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式沙构游戏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docx
8页主题式沙构游戏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夏琴 吴琦琦 邵洁【摘 要】在沙构游戏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一个包容、接纳的空间,借助各式各样的玩具、可塑性高的沙子等材料,不仅能促进幼儿双手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还对其社会化行为的习得、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产生重要作用教师应从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入手,通过主题式的沙构游戏,运用观察、启发引导、情境导入、图片照片分享、协商制定活动主题等方式,发挥沙构游戏在幼儿合作能力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学前儿童;沙构游戏;合作能力一、玩沙游戏的现状及沙构游戏的意义沙是自然界馈赠的礼物,它集成本低、环保、具有干湿多态变化、可塑性强等优点于一身对天性喜爱沙子的学前儿童来说,幼儿园的玩沙游戏本是一个充满挑战性,能为他们提供互相交流、探讨、合作平台的游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结伴、轮流、请求、商量、谦让、表达主张等交往方式,分享群体合作中产生的欢乐和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游戏时,要关注幼儿在社会交往领域中的发展然而,以现实中的玩沙游戏为例,教师在沙池中投放的材料,多数只能供幼儿进行垒高、挖掘、运输、塑形等简单的动作操作。
在此类活动中,教师和幼儿往往都陷入单调重复、枯燥无趣的“困境”中,幼儿间的互动交往通常趋于稳定、停滞不前其合作能力的发展也常受限制,只有部分交往能力较突出的幼儿会组成小团队进行游戏,其他幼儿的合作能力的发展没有得到有效的支持与帮助教师通过实践发现,沙构游戏的引入可以有效改善上述问题,为幼儿园的玩沙活动带来新的活力!首先,沙构游戏作为一种易操作、可评估的游戏方式,在保证材料丰富多样的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其次,沙池这一开放包容的环境,可以为幼儿的社会性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此外,沙构游戏强调教师的陪伴、支持、观察、引导,开展这一游戏有助于教师充分发挥对幼儿社会性能力发展的支持与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传统玩沙游戏和沙构游戏进行实践对比,探讨沙构游戏对幼儿合作交往能力发展的独特价值二、传统玩沙活动与主题式沙构游戏的合作情况对比分析(一)传统玩沙活动中幼儿间的合作情况【观察实录1】玩沙活动开始了,幼儿们和往常一样,换好套鞋,选择好工具后便进入沙池进行游戏沙池中看上去很热闹:有挖坑的、提水的、堆砌沙堡的……幼儿各有各的“工作”和游戏内容50分钟过去后,一切似乎还是刚入沙池时的模样幼儿收拾好沙具,换好自己的鞋子,起身回到教室。
师:小朋友们,今天的游戏活动中,你玩了什么?和谁玩的?你们是怎么玩的?幼儿A:我挖了一个很大的坑都是我一个人挖的我没有叫其他小朋友幼儿B:我是和乐乐玩的,我们用铲子铲土,把沙子堆高幼儿C:我玩的是挖小渠游戏,是自己一个人玩的……对传统玩沙游戏的观察结果和游戏后的分享内容进行分析,得出传统玩沙活动中幼儿游戏人数占比示意图如图1所示从饼状关系图可以看出,在这次的玩沙游戏活动中,独自一人进行游戏的人数占比非常大;三人及以上进行游戏的占比少由此可见,在传统的玩沙活动中,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合作机会以及在游戏中得到的社交满足和社会化发展体验都是非常有限的二)沙构游戏的过程设计与幼儿合作效果分析学前阶段的幼兒处于逐渐开始尝试与同伴交往的时期,但也因为年龄和个体发展程度较低的原因,该阶段的幼儿的交往能力往往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换言之,如何与同伴交往,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对于他们来说是充满挑战性的为了帮助幼儿在玩沙游戏的活动中获得更多的合作和发展机会,教师需要对游戏材料和游戏过程等进行改进,帮助幼儿逐渐形成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1.沙构游戏中教师引导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影响(1)讨论:沙的质感以及它的可塑性在讨论中,教师向幼儿提问:“沙子给你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幼儿对沙子触感的表达内容非常丰富。
