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镁光m4 64g的体验.doc
21页镁光M4 64G评测 第一篇:相关介绍、4K对齐、系统安装 相关介绍 Micron(镁光)crucial 系列固态硬盘是高端玩家以及服务器设置的完美之选, 因为它采用的控制器能够支持 RAID 状态下的类似于 Trim 技术的功能,在速度 翻倍的前提下,获得更稳定持久的读写速度因此,如果您是一个热爱 SSD 的 发烧友,那么 Micron(镁光)的大名一定如雷贯耳吧闲话少说今天我就为 大家介绍这款镁光 Crucial M4 64G 固态硬盘(SSD)吧!由于外包装在收货时就拆开检查了,所以就直接看真容吧本次试用的 Micron(镁光)crucial 系列 M4 SSD 64GB 采用的是蓝白配色的彩盒包装, 风格清新里面有说明书(英文)以及被吸塑保护的硬盘,红色的是本人额外 够买的 2.5 转 3.5 英寸的硬盘转换架来个特写有着一次性封帖的静电袋包裹着硬盘和外包装上“神舟数码”防伪 贴双重保护,货源渠道和质量就不言而喻了打开一次性封帖的静电袋,袋子本身还有一个“注意”标识,被被如此呵护的 硬盘终于露出真容,规格为 2.5 英寸本人一见外观就十分喜爱,其重量简直 可以忽略了(真的很轻),真 BS 快递们派送 SSD 时的愉悦之心和暴利啊! !!正反面特写,清新的 crucial 系列贴纸为正面,4 个固定螺丝、规格型号说明、 质量检测标识为反面,又简约又精致。
供电和数据接口不用多说了,但要强调的是其为 SATA“3”6Gbps 接口规格, 金属质感强烈的铝合金外壳凸显科技时尚感据资料显示其搭载 25nm MLC NAND 闪存芯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 120 万小时 介绍完硬盘,就再来介绍其安装吧,本人的转换架是靠固定硬盘两侧 4 个螺丝 位固定的将硬盘一侧置入后,用手稍用力弯曲转化架另一侧来置入另一侧,简单快捷, 稳定牢靠这里也老生常谈的说明下转化架安装至机箱的几种方式:免拆卸方式和螺丝固 定方式,其实就是和 3.5 英寸硬盘安装一样的,呵呵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转化 架如小图中的一样,是通过硬盘正面 4 个螺丝位固定的,原理一样,方式不同 而已 至此硬盘上机之前的自身工作也圆满结束,接下来就是上机和装系统的详细介 绍了,因为本人也是第一次,所以怕写的比较繁琐,所以就用视频展现吧,也 让大家更直观的进行深入了解! 初始化分区与 4K 对齐本篇教程因为步骤简单,录像太费时间,所以直接图文教学,这样比较直观!~~~~~~~~~~~~~~~~~~~~~~~~~~~系统安装 ~~~~~~~~~~~~~~~~~~~~~~~~~~~ 本篇考虑到 BIOS 设置和一些安装注意事项较多,所以为视频教学,但因为 GZ 论坛没有网页播放器,所以请大家点击观看! 点击以下进入系统安装视频教学: 系统安装 本篇考虑到 BIOS 设置和一些安装注意事项较多,所以为视频教学,但因为 GZ 论坛没有 网页播放器,所以请大家点击观看! 点击以下进入系统安装视频教学: 第二篇:优化方法、前后性能对比测试 众所周知,目前 SSD 固态硬盘分 SLC 和 MLC 单元两种形式,SLC(Single Layer Cell) 单 层单元,特点是成本高、容量小、速度快。
