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9页
  • 卖家[上传人]:八戒
  • 文档编号:365466301
  • 上传时间:2023-10-24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32.81KB
  • / 1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1《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练习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

      那一次他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 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呀!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定的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内疚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斯瓦米纳森爽朗地一笑,便竹筒倒豆子般地把那件往事兜底揭穿了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块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会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去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短见浅识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 B.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 C.杂交水稻技术被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D.面对国内学术界的不认同,表示自己对他们的轻视态度 2.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杂交水稻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3.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会更加长久"。

      请你就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声响过之后,袁隆平拍去身上的粉笔灰尘,掖着讲义夹,匆匆来到校园外的早稻试验田采用常规法培育出来的早稻常规品种正在勾头散籽,呈现一派丰收景象袁隆平把讲义夹放在田埂上,走下稻田一行行地观察起来突然,他那敏锐的目光停留在一蔸形态特异、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上他屏气静神地伸出双手,欣喜地抚摸着那可爱的稻穗,激动得几乎要喊出声来! 这是一株奇特的稻禾,株形优异,穗大粒多,足有十余穗,每穗有壮谷一百六七十粒。

      袁隆平用布条扎上记号,从此格外精心地照顾这蔸稻禾收获季节他得到了一把金灿灿的稻种第二年春天,袁隆平把这些种子播种到试验田里,期待收获有希望的新一代稻种可是当秧苗长高之后,袁隆平发现,它们高的高,矮的矮,成熟得也很不一致,迟的迟,早的早,没有哪一蔸的性状超过它们的前代 一种失望的情绪掠过袁隆平心头,但是对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有着深入研究的袁隆平进而想到,从遗传学的分离律观点看,纯种水稻品种的第二代是不会有分离的,只有杂种第二代才会出现分离现象今年它的后代既然发生分离,那么可以断定去年发现的性状优异稻株是一株“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 他返回试验田对那些出现分离的稻株进行研究,高的、矮的、早熟、迟熟……一一做了详尽记录经过反复统计计算,袁隆平证明,这次发现完全符合孟德尔的分离规律 袁隆平的实践让他发现了真理:只要探索出其中规律,就一定能培育出人工杂交稻,也就一定能把这种优势应用到生产上,从而大幅度提高水稻的产量 关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世界上已有美国、日本等国的科学家从事过研究,但没有成功这无疑是一道世界难题况且,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

      袁隆平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他知道,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种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这一推论与自交系的杂交优势现象相矛盾,袁隆平坚信搞杂交水稻研究有前途,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从而拉开了我国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序幕 袁隆平认为,水稻的杂交优势利用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进行人工去雄,这种方法产生的种子数量极为有限,不可能在生产上推广应用;再一条路就是培育出一个雄蕊不育的“母稻",即雄性不育系,然后用其他品种的花粉去给它授粉杂交,产生出用于生产的杂交种子这项研究难度确实太大,无法在生产中得到应用但袁隆平不打算退却 1964年7月5日,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头顶烈日脚踩淤泥弯腰驼背去寻找这种天然雄性不育株,已是第14天了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退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袁隆平欣喜异常,水稻雄性不育植株,终于找到了 两年后,袁隆平的一篇论文《水稻雄性的不孕性》发表,它宣示了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和实现途径,开创了水稻研究的新纪元。

      (取材于《语文》必修上册第4课) 材料二: 从他到复旦大学的第二年起,钟扬就开始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2009年,钟扬正式成为中组部援藏干部据统计,在这十几年间,他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000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特有植物的1/5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钟扬为什么要收集种子?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青藏高原这个占我国领土面积1/7的地区,植物种类占到了1/3有些地方甚至百年来无人涉足,植物资源被严重低枯钟扬曾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介绍 他扎根在此,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然而,在西藏采集种子更多的是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而钟扬却背着他经典的黑色双肩包,穿着磨白了的牛仔裤,戴着一顶宽檐帽,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连藏族同事都称他为“钟大胆” 钟扬在西藏大学理学院的一位同事说:“每次和钟老师采种子都是惊险和惊喜并存" 2017年5月的一场讲座中,钟扬曾介绍自己实验室研究过一种“长寿基因”他们使用生命期5至7天的线虫作为实验对象,当某种基因被敲除后,线虫寿命可增加5至7倍。

      有人问,只要敲除一个基因,人是否就可以更长寿钟扬回答:“这个基因主管生殖,要想长寿必须在一出生就去除掉,这意味着你将终身无法生育"对于钟扬这样的植物学家来说,生命的长短成为了藏在基因里的秘密 但对于他个人来讲,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或许在与千千万万种生命打交道的过程中,钟扬已经有了答案 “在一个适宜生物生存与发展的良好环境中,不乏各种各样的成功者,它们造就了生命的辉煌然而,生命的高度绝不只是一种形式当一个物种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须迎接恶劣环境挑战的时候,总是需要一些先锋者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奠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在复旦大学2012年7月6日的校刊上,钟扬发表的《生命的高度》一文这样写道 在探寻生命的边界时,他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 钟扬的身体条件是不适合长期在高原工作的2015年,钟扬突发脑出血,对常人来说,这应是一次生命的警告,钟扬却把它理解成工作倒计时的闹钟 2017年9月25日,钟扬忙碌的行程在出差赴内蒙古城川民族干部学院作报告之后戛然而止 “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取材于《语文》必修上册第4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