有的说软软的,有的说细细的,可以做成很多造型当他们提到造型一词时,教师便进行追问:“比如,沙子可以做成什么造型呢?”幼儿的回答可谓天马行空:长城、汽车、拱桥、城堡……追随着幼儿对沙子的感知和对造型的构想,教师向幼儿展示了事先找好的各种沙雕图片,每一个幼儿都仔细观察,不时发出阵阵惊叹2)讨论:沙子可以怎么玩?“沙子可以怎么玩”的问题一经抛出,幼儿便开始积极地表述自己的游戏经验:可以堆高;可以挖个坑;可以用水把沙子弄湿,这样就更牢固了……教师首先肯定了幼儿对沙子玩法的想法,然后继续抛出疑问:那么,当造型十分复杂的时候,你有办法解决吗?幼儿们想了一会儿后,纷纷有了自己的结论:可以加快动作,可以找朋友帮忙……对于幼儿提出的“找朋友帮忙”这一办法,教师马上给予了肯定:“找朋友一起帮忙一定是个好主意!”(3)讨论:今天,你想怎么玩沙?请你设计一张图,再动动手教师的要求已经提出,幼儿就开始在画纸上进行设计从幼儿的图纸设计可以看出,他们对于玩沙游戏有了更多的想法,不再局限于挖挖坑、堆堆高了许多更具创造性的造型也在图纸上出现了图纸设计环节结束后,沙构游戏开始了有了先前的讨论交流经验,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交流明显增多。
当他们遇到自己完成不了的任务时,普遍开始邀请同伴帮忙;当需要合力完成某项任务时,每个人的分工也渐渐明确沙池中,教师可以明显地看到,幼儿实现了从之前的单独进行游戏到现在的多人共同进行游戏的转变通过观察对比发现,在沙构游戏中,幼儿对于合作游戏的兴趣和实践能力都有了显著的增强由此可见,沙构游戏中,教师通过组织师幼间的交流对话,引导幼儿对图片进行欣赏,对游戏进行设计,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2.沙构游戏的材料运用、主题生成对幼儿合作能力的影响虽然幼儿的合作意识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游戏中,幼儿与同伴分享材料,共同运用材料进行沙构游戏的意识依然相对缺乏想要更充分地促进幼儿相互交换和合作使用材料来进行沙构游戏,还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因此,教师与幼儿进行了“沙构游戏材料大搜罗”的探讨经过讨论,确定游戏阶段如图2从收集材料、完成设计图开始,幼儿的合作便在讨论中拉开了序幕进入沙池前,他们会有意识地叫上自己的同伴,一起换上套鞋,开始游戏教师以“海边度假”活动为例,对主题式沙构游戏的幼儿合作情况进行了观察、记录与分析观察实录2】时间:前20分钟合作人员:文文、睿睿、宸宸游戏现场回顾:文文拿好铲子等工具,与睿睿一起找到一处沙池空地,开始用铲子堆沙子。
两个小朋友边堆边商讨,要先堆一个“小山坡”,小朋友可以从这个小山坡上滑下来3分钟后,宸宸拿着“小鱼”也加入到了团队里三个小朋友一起挖了“小鱼塘”,并把“鱼”放进了“鱼塘”里材料使用:在将沙子堆高的过程中,文文和睿睿都有铲子这一活动工具他俩一人站一边,能较好地利用工具进行铲沙与堆沙,合作完成沙堆的建造当宸宸拿着“小鱼”加入队伍后,他们在堆高的基础上,讨论出了要挖“小鱼塘”的计划宸宸很想自己动手,但他只有“小鱼”,没有铲子于是宸宸朝两位小伙伴看了一眼,说:“我也想用铲子挖这时刚好是文文和睿睿玩沙玩得起劲的时候,宸宸看两位小伙伴没有什么反应,便往文文这边挪了挪,对文文说:“我也想用铲子挖小鱼塘文文看着宸宸,再看看他手里的“小鱼”,便把铲子递了过去,说:“好的,你先挖一会,我来看着小鱼鱼塘挖到一半的时候,睿睿主动把铲子递给了文文,自己来看“鱼”就这样,在三个孩子相互使用铲子的过程中,“小鱼塘”完成了,他们快乐地把“小鱼”放进了合作完成的“小鱼塘”中前 20分钟的游戏中,这一小组由两人合作发展变化到三人合作通过挖“小鱼塘”的游戏,三个孩子学会了交换和轮流使用工具整个合作过程中,教师没有做任何的介入,幼儿在自主讨论和合作中推动着游戏的发展进程。
观察实录3】时间:后20分钟合作人员:文文、睿睿、宸宸、佳毅、蕾蕾游戏现场回顾:文文、睿睿、宸宸三个小朋友挖好“小鱼塘”后,开始在海边进行垂钓的游戏旁边的佳毅和蕾蕾看见了,蕾蕾道:“文文,你们在海边钓鱼吗?”“是呀!”文文自豪地回答钓鱼的时候,如果感到无聊,你们来看看我们这边的风景吧!”蕾蕾边说边指着自己和佳毅搭的海邊风景台文文顺势看去:“嗯,风景挺好的蕾蕾和佳毅听到夸赞声,赶紧再往旁边挪了挪不一会儿,换宸宸来钓鱼了,宸宸钓一会儿鱼扭头看一会儿风景,他说:“风景在旁边,看着不方便,我还是钓鱼吧!”蕾蕾马上接道:“我们的风景是可以移动的说完,蕾蕾把小树、小椅子等从沙地里取出,再放到“小鱼塘”的前面佳毅看了,也来帮忙五个小朋友又开始了“移动风景”的任务材料使用:后20分钟的“钓鱼赏风景”游戏促成了两组幼儿的合并移动材料”是两组幼儿合作使用材料的具体体现此前,材料在蕾蕾组,因宸宸觉得扭头看风景不方便,蕾蕾产生了搬材料的想法在搬材料的过程中,两组幼儿开始有了新一轮的互动——一起搬“风景”,将“风景”移到“小鱼塘”的前面在传统的玩沙游戏中,幼儿会选择简单的铲沙工具进行游戏,虽然有时会几个小伙伴一起参与,但同伴间的操作性合作和合作使用材料的情况并不多见。
由上述观察实录可见,经过主题式沙构游戏的开展,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游戏中,幼儿通过肢体语言和口头语言等进行不间断的交流,其综合语言能力也得到了极大提升主题式沙构游戏模式是幼儿自己主动探讨出的新式玩沙方法在主题式沙构游戏的模式中,从讨论玩什么、制订什么样主题,到设计图纸、合作完成绘画,再到选择和收集游戏材料,最后合作完成游戏,每一个环节都是以幼儿为主体,每一个人都是游戏的主角沙构游戏以幼儿自主交流、合作的方式推进,是培养幼儿沟通能力,帮助幼儿形成同理心的重要活动综上所述,与传统的玩沙活动相比,主题式沙构游戏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过程(讨论生成主题—收集材料—开展游戏—结束讨论),实现了幼儿间材料的分享、运用以及同伴间游戏的互动、交流,是有效的提升幼儿合作能力的活动形式,值得推广杭州师范大学附属仓前实验幼儿园 311121)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