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周汝昌毛淑仁相濡以沫一世情新编.doc
2页周汝昌毛淑仁:相濡以沫一世情周汝昌毛淑仁:相濡以沫一世情 周伦玲 我的父亲周汝昌是天津咸水沽人,母亲毛淑仁是天津上郭庄人父母自相识到后来结褵成为夫妻,相互厮守了一辈子,其中的故事,一部大书也说不完 蝶恋花留下一片思乡与慕恋 1939 年 6 月,父亲从天津工商学院附属中学高中毕业,7 月中旬,就赶赴北平育英中学报考燕京大学考试结果出来后,父亲以第一名的成绩“金榜题名”而考入了燕京大学西语系 父亲那时身着一件蓝色长袍,戴一副细丝眼镜,生得文雅秀气,又身出名门,且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前途无量,故有很多攀亲之家母亲那时还未满 16 岁,刘海短发,清水盈盈,亭亭玉立,知书达理,且家境胜过周家后来由乐于成事的媒人来提亲,两家很快约定了婚姻大事 1940 年的农历四月十六日,23 岁的父亲与小 6 岁的母亲“拜了天地”新婚后的生活也就维持了三四个月,父亲独自一人赴北平燕京大学读书去了,在京北成府的燕园里,父亲写下一首蝶恋花,留下了他的一片思乡与慕恋之情:年去年来证客路,别羽离宫,日日思乡谱昨夜遥城传细鼓,等闲岁腊看看暮窗外空枝摇冻树,珍重寒衾,睡里寻春处浅梦才从家畔住,匆匆又被风吹去 而立之年完成红楼梦新证 谁知刚上大二没多久,1941 年爆发了珍珠港事件,同一时期日寇封闭了燕京大学。
父亲失学,只好回到家乡这期间,为了生计,父亲做过各种工作等到父亲再次踏入燕园,已经是 1947 年之秋了,那时的母亲已经成为 3 个孩子的妈妈 父亲回到燕园,课余时间都呆在图书馆,拼命读书充实自己母亲再一次留守在周家老宅,不同的是,这次她是一个人拖着几个孩子,还要照顾那个二十几口人的大家庭,身心俱疲 1948 年的暑假,父亲回到咸水沽老家这时他已经开始整理自己的研究成果了红楼梦新证的最初稿,是摘记在各式各样的纸条上,这大量黏缀起来的纸条,仿佛是件“百衲衣”,需要一张张一条条抄录在稿纸上一天,父亲帮母亲烧柴火做饭时,不慎将撰稿的笔掉进火里,等到扒拉出来一堆灰烬后,却只见那金笔尖一闪一烁,笔杆已经烧尽,父亲心痛极了,因为这是燕园好友送的珍贵礼物无可奈何之中,父亲只好把笔尖绑在一根筷子上,继续写作,终于完成了全稿而这一年,恰巧是父亲的而立之年 无形迹的贡献难以忘怀 1950 年夏天,父亲从西语系本科毕业了到秋天,他又考取了燕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院1951 年冬天,父亲接到成都华西大学聘请,要他前往外文系做讲师1952 年春夏之际,父亲带着我们,举家踏上远赴成都的旅途 1953 年 9 月 25 日,父亲取到自己的第一部著作初版红楼梦新证,翻看至半夜,十分满意。
由于红楼梦新证的出版在社会上产生了不错反响,也引起北京方面注意,得到人民文学出版社聂绀弩的赏识1954 年 4 月底,父亲调到北京,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古典部编辑也自这个时候始,母亲除了安排全家的生活外,还要帮助父亲为文写字、查找书籍资料父亲红学家“桂冠”的背后,有母亲的一份辛劳 2002 年,父亲行年八十五龄,视力仅右目有三分之一的微光,每到晚间,便请母亲帮忙“做书童”,并询问写些什么词句好有一次,母亲提议说:“还是你的本行本业,就写题红楼的诗,岂不比别的更有意思?”就这样,父亲母亲开始了这个“作业”计划这就是后来出版的诗红墨翠红楼人物书法集 那時母亲已经重病缠身,这册书法集还未能出版,母亲却过早逝去父亲悲痛地说:我平生的这点儿学术成就,其中包含着她的辛勤甘苦,这种无形迹的贡献,是我难以忘怀的 (摘自天津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