MLC(Multi-Level Cell)多层单元,特点是容量 大成本低,但是速度慢MLC 的每个单元是 2bit 的,相对 SLC 来说整整多了一倍不过,由 于每个 MLC 存储单元中存放的资料较多,结构相对复杂,出错的几率会增加,必须进行错误 修正,这个动作导致其性能大幅落后于结构简单的 SLC 闪存而且 SLC 闪存的优点是复写次数 高达 100000 次,比 MLC 闪存高 10 倍此外,为了保证 MLC 的寿命,控制芯片都校验和智 能磨损平衡技术算法,使得每个存储单元的写入次数可以平均分摊,达到 100 万小时故障间隔 时间(MTBF) 所以本章将对此次团购的镁光 M4 SSD 64GB(MLC 单元)进行优化,并做对比测试首先我 们来看看装系统后未做任何优化的测试成绩: 这里可以看到固件版本是 0002,不过速度还是不错,那么我们再优化下,看看性能会提升多 少这里步骤依然很多,所以本人依然视频教学!点击进入优化教程视频连接: 视频内容简介 禁用休眠 1. 点击开始菜单,在搜索框中输入 CMD,按右键点击文件,选择“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3. 在 DOS 窗口中输入命令:powercfg -h off。
分页文件设置 1. 点击开始菜单,右键点击“我的电脑”,选择“属性” 2. 在弹出的“系统”窗口中,点击左侧的“高级系统设置”选择“高级”标签,下方的“性 能”一项内点击“设置” 3. 选择“高级”标签下的“虚拟内存”一项内的更改 4. 取消选择“自动管理所有驱动器的分页文件大小”,选中固态硬盘盘符 5. 选择“无分页文件”,然后点击“设置”,忽略所有警告 6. 选择第二块硬盘,选择“系统管理的大小” 7. 点击“设置”,然后确定 8. 重启系统,确认页面文件已转移只有在文件夹和搜索属性中取消选择“隐藏受保护的操 作系统文件”时,你才能看到 pagefile.sys 的所在) 关闭索引服务 1. 点击开始菜单,在搜索框中输入“services”选择本地服务 2. 找到并双击“Windows Search”服务 3. 在“启动类型”中选择“禁用”,如正在运行可点击“停止”,然后确定即可修改 Windows 系统还原 1. 打开开始菜单,在“我的电脑上”点击右键选择“属性” 2. 在左侧面板中选择“系统保护” 3. 在“保护设置”中,选择你的固态硬盘,点击“配置” 4. 可以选择“关闭系统保护”,也可以将“最大使用量”移至最左侧,确定即可。
完成安装经过这样一番设置,最主要的是删除了 pagefile.sys 和 hiberfil.sys 后,Windows 7 64bit 旗舰版完全安装占用的操作系统盘空间仅为 10 几个 GB对于一块 64GB 固态硬盘来说, 你还有 40 多个 GB 左右的空间,安装大多数常用软件和你最爱的一款游戏应当足够了吧 优化后测试出来的成绩,看看是不是强了点? 呵呵,其实本篇主要目的是精简系统不必要的文件,提高固态硬盘空间,保持稳定性,延迟使 用寿命真正的提速将在下篇文章体现!0009 鸡血固件,敬请期待! 第三篇:意外错误恢复、0009固件刷新 ~~~~~~~~~~~~~~~~~~~~~~~~~~意外错误恢复 ~~~~~~~~~~~~~~~~~~~~~~~~~~ 出现蓝屏请做下面几步:(PCEVA 浴室原创) (INTEL 平台) 1.换一根新的数据线(反正数据线不值钱) 2.主板的 CMOS 清空下,读取默认值 3.ASUS 主板的在 BIOS 里关闭热插拔,电源模式开到 S1 4.删除 Intel 的 RST 驱动,删除 Intel 主板芯片组,删除 Intel 的 IME 驱动。
