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作文评阅心理 写作记忆点.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938286
  • 上传时间:2017-08-2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作文评分误差的心理因素分析张宏梁作文最能反映一个人语文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无论是中考、高考、招工招干考试,每个参考人员都清楚地意识到作文的重要分值我们且不谈封建社会中的赶考主要的一项就是考作文,就谈现代社会中的升学考试、应聘考试,作文也的确是最能反映一个人语文知识和其他知识视野的一种检测,而且能看出一个人的生活积累、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一个人日后的写作欲望、写作兴趣也主要是学生时代的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中培养的有一种意见认为,作文评分往往带有主观性,评分误差较大这种人主张降低作文比值甚至不考作文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为了回避作文评分中的误差而降低作文比值甚至不考作文,害处更大、更多,与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办学宗旨恰恰是背道而驰的假若学生,尤其是中文系的学生,都放松了作文训练,负作用则更不堪设想与前一种意见相反,教育界有不少人竭力主张进一步重视作文训练,并且充分考虑作文在考试中的地位有人曾建议中考语文应逐渐过渡到“只考读写” 认为,中考语文命题改革的最佳境界是:只考读写,即阅读和写作,废止标准化命题只考读写或侧重考读写将极大地调动学生读写积极性,形成大面积的经久不衰的读书和写作热潮(笔者觉得有些偏颇) 。

      又据报载:上海闵行区教育部门作出决定,凡报考重点高中的初中毕业生,语文科目只考一篇作文该区教育部门称,语文考试这样改革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 有利于搞活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由此看来,降低作文的比值或不考作文是不恰当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评定作文的分数,尽量减少误差大规模考试中,作文评分的误差究竟有多大,长期以来一直是比较模糊的感觉为此,需要进行科学的调查与分析广东省教科所曾桂兴等人曾连续调查了三年该调查以满分为底数,兼顾文体因素统计结果,两极差与满分的比值,记叙文为 0.383,议论文为 0.410,两项平均为 0.396也就是说,如果满分是 100 分,评分的摆动幅度大约在40 分上下人们往往把作文评分误差的原因归咎于阅卷员水平的参差不齐这固然是原因之一但实际上情况十分复杂,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下面举几个国外典型实例以示一斑① 皮埃隆(H·pieron)的研究:请 70 名教师评定同一篇作文,采取 20 分制结果0 分的 1 名,2—3 分的 4 名,4—5 分的 20 名,6—7 分的 33 名,8—9 分的 10 名,12—213 分的 2 名。

      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竟达 13 分,比值为 0·65② 美国教育测检服务处(ETS)的研究做法是:取 300 份作文,请 53 位评分者按9 个等级评定评定结果,1/3 的作文得分囊括 9 个等级, 60℅的作文有 7 个等级,没有一篇作文少于 5 个等级 ③ 赫田的研究:请 28 名有经验的教师对同一篇作文进行两次评分,相隔期为两个月评分结果是,15 位教师第一次给及格分数,第二次却认为不及格;另有 11 位教师第一次认为不及格,第二次却给予及格有 2 位与上次打的恰巧一样我们都知道,作文评价活动主观性比较强,在评价过程中,施评者的心理行为是十分复杂的,施评者的能力、情感、意志、性格、习惯、具体心境、精力状态等都会对评价活动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这里将以下几个心理行为和心理效应着重加以分析:1、第一印象研究表明,施评者对被阅作文的第一印象、初始印象,总是最鲜明、最深刻、最牢固地影响着以后的评价这是因为最初进入知觉领域的信息,不管正确与否,往往能对整个评价活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人对事物的整体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而形成的这就是施评者认识活动的一种主观倾向,也叫“首因效应”或“先入为主效应” 。

