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组织病理学》期末复习第10章牙髓病.docx
3页第十章牙髓病发生在牙髓组织的疾病包括炎症(常见)、退行性变和坏死脯病外伤等刺激进入牙髓可 引起牙髓组织炎症和变性;年龄增长,根尖孔缩小可导致牙髓供血缺乏发生退行性变第一节牙髓炎(pulpitis)一、概述(-)特点:压迫神经产生剧烈疼痛、炎症易于扩散.牙髓腔被牙本质包绕,膨胀空间有限,导致牙髓对炎症性水肿的耐受能力低;1 .牙髓没有侧支循环,生成的炎症产物不能及时引流而积聚导致牙髓腔内压力增大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细菌因素:(1)感染途径:①深龈、楔状缺损、磨耗、隐裂;②牙周炎时通过侧支根管或根尖孔进入 牙髓腔引发炎症,又称逆行性牙髓炎(retrograde pulpitis);③菌血症时,原有损伤或退 行性变的牙髓组织可通过引菌作用通过血道感染牙髓2)细菌种类:专性、兼性厌氧菌(牙龈吓咻单胞菌、消化链球菌等)3)毒性物质:①内毒素:较强毒性、抗原性直接损伤组织;诱导靶细胞释放细胞因子(IL, TNF, TGF, PG, LT), 增加血管通透性,趋化中性粒细胞,并刺激其释放溶酶体酶,增强组胺白三烯的致痛作用 ②酶:破坏组织并促进释放炎症介质③毒素引发机体免疫应答,早期T晚期B,杀灭细菌的同时加重炎症和组织损伤。
1 .物理因素:外伤或牙科治疗时的磨轮摩擦产热、正畸施力不当2 .化学因素:充填物长时间刺激二、牙龈充血(pulp hyperemia).生理性:可见于牙发育期间、妊娠、月经期牙髓;1 .病理性:牙髓炎症的早期改变,多为深龈引起,为刺激经过牙本质小管缓慢作用于的牙髓 导致对应牙髓组织呈充血状态,及时治疗可痊愈,故又称可复性牙髓炎(reversible pulpitis)1)临床表现:主要为牙本质过敏,患牙对冷(尤其)热、酸甜刺激敏感,产生一过性疼 痛,多局限、不放射,刺激去除后疼痛即刻消失,无自发痛2)病理变化:肉眼见充血牙髓呈红色;光镜下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呈树枝状,长时间 可导致血管通透性上升,血浆渗出组织水肿,血管周围有红细胞渗出,三、急性牙髓炎(acute pulpitis)1 .病变开展:(1)有慢性过程:可由牙龈充血开展而来或慢性牙髓炎急性发作,例如深龈时细菌代谢产 物首先进入牙髓导致牙髓充血或慢性炎症,之后细菌进入后导致慢性炎症急性发作2)无慢性过程:直接由严重感染,急性物理化学刺激引起2 .临床表现:(1)早期:自发痛(冷热刺激可致疼痛加剧)、阵发痛(夜间发作)、放射痛(沿三叉神经 分布放射至患侧,难以确定患牙位置);(2)加重:热痛冷缓解(细菌代谢产物热胀冷缩);(3)开展:炎症渗出物可通过根尖孔涉及根尖周组织引发根尖周炎(叩痛、咀嚼痛);(4)治疗:及时开髓引流,髓腔内压力降低,疼痛可立即缓解,炎症不易扩散。
3 .病理改变:(1)早期:局限在病变对应的牙髓,牙髓血管扩张充血,血浆渗出,组织水肿,血管壁有 纤维蛋白渗出,此时称为急性浆液性牙髓炎(acute serous pulpitis);(2)加重:血流速度减慢,细胞沿血管壁排列;成牙本质变性坏死;受损组织释放大量炎 症介质和细胞因子,趋化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蛋白溶解酶,组织破坏形成脓肿①早期:脓肿较局限,治疗及时可保存局部牙髓;②晚期:中性粒细胞广泛浸润形成多处小脓肿,髓腔压力急剧上升,最终整个牙髓液化坏死, 切片呈空腔状,此时称化脓性牙髓炎(acute suppurative pulpitis)四、慢性牙髓炎(chronic pulpitis):由幽病或开、穿髓的急性牙髓炎未彻底治疗迁延而来 (一)慢性闭锁性牙髓炎(chronic closed pulpitis):龈损或磨损但未开髓时.临床表现:有冷热刺激痛史,疼痛放射至头颌面部,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有阵发性钝痛, 少有自发性痛,但可有叩痛、咬合痛(累计牙周组织);1 .病理变化:炎症反响基础上肉芽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可分隔正常组织和 炎症反响区;抵抗力较弱时可见脓肿形成(肉芽组织包绕),病程长者可见修复性牙本质。