5.确认 SSD 接在主板原生的 SATA 0 或者 SATA 1 口上 6.如果经过上面这么设置还是出现蓝屏,请在 BIOS 里请手动设置内存电压到指定规格(参 照内存条的电压参数)与 CPU 电压不少情况下,例如系统休眠,闲置节能下,由于主 板 BIOS 里默认内存电压为 AUTO,此时如果主板降低内存电压,将会导致唤醒时造成系统 蓝屏 (AMD 平台) 1.换一根新的数据线(反正数据线不值钱) 2.主板的 CMOS 清空下,读取默认值 3.主板 BIOS 有热插拔的关闭,电源模式开到 S1 4.确认 SSD 接在主板原生的 SATA 0 或者 SATA 1 口上5.安装最新的 AMD_AHCI 驱动 6.AMD 关闭节能和热插拔 7.如果使用的是 MSAHCI 驱动的话,请屏蔽 msahci 显示可移动设备 8.如果经过上面这么设置还是出现蓝屏,请在 BIOS 里请手动设置内存电压到指定规格(参 照内存条的电压参数)与 CPU 电压 发生蓝屏前的表现(可能):桌面鼠标可以动,但是点任何程序无响应,硬盘灯可能常亮, 大约 30 秒左右出现蓝屏,并且必须强行关机 发生后的表现(可能):很多用户掉盘后,重启不一定能认出 SSD,需要彻底关闭电源,并 且冷启才能识别 SSD 并重新进入系统, 出现掉盘现象,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PCEVA 浴室原创) 1.关闭计算机。
2.拔掉你的 SSD 数据线和电源线 3.换个主板 SATA 接口 4.接上 SSD 的电源线(数据线不要接) 5.开机,让主机通电 6.等待 20~30 分钟(如果没死彻底,SSD 内部会重建映射表,速度取决于盘的容量 7.关闭计算机 8.接上数据线开机 ~~~~~~~~~~~~~~~~~~~~~~~~~~0009 固件刷新 ~~~~~~~~~~~~~~~~~~~~~~~~~~ 0009 固件更新内容 · 新 0009 固件已经包含了到 0002 固件的所有更新,(可以直接从 0001 或者 0002 版固件直接升级到 0009) · 提高了持续带宽 · 提高了 PCMark Vanatge 评测分数,直接导致了大多数操作系统下的用户体验提升 · 改良了在大负载下的写入延迟,间接的提升了写入性能 · 启动速度提高 · 提高与最新的芯片组之间的兼容性 · 修复了在某些 SATA 2 和 SATA 3 芯片组下,SATA 接口协议速度协调的问题 · 提高了某些特殊主机(笔记本多数)下的冷启动检测不到问题 固件、所需软件 镁光 M4 SSD 64GB 0009 固件: Micron-Crucial-M4-0009-/ UltraISO v9.3.6.2766 简体中文: 点击进入刷新固件教程视频: 最后附上强大 0009 固件的测试成绩:评测大总结到目前为止,Crucial M4(0009 固件)的成绩还是比较喜人的,不过也 有美中不足,本人总结如下:(PCEVA 浴室原创)1.固件的演算方法上明显感觉到相比上一代的提升,很多之前没做 的优化都有改进,Trim 后性能恢复速度非常快,应该来说更适合普 通家用级。
(优点)2.相比软件上的进步,硬件上显得有点不给力(主控只改了步进, 25nm 颗粒也拖了不少后腿,TSOP 封装的电气性不如 BGA 封装的好),不过工艺进步是趋势,这部分只有靠单位容量性价比来弥补了 (缺点)3.Crucial M4 的性能表现目前看来不如 SandForce 2xxx 系列主控,如 果说因为 25nm 工艺颗粒的原因造成写入速度无法继续提升,读取 速度上还保持在 4xxMB/s 的指数上却是有点弱了 (上一代 C300 是 以读取破 355MB/s 为卖点的)本次测试 M4 的接口传输是有超过 500MB/s 的实力的,希望今后厂家固件更新能再优化下,让 M4 达 到 5xxMB/s 的读取实力,再一次站在 SATA 接口 SSD 读取之王的宝 座上 (我个人的建议,需要厂家改进)4.Intel 的低端 320 系列也有掉电保护(25nm 的 8M 门发生概率反而比 上一代更多,看来掉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