      开始留下的印象由于形成时信息不充分,往往是不全面的,但它会影响对其他方面的认识作文评分的初始感知,特别是开头部分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对整篇作文的评价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也会因为第一印象不好而影响作文的整体得分自 2005 年起,高考作文阅卷实行电脑阅卷,某些学生的作文扫描过来,虽然比手写稍有改观,而且阅卷人员可以把卷面字体有所放大,这对某些平时字写得过小的人是相对有利的,但总的看,字迹潦草、书写过差的学生,给施评者的第一印象毕竟是有影响的有高校教科所心理学教研室曾作过这样的实验:取一篇学生作文(下称“原始卷” ) ,先复印两份,一份在文章开头部分加上 5 个错别字,其余不动(下称“甲卷” ) ;另一份在结尾部分加上 5 个错别字,其余不动(下称“乙卷” ) 然后分别将原始卷、甲卷、乙卷各复印 50份,并各请 50 位教师分别评定这种试卷评分后,甲卷和乙卷排除评分标准中规定的错别字扣分因素(笔者把它叫做“明扣” ,如某些年份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有这样的规定:“3 个错别字扣 1 分,重现的不计,繁体字不扣;扣满 3 分为止 ”再与原始卷的得分比较,比较结果:原始卷与甲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甲卷因开头部分错别字过多而被“暗扣”的就不是一分两分,而可能是一个等级) ;甲卷与乙卷也有非常明显的差异,但原始卷与乙卷差异却不太大。

      可能因为 5 个错别字在后面,对施评者左右的影响已减弱这说明,第一印象确实非常显著地影响着作文评定的客观性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可能产生的积极意义是保持心向的连贯性、稳态性,其消极意义一方面表现为3使各种活动机械化、模式化,缺乏生动性、灵活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对具体的评价对象不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既不易确定具体的因果对象,也难得有具体中肯的评语,使评价简单化正如人对食物有着不同的口味一样,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定也有着自己的趣味偏爱,有的喜欢辞藻华丽,有的喜欢文风朴素,有的喜欢结构严谨,有的喜欢想像丰富……趣味偏爱对评分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同一篇作文给不同的老师批改,得分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差异另外,教师阅卷还存在审题问题,会形成自己的思维定势,它对教师的评阅也会起到极大的影响这种思维定势包含了教师对题目基本要求的理解由于水平和经验,教师审题一般不会出现“跑题”现象,但它往往具有很大的限制性,而且容易强加于学生,产生错误判断我国传统经验是一贯重视审题,因此在审题方面一旦出现误判,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而且挫伤的常常是那些有新意、富有创造性的学生教师在审美评价中如果囿于原有的习惯心理,将之定型化、凝固化,听凭这种固有的习惯心理支配,只求与已知对象的和谐,就会陷入经验主义,形成狭隘的偏嗜、偏爱、偏见,使思维方式僵化,形成心理的惰性和审美的守旧心理。

      有守旧心理的人,他们在审美指向上,往往偏狭、单一、固定,只选择自己熟悉的、习惯的、旧有的对象,对新事物缺乏应变能力,不习惯、不适应,甚至怀疑、排斥、厌恶,保持乃至扩大着审美的盲点3、旁浸现象即指施评者对一篇作文及其作者的某种突出印象(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旁浸、影响到对此文其他特征的认识和评价的一种心理现象例如发现某篇作文书写特别工整美观,就作出该作文优秀的评价;相反,如果书写潦草、卷面特别不整洁,也会在很大程度上“祸及”其他这样就产生了以局部印象代替整体把握,以表面知觉代替深入分析、理解的状况又如,据统计,在大规模的考试中,影响阅卷员评价作文的最普遍的因素是内容因为在连续看到内容相近的作文时,如果有一篇内容和其他的明显不同,就会引起注意,而且影响到对作文的整体判断其他方面的差异则没有内容明显当然,这种心理测试统计,也启发了考生,写作文时要注意选材的独特性、新颖性4、趋中倾向在大规模考试的作文评分时,最容易出现趋中倾向趋中倾向就是不打高分,也不打低分,评出的分数高度集中在中部偏上的狭小区间内,该拉开差距的时候却不拉开差距据江西戴海崎、曹绍游对一次高考试卷随机抽取的 2700 人样本统计,二类卷和三类卷占总数的86℅,一类卷和五类卷合起来仅 6•6℅,四类卷占 7•4℅,呈峰值极高的偏态分布。

