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学原理笔记-自己整理分享.docx
13页代表人物及著作、主张、评价第一章理论深化时期多样化时期独立形态时期萌芽时期教育学的生产与开展研究任务:提醒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与教育艺术研究对象: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教育学概念第一章 教育学概述第1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简答〕15曲阜简〔一〕教育与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是有区别于教育学的,是一种自古就存在的现象,教育学是教育开展到一定程度才有了相关的理论学说和研究 教育学: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提醒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总括〕〔名词解释〕10江苏,10中山,10西南,11扬州〔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和教育对象 整个教育过程中,但凡已经看到的,觉察到的,客观存在的就是一种现象,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从而衍生成一种问题,但又并非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能构成教育的研究对象,只有那些有价值的,能够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才能构成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名词解释〕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提醒教育规律,探讨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艺术,指导教育实践 教育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必然的趋势。
教育价值观念:是主观的,不与规律的客观性矛盾,我们追寻的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是引领和标准人的开展和人的教育 联系:规律展示开展可能性,价值观念引领方向教育学研究的重点在于讨论教育活动系统的多种可能性与价值选择,实然与应然,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教育艺术:教师将自己的课堂通过创造性的组织方式,且充满灵感,富有感情,且与众不同,易于被人承受,这个活动过程就会演变为艺术性的教育活动教育艺术是我们整个教育学开展过程中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灵魂〔名词解释〕教育学的开展不能仅仅是用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它只是教育学开展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任务指导实践是实然的一种状态,教育学是一种应然的理想状态,教育学是游刃于实然和应然之间的第2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开展〔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代表人物:乐正克?学记?,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也叫?雄辩术原理?〕,这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特点:教育学的思想零星的散落在哲学、政治、文化的著作中; 关于教育的论述停留在描述经历的层次上,抽象概括的层次较低〔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代表人物:英国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开展?,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德国康德,在大学开场将手教育学,这是教育学首次列入大学课堂的开端 德国特普拉,这是世界上第一位教育学教授,?教育学研究?,西方历史上第一本以“教育学〞命名的专著,标志着作为学科的教育学根本形成 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这是现代的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它的出现标志着教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法国卢梭,?爱弥儿?,阐述了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特点:研究对象上: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使用概念和范畴上:有了专门的概念; 研究方法上:有了专门的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上:有了专门的教育学著作; 组织构造上:有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三〕教育学的开展多样化阶段1、实验教育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10安徽,14扬州,14首都简,15江苏,15华中论代表人物:德国梅伊曼,首先将实验教育思想成为“实验教育学〞; 拉伊,?实验教育学?根本观点: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辨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 将教育实验划分为提出假设、进展试验、论证三个根本阶段;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的心理开展特点及其智力开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育方法的依据。
根本评价: 提倡定量的研究方法,促进了教育科学的开展; 无视了人的社会性,当涉及到人文,人性时是不能完全量化的,其提倡的实验科学方法具有局限性2、实用主义教育〔名词解释〕12河北,13曲阜论代表人物: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根本观点: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个体经历的不断成长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儿童为中心课程组织应以学生的经历为中心教育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开展的差异性;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评价:杜威的“儿童中心〞教育就是解放儿童的教育,这是教育的现代转向的重要表达,产生了世界性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实用主义教育学对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展了深刻的批判; 无视了系统知识的传授,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3、批判教育学〔名词解释〕代表人物:美国的鲍尔斯、金蒂斯、阿普尔、法国的布尔迪尔主张: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育不是一种民主的建制和解放的力量,而是维护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 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决定学校教育机构,学校教育的功能就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构造;〔从大环境〕 社会群众对这些不公平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批判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醒看似自然的事实背后的利益关系,帮助教师和学生对自己所处的教育环境以及形成教育环境的诸因素敏感起来,即对她们进展“启蒙〞,已到达“意识〞解放;〔从细节上〕 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而是充满着利益纷争的,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
