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doc
3页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一、指导思想以高效率、低负担、个性发展、特色鲜明、和谐健康、共同进步作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改革的着力点,采用区域评价与学校自主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努力构建一种科学、简便、动态发展的评价体系,既能完整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又能兼顾学校和社会实际需要,初步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共同成长为目标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可操作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案,便于区域、学校和教师进行合理使用,从而推动和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搭建区域教育文化发展的框架模式,以此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监控功能,在处理好评价、监控和管理三者关系基础上,积极推进我区的课程改革,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发展品质 二、基本内容 1、基础性指标所谓基础性指标,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常规工作的标准要求,也是学校必须做到的规范性工作,这是评价的主体主要涉及到教育教学常规、课堂教学评价、校本研修、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等 2、发展性指标根据学校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在实行基本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实行学期发展评价,形成基础与发展两条线的评价制度。
发展性指标包括必选指标和自选指标 3、教育教学效益指标按照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值来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这部分指标既有体现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的质量评价(如普及程度及德、智、体、美质量指标),也有体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衡量学生个性张扬的个性化评价(如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以此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状况进行全面衡量 以上评价内容的三个部分紧密联系,相辅相成,逐级提升基础性指标是保障学校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是教育发展的必备条件和制度保障,是衡量学校是否按教育规律办事,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学校个性化发展指标是在学校规范性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重在衡量外显的努力和变化,是从校园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着眼,重在衡量学校内隐的精神追求和长期发展的厚重积淀;而教育教学效益指标则是对前两者实际效用的价值判断,是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效益水平的主要客观依据 三、实施要求1、平时经常性抽查侧重于基础性指标体系的实施基本实现课堂教学管理、校本课程管理、教育科研管理、教育信息化应用管理、校本研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和精细化;基本实现意义课堂教学质量的要求,基本实现低负担、高效率、个性发展、和谐健康的课堂教学目标;基本实现学科教学管理过程的专业化、程序化和标准化,实现学科对学生发展的三维目标的有机达成,实现教学质量的优质化。
2、阶段性总结一方面侧重于必选指标体系的实施着重作大做强学校与区域的教育教学特色,扶持形成学校发展、区域发展比较稳定的文化走向和主流教育思想,使学校基本都能够走上自主的富有特色的教育发展的道路,保障教学质量的有序提升另一方面侧重于“学校教学质量个性化发展”指标的实施充分发挥基层学校自主评价的功能,在自我特色的构建中,搭建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质量发展平台,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调整的良性循环发展序列,实现教学质量的明显跨越3、年度总结验收侧重于“教育教学效益”指标的实施对学校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估,以教育效益指标体系为指引,进一步规范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发展,实现教学质量发展的新跨越,进入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