      分析这种趋中倾向,产生的原因大约有两个:一个是“打保险分” ,特别是在有复查的情况下,就会觉得以打中等分最为稳妥;二是连续作战容易疲劳,反应的灵敏度降低,对作文优劣的区分能力减弱,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趋中倾向会日益突出据江西戴海崎、曹绍游对那次高考阅卷其中三天的抽样统计(样本数为 1000 篇左右) ,平均分从 22•69 分(满4分 40 分)上升为 24••23 分,标准差则从 7••67 分降到 5•97 分,说明分数的离散程度越来越小,趋中倾向越来越明显此外, “中不溜秋”的作文确实是多数,平平之作,很难打高或打低有些作文,分数似乎难断定,于是也以打中等分了结为算5、位置效应考生的作文在群体中的位置差异也会影响到教师的评分一般地说,先评与后评在掌握评分标准方面就会有波动,有时候(或者更多一些的时候)先被评的往往要严些,后评的相对要宽些但有时候恰恰相反,施评者作文看多了,司空见惯后将逐渐打紧这可称为“先后效应” 还有,连评几篇差的作文以后,突然出现一份较好的,评分容易偏高;反之,如果这篇作文出现在几份更好的作文之后,评分就容易偏低这可称为“对比效应” 不管是“前后效应”还是“对比效应” ,都和作文试卷所处的位置有关。

      从作文卷的装订来看,本子的底部只有近 1/3 的厚纸遮着,有的桌面不太干净,导致最后一篇作文因卷面受污而殃及评分现在采取电脑阅卷,已不成问题另外,教师在上午或下午刚开始阅卷和此后的两三个小时内,一般说来,评分标准把握得比较准,评分误差较小,而到了快吃饭或快下班时,评分误差可能相对大一些,因为有些教师这时的思想或许会出现松懈,难以准确地把握评分标准施评者应本着极其负责的精神阅好每一份卷子,到快吃饭或快下班时,负责同志需要加以警示6、附加暗示有高校教科所心理学教研室曾做过一个有趣的测试,他们将一位初二的女生的习作复印多份,分发给两组中学教师评定第一组在习作标题前注明:“这是一位出国留学生当年上初二时的一篇习作,请按百分法打分!”另一组仅注明:“这是一篇初二学生的习作,请按百分法打分!”结果第一组教师评分明显高于第二组教师评分大规模考试,虽然没有这类加以注明的话,但学生在卷子中的某些语言则可能使阅卷老师受到“暗示” 、先验的心理左右诸如有些考生在作文中写出自己是班干、三好生,在某种比赛中获过大奖,如果阅者不从整体写作情况出发,被这类语言左右,得分则可能偏高;而另一些学生在作文中说自己过去学习不怎么好,后来进步了。

      尽管作者意欲反映“进步” ,但毕竟给阅者造成不佳印象而导致得分压低7、过高期望有些施评者(也许来自高校的教师更多一些)用完美的文章作标准来衡量、苛求考生的作文,这样便在评价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提高了期待要求,产生求全求美的心理,因而在评价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不满意的体验,在“心理失重(即失望) ”的状态下,就可能给对象以偏低的评价这就是“眼高手紧” 一般说来,在大规模考试中,例如中考或高考,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前面的语文知识及文学鉴赏、文章分析已花去很多时间) ,不可能过多地深思熟5虑如果施评者要求过高,希望考生在较短时间内写出无可挑剔的好文章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施评者对于考试作文的评分,要求不能过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时间因素和心理紧张因素以上列举的七点是关于作文评分误差的心理因素研究,我们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呢?作为考生,要注意选材的新颖性,防止“千人一面” ;其次,布局要好,开篇力求吸引人,给人良好的第一印象;再次,一定要注意书写,保持卷面整洁,尽量少涂改现在规定使用显示黑色的笔如果作文字数要求是 800 字左右,尽量朝上线走作为施评者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提高自身素质,开拓文化视野,充分肯定学生的创造才能,对于富有创造精神的作文不要轻易否定。

      2、要端正态度,不能随心所欲,不负责任地给考生打分3、要从整体上把握每一篇作文,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尽量做到客观、公允4、要注意前后比较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说:“所有的。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