二)慢性溃疡性牙髓炎(chronic ulcerative pulpitis):穿髓孔较大,牙髓暴露.临床表现:冷热刺激痛,食物嵌塞,进食酸甜食物痛,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1 .病理改变:可见较大穿髓孔,外表可见坏死组织、炎性渗出物、食物残渣覆盖(有时溃疡 外表可见钙化物沉积和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其下为新生肉芽组织和胶原纤维;深面为充血 的活性牙髓组织,可见慢性炎细胞浸润三)慢性增生性牙髓炎(chronic hypeq)lastic pulpitis):多见于儿童、青少年(乳磨牙、第 一恒磨牙),有较大穿髓孔,牙髓血运丰富使牙龈增生呈息肉状经穿髓孔突出,又称牙髓息 肉(pulp polyp)o.临床表现:因增生牙髓神经分布不丰富,疼痛反响不明显(温度刺激为钝痛,探痛不明显), 增生息肉米粒大小或充满龈洞,进食时易出血1 .病理变化:增生牙龈充填于脯洞或突出牙面外,可分为:(1)溃疡型:肉眼见红或暗红,质软探之易出血;镜下见主要为增生肉芽组织,外表为坏 死组织、炎性渗出物,深层为各种炎细胞浸润和肉芽组织增生;(2)上皮型:肉眼见粉红色,质硬探之不易出血;镜下见息肉由成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 成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外表可见复层鳞状上皮(脱落种植、直接增生)。
第二节牙髓变性和坏死一、牙髓变形(pulp degeneration)【牙髓变性[由于长期慢性刺激或根尖孔狭窄导致牙髓供血缺乏,使牙髓组织代谢障碍而 出现的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退行性变1 .成牙本质细胞空泡性变(vacuolar degeneration of odontoblastic layer):由于细胞间液体积 聚形成水泡,压迫成牙本质使其体积变小,聚积成束形成稻草束状血供缺乏、备洞刺激) 2.牙髓钙化(pulp calcification):由于营养不良或组织变性,并在此基础上发生钙盐成绩所 形成的大小不等的钙化团块一种散在于根管内称弥漫性钙化(disseminated calcification), 一种见于髓室内(同心圆状钙化团块)称髓石(pulpstone)3 .牙髓网状萎缩(reticular atrophy of the pulp):多见于老年人牙髓由于牙髓供血缺乏,牙 髓组织出现充满液体的空隙,牙髓细胞减少,成牙本质、神经、血管消失,整体呈纤维网状 结构4 .牙髓纤维性变(pulp fibrosis):血供缺乏导致牙髓、血管、神经消失,纤维成分增多,粗 大胶原纤维与牙体长轴平行呈现均质红染的玻变,多见于老年人牙髓。
二、牙髓坏死(pulp necrosis):炎症持续开展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液化坏死灶,伴引流不畅 造成牙髓压力不断增大,最终整个牙髓坏死牙外伤、医院性损伤).临床表现:有牙髓炎、外伤病史,无自觉病症;牙冠变色、牙髓活力测试无反响,深制洞 探之无疼痛1 .病理变化:(1)炎症导致:因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释放酶导致液化性坏死,牙髓结构消失充满脓液;(2)缺氧导致:酸中毒,细胞蛋白变性而出现凝固性坏死,组织结构尚存但核消失,整牙 髓为无结构均质红染颗粒第三节牙体吸收一、生理性吸收:恒牙萌出时的乳牙牙根二、病理性吸收(一)牙内吸收(internal tooth resorption):由于刺激导致成牙本质细胞、牙髓细胞坏死并 被炎性肉芽组织取代,其内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激活破骨细胞由髓腔内壁向外吸收可见粉红 色肉芽组织透过牙体组织使牙冠呈现粉红色斑点,x线见圆形投射区二)牙外吸收(external tooth resorption):恒牙根部,可见于囊肿或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