评价:批判教育学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某些根本观点和方法; 他们更注意站在弱势群体角度上思考问题; 具有很强的战斗性、批判性和解放力量〔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代表人物: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三个评价,掌握教学模式内容: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每类目标又分成不同的层次,排列成由低到高的阶梯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优缺点:帮助教师更加细致地9去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为教学提供了框架,可以直接参照操作性强,适用性广,具体化 未说明应该怎样促进学生心智能力的开展,对情感、动作技能阐述不够深入机械性,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参加自己的思维第2章 教育的概念第二章 教育的概念一、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特征〕二、教育的根本要素1、教育者2、受教育者3、教育中介系统三、教育的历史开展1、起源2、古代教育的特点3、现代教育的特点四、教育概念的界定1、广义的教育2、狭义的教育五、补充知识点第一节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的本质特征〕〔名词解释/简答〕11江苏简答,14华南论〔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有哪些?/为什么说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历和社会生活经历,促进新生一代的成长 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在其它动物界是没有的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界没有人类特有的高度开展的语言与思维,既不会有意识地制造工具、认识与改造自然,积累生产和生活的经历,也没有语言可以用来传授个体活动的经历,因而不可能产生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动物养育幼儿〕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影响和促进人的开展,培养人的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除教育之外,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日常生活等活动也影响着人的开展,不能称为教育活动,因为这些活动的直接目的不在于培养人,他只是间接地影响人的开展〔书本上蜘蛛和建筑师、看电影受到教育,铁杵磨成针的事例〕第二节 教育的根本要素〔单个知名词解释,可整体简答〕10/12浙江简,15湖北大学简1、教育者定义:但凡有目的的对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都是教育者除教师之外,父母、社会教育中的师傅以及起到教育作用的其他人员,都是教育者地位: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作用:教育者要自觉地、有意识地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开展,才能保障教育活动的有效进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因而离开了教育者及其有目的的活动,就不存在完整的教育活动。
2、受教育者11河南,13华南定义: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专门从事学习的人,是学习者,既包括学校中学习的儿童、少年和青年,也包括各种形式的教育中的成人学生地位:受教育者既是教育对象,又是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向互动的活动,受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没有受教育者的积极参加,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育活动就只能是教育者的独舞,不会有好的效果 教育活动的实际效果,受教育者个性素质的开展,均依赖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构建和自我努力 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首先是对受教育者的学习能动性的启发、引导、培养和标准,以利于他们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开展3、教育中介系统定义: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联系和互动的纽带,是开展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它主要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活动方式两个方面 教育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它是根据教育目的、精挑细选的、最有教育价值的和适合于受教育者身心开展水平的科学文化知识的结晶〔信息载体、环境、教育者自身〕 教育活动方式涉及教育根本要素的组合与教育工具和手段的应用,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活动方式是教育活动本身。
更广泛地看,还应该包括以培养人为目的的社会生产生活等社会实践活动涉及四个根本环节,一是教育活动的实际目的,其中包括教育者的活动目的和受教育者的活动目的;二是与教育内容、活动目的相适应的心理的和行动的活动方法与方式,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活动方式和方法;三是对教育活动过程和效果的评价,其中包括对教育者、受教育者活动的评价和受教育者个性素质所获开展与提高状况的评价;四是教育者和受教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关系4、三者联系不能缺少受教育者,他是教育活动的对象,缺少他,其他东西就形同虚设,没有任何价值不能缺少教育者,教育者在主导在主导立场上,否那么教育活动就是灌输式,填鸭式,无意义没有中介系统,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无法施加影响所以三要素是必备的,互相联系的第三节 教育的历史开展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生活起源 托马斯·沛西· 能 教育起源于人的本能的活动,种族开展的需要心理起源 孟禄 教育起源于人的无意识的心理模仿劳动起源 杨贤江 起源于生产和生活的劳动需要2、古代教育开展的特点〔简答〕14西南简1〕原始的教育主要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展的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的地下,教育还没有从社会生活中分化成为专门的事业,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教育人员,而是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展的,这是古代教育的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