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世界近代史Word版.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56814817
  • 上传时间:2024-03-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09.50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世界近代史——政治【一】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与君主立宪制一、君主立宪制1、过程: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为解决税收问题)1649处死查理一世,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克伦威尔独裁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君主专制1688“光荣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结束王权专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确立统治标志 = 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政治前提)1689《权利法案》开始确立君主立宪制1701《王位继承法》1721责任内阁制形成,君主立宪制发展完善、最终确立1832议会选举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与选举权两对矛盾: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国王的矛盾,前者要求限制国王权利;新教与天主教的矛盾(涉及宗教的政治改革),国王一般信奉天主教,而贵族一般信奉新教,宗教之争激烈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曲折性、反复性根本原因(法国大革命也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光荣革命”的革命性实质:国家权利重心从国王转到议会2、《权利法案》内容:——限制王权(立法、财政、司法、军权 “你是才君”),议会主权3、何谓君主立宪制:①由终身、世袭君主担任国家元首(君主制); ②君主权力由宪法赋予,并受到宪法和议会监督(立宪制);易错点:①《权利法案》不是宪法 ②并不是君主立宪制一确立,英国国王就没权了,直到内阁制形成前,国王还是有相当大行政权(1689C - 1721C国王都直接领导内阁,任命大臣);二、责任内阁制1、形成:1721年,沃波尔就任财政大臣,责任制内阁形成。

      2、何谓责任内阁制: (1)内阁由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政党联盟组建,国家元首形式上任命;(2)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集体责任;(3)国家元首是虚位元首,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由内阁承担;(4)议会如果通过对内阁不信任案,内阁或者集体辞职,或者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提前进行大选,选出的新议会对内阁仍不信任时,内阁必须辞职;整理为word格式(5)内阁阁员必须是议会议员,如不是议会议员则必须通过一定程序补选为议员6)国王真正“统而不治”2.英国议会和内阁易错点区分:(1)议会是立法机构,内阁是行政机构;(2)议会老大是议长,内阁老大是首相;(3)议会议员是老百姓投票选出来;内阁是由议会中多数党主持组建,不需再要选民投票;(4)英国议会相当于中国的人大,英国内阁相当于中国的国务院;三、议会改革(1832年选举制改革)1.背景:工业革命(1760C - C1840 C)基本完成2.内容:①取消“衰败选区”议会代表名额,将其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②降低选举权财产资格限制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复习与提升(不用抄)——1.英国近代民主政制的作用对本国经济政治——结束封建专制制度,政治民主化对别国制度建设1、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对工业革命的发生起促进作用2、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使政治斗争有序化,对社会的稳定起着巨大作用3、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其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4、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的影响2.比较18世纪初英国内阁制与中国内阁制的区别(1)性质不同:英国内阁制——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中国明清时期的内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的表现(2)内阁权限不同:英国内阁权限>中国内阁权限(3)组成方式不同:英国内阁<——选举中国内阁——皇帝专制独裁的产物(4)影响不同:英国的内阁制——>英国现代化进程整理为word格式中国的内阁制——>强化专制走向衰落,阻碍社会发展【二】美国1787年宪法与总统共和制一、美国历史1.1620年,第一批欧洲人坐“五月花”号到北美,认为是美国历史开端2.1775年,北美反英独立战争开始(波士顿倾茶事件导火索,莱克星顿的枪声开始标志);3.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美国诞生;4.1783年,英国承认北美独立,北美实行邦联制;5.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制定通过6.1789年,华盛顿就任美国总统二、1787年宪法1. 制订背景:独立后的美国邦联(邦联政府只能讨要税款,不能征税),地方权力过大(权利地域性),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国家松散,社会动荡,阻碍经济发展。

