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颢《黄鹤楼》学案2.docx
7页崔颢?黄鹤楼?学案2一、预习案〔一〕学习目的1.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2.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3.在赏析根底上,体会诗中的情感〔二〕学习重点背诵诗歌,激发学生想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名胜山水的思想〔三〕预习导学1.资料链接★作者简介本诗选自?全唐诗?,崔颢(hào)〔约公元704—754年〕,唐代诗人,他才思敏捷,擅长写诗,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其作品激昂豪放、气势宏伟作品有?崔颢集?作者游历到湖北武昌,登临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这首吊古怀乡之作★黄鹤楼相关知识〔1〕江南三大名楼及与之有关的各名文湖北:黄鹤楼崔颢?黄鹤楼?湖南: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江西:滕王阁王勃?滕王阁序?〔2〕黄鹤楼,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名楼之一,一百年前被大火焚毁;1985年它又重新屹立在长江之滨昔日的黄鹤楼有“天下绝景〞之称,今日的黄鹤楼更宏伟、壮丽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始建于三国1700多年来,屡建屡毁,仅明清两代,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有“国运昌那么楼运盛〞之说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思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李白曾登黄鹤楼想题诗纪念,但当他看到崔颢的?黄鹤楼?后,自认无法超越,就此收手事后对崔颢的该诗念念不忘,曾两次作诗模拟此诗的风格众多古人称崔颢的这首诗是“第一〞、“千古之奇〞这终究是一首怎样的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诗歌鉴赏方法:赏意象〔描绘了什么?〕抓特点〔怎么描绘的?〕赏语言〔品味关键词,抓修辞〕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情感2.填空题黄鹤楼?作者游历到湖北武昌,登临,泛览眼前景物,,诗兴大作,脱口而出这首之作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4.诗句解释〔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3〕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二、探究案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2.诗人写了黄鹤楼前怎样的美景?用自己的话说一说3.是什么勾起了诗人胸中的思乡之愁?4.五、六句写看到的繁荣景象,而七、八两句却写清冷的思乡之情,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三、课堂小结巍峨的黄鹤楼成就了崔颢的这首千古绝唱,崔颢的这首诗在扬名天下的同时,也让世人知道了这座千古名楼崔颢之前之后,历朝历代还有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来到了黄鹤楼,他们也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四、拓展延伸?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晴天外,二水中分白鸳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参考答案一、2.黄鹤楼即景生情吊古怀乡4.〔1〕仙人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徒然留下一栋黄鹤楼在此地〔2〕黄鹤离去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仍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3〕晴天里,汉阳一带川旁的树木明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茂盛的芳草〔4〕黄昏时分在暮色中望向远处,看不清故土在何处,远方江上苍茫的江波真使人发愁。
二、1.“愁〞字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艳阳高照,澄空流碧,树绿草茂,好一派山河美景〔以乐写哀〕——小桥流水人家3.落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落日时分,倦鸟归巢,游子思乡4.反衬手法,传达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的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