车携带有火力强度超过这 6 个步兵几倍的武器弹药犹如小菜一碟,现在的步兵战车火力已经有很大提高,像 BMP-4 的火力强度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坦克的水平,可是让搭载步兵向外射击的能力却没有增加,考虑到现在许多步兵战车甚至取消了供搭载步兵使用的向外射击口,这意味着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搭载步兵对步兵战车而言只不过是一种运输物品。
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是不是应该对空降战车的设计来一个重新的认识呢?如果取消空降战车的运兵功能,则战斗力不但不下降,反而会由于车辆的体积减少而能大幅度提升空降战车的生存性BMD-4 就出现了减少搭载步兵数量的倾向,减少 2 名步兵,火力却有了大的飞跃,不过以笔者的眼光看,BMD-4 的设计还是有很大的遗憾,让 2 个步兵像乘员一样从车体首上装甲枪眼中伸出枪来射击对提高战车的作战能力帮助不大,却浪费了不少车内的宝贵空间,在现在的高技术战场环境中,BMD-4 搭载的 4 名步兵在车内实际上就是“观光客”,对提高空降战车的战斗力没有实质性的好处,却极大地拖累了车辆的生存力,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二战前多炮塔设计思想的“回光返照” ,还不如把宝贵的空间“资源”用来提高战车的防护BMD-4 采用了双人炮塔也是个败笔,用单人炮塔节省下来的装甲重量来提高炮塔的防护要比 2 人分工操纵武器有意义的多BMD 系列空降战车的最大缺陷是步兵必须从车顶上下车,容易被敌火力杀伤,再考虑到薄弱的防护,其生存力并不比二战中跟在坦克后面的步兵高多少就步兵战车本身来看,在大多数战场环境下,步兵不需要下车也能完成任务,榴弹机枪的装车更使得步兵下车的必要性大大降低,未来的榴弹机枪将要发射定距爆炸的弹药,躲在隐蔽物后面的敌人只要被发现就难逃被消灭的结局,在这种情况下,步兵还需要下车吗?由 1 人操纵的安装多种武器的炮塔所能产生的战斗效能要远远超过坐在车内用自己的武器伸出车射击的好几个士兵,因此在考虑了科技发展因素后,步兵战车就是有存在的必要,也不一定就是搭乘十多名步兵的装甲车辆,空降战车的设计更应该考虑到上述情况。
我心目中的空降战车按照以上思路,就可以得出未来空降战车的设计方案,这种车辆的设计思想是“火力足够、双人操纵、防护超过现有步兵战车”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空降兵的作战特点需要,在遥控炮塔上安装 1 门 100 毫米低压滑膛火炮,可发射脱壳穿甲弹、破甲弹和各种榴弹,也可发射反直升机炮弹和远程的炮射导弹并列安装 1 门 30 毫米机炮,外加 1 挺榴弹机枪,具有适当的防护,能够抵抗战场上经常出现的各种“轻型火力” ,包括轻型装甲车辆上安装的 30 毫米机炮威胁,但重量还可保持在 15 吨以下,以满足空降需要可以把这种战车称之为“轻型重装甲”型步兵战车,也就是说这种车辆在配备了反应装甲后还可以用于配合主战坦克作战,而现役中的 BMD 系列空降战车由于装甲很薄弱,根本就不能安装反应装甲取消车内搭载步兵的功能并不意味着空降步兵就不能乘坐该车,可以采用突击车的概念提高空降战车的战斗价值,在车体外表面设置一些搭载座椅就能运送 6 名或更多的步兵,同时还能够运输弹药与 BMD 系列空降战车相比,取消 6 名或 4 名“乘员”就为尽可能控制空降战车的重量和尺寸创造了条件首先车体高度可以降低 30 厘米左右,使得整车高度大幅度降低,首上装甲也可以采用更好的防弹角度,在总体布局上采用了创新手法;炮塔为环形状,套在容纳 2 个乘员的战斗舱上,这样就可以在采用了炮塔的情况下,仍然使整车高度低于没有炮塔的车辆。
考虑到减轻重量的目的,可以取消后面的诱导轮,让最后面的负重轮同时承担诱导轮的功能100 毫米火炮和机炮分别设置在炮塔两边的环状体内,采用遥控方式,这样可以用武器来提高乘员头部的防护其首上装甲可防 30 毫米炮弹射击,两侧能抵抗毫米穿甲弹的攻击乘员舱的后部是 1 个 2 立方米左右的运输舱/储备弹舱可在车体两侧和后部设置数个供人员搭踩和乘座的可收放踏板和座椅,可搭乘 8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如果运输舱/储备弹舱打完了炮弹,则将后舱门呈半打开状,则该舱门自然就形成适于乘坐的座椅,可供 3 名步兵乘坐如果战场上很危险,这 3 名步兵也可以猫就在舱内,只是不太舒适让其在需要时能成为 1 辆运载 12 人的轻型运兵车,这在敌人后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