      1787 费城 制宪会议 麦迪逊 “美国宪法之父” 把权力关进笼子里2. 原则与制度:联邦制原则 :各州保留一定自主权(妥协性)——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分权制衡(三权分立)总统共和制,人民民主原则(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总统、国会议员都选举产生(限制政府权利,符合大多数人利益)易错点:美国宪法并没有规定两党制3.评价先进性: (1)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最重要政治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保护了民主,防止了决策失误和贪污腐败 (3)一定程度上调和了中央与地方之间(妥协性)、大小州之间、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不彻底,南北战争),为美国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以后其他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局限性:它承认奴隶制和黑奴贸易,留下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烙印; 妇女、印第安人、黑人奴隶的选举权被剥夺但后来通过修宪解决了这些问题)三、政治制度1.联邦制(地方): ①联邦政府拥有立法、征税、统领全国军队、对外宣战等权力; ②联邦法律是全国最高法律; ③但联邦政府只拥有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其余和未列明的权力都属于各州或人民; ④各州在不违背联邦宪法前提下可以制订本州法律; ⑤各州自主选举产生本州议会、政府首长,联邦政府不得干涉; ⑥联邦与各州并非中央-地方或上下级关系,而是平等关系;整理为word格式 ⑦联邦议会(国会)必有一院(参议院)由各州选派代表组成体现本州意志;2.总统共和制: ①总统由民众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②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③总统不对国会负责,直接对选民负责;3.三权分立(中央): ①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总统执掌; ②三者独立平等,相互牵制制约四、政党制度1.联邦政府成立后,出现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前者主张加强联邦政府权力,后者主张扩大州权;2.1816联邦党解体3.1830年代民主共和党分裂为民主党和自由党;4.1850年代,自由党分裂,部分加入民主党,部分与北方部分民主党联合创建共和党(1854),5.1860年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6.19世纪后半叶,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思维拓展(不用抄)——完整理解美国“分权与制衡”很多同学会把“分权制衡”与“三权分立”混为一谈,其实,美国的“分权制衡”除了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外,还包括其他(从数学上来说,“分权”除了“三权分立”外,还可以“二权分立”、“四权分立”、“五权分立”……),我们来看一看美国“分权制衡”的完全涵义:(1)总统、国会、法院三权分立(2)参议院与众议院的分权与制衡(3)联邦与地方的分权与制衡(4)军队国家化(军队中立):军队不属于任何一个政党或个人,只属于国家,如果你不再是总统也就不再是三军统帅;军队在国家政治生活、争议中必须保持中立沉默,如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竞争,你不能跳出来说“我坚决拥护共和党XXX的领导”。

      5)文官集团与军队的分权与制衡:如果你是四星上将、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想做国务院的国务卿,那你就得先辞去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等军队里的所有职务;(6)政党与政党的制衡:真正能防止贪污腐败、贿选集权的只能是另一个政党(两党轮流执政,不是交替)(7)媒体独立的分权制衡:美国媒体是独立的,社长主编不是行政任命,刊发播放内容不用事前审查,即便有问题也只接受司法诉讼,不会被行政首长停刊8)司法独立从“邦联”到“联邦”实际是从松散的国家联合体向统一的中央集权的转变,联邦制意义是加强中央集权【三】法国《人权宣言》和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一、过程1783.5法国三级会议召开1789.7.14 / 1689《权利法案》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整理为word格式1792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1804 - 1815拿破仑第一共帝国;兵败滑铁卢1848 - 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1852 - 1870路易·波拿巴,法兰西第二帝国1870 - 19401870普法战争,1871巴黎公社,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共和制确立)1789 法国大革命 → 1790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 1870 普法战争,第三帝国建立 → 1875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二、 法国大革命原因:1.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2. 政治:君主专制三级制激化社会矛盾3. 思想:启蒙思想(1600-1700)传播4. 国际:英资产阶级革命、美独立战争的影响5. 导火线:财政危机迫使路易十六召开三级会议(同英国)三、第三共和国宪法(1)通过:1875 国民议会 一票优势 (共和派、君主派)(2)政体:半总统共和制(议会控制总统)(3)评价:①打击保皇派势力,是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胜利;②最终从法律上奠定了共和制的基础,标志着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③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4)内容与美国不同处:① 法国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民议会选出(推断出议会权力大),任期七年,可连选连任(总统权力较小);② 总统和内阁要向议会负责;③ 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众议院四】德国统一与君主立宪制建立一、背景1.封建割据四分五裂阻碍德国发展(为什么要统一)2.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为什么要立宪)3.普鲁士等邦国的推动二、过程1.俾斯麦“铁血政策”(以结束长期政治分裂为目的,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丹麦、普奥、普法)战争统一德国(完全消除政治上众多小邦的封建割据)2.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德意志宪法规定君主立宪政体和联邦制三、评价1.促进德国发展,推动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整理为word格式2.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对外战争)残余,留下后患易错点:①德国宰相/政府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皇帝有主宰议会权力,君权仍重②德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世爵组成,不是民选,又叫有实权的上议院) + 帝国议会(秘密选举是好的,作用很小,其法案由联邦议会批准后生效,没有女性,公开直接选举)权力大于帝国议会思维提升——1.德国的政体具体来说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2.后续发展:①一战结束,德意志帝国战败,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因为宪法在魏玛这个地方制订,后世史学家称其为“魏玛共和国”;②1933年希特勒建立纳粹专政,共和制名存实亡;③二战后德国分裂;④1990年重新统一,今天的德国实行议会共和制;3.容克:德语 J。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