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docx
7页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64例我院2019年5月--次年5月实施呼吸机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氧合指标和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氧合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氧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儿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呼吸机治疗期间辅以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机体氧合状态,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应用效果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儿科常见严重疾病之一,临床症状以呼吸衰竭和呼吸困难为主,多发于出生后的四至十二小时以内,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手段以无创呼吸机治疗为主,能够产生迅速改善氧合状态,降低病死率的效果,但是由于患儿年龄比较小,不具备自我护理能力,故极易产生各种问题,基于上述因素考虑,建议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治疗期间辅以必要的措施加以护理,本文为此制定了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并加以实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时长为期一年(2019.5--2020.5),期间抽取64例符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且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儿进行研究,将上述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研究组包括18例男患儿,14例女患儿,平均胎龄为34.19±3.16周,其中顺产患儿20例,剖腹产患儿12例;对照组包括17例男患儿,15例女患儿,平均胎龄为33.25±4.09周,其中顺产患儿19例,剖腹产患儿13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十分细微,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病房巡视、遵医嘱用药、皮肤清洁护理、呼吸道护理、保暖护理等在此基础上将循证医学理论作为指导,分析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接受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结合科室特点制定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并加以实施:(1)抚触护理:鉴于患儿年龄比较小,缺乏语言表达能力,且极易哭闹,对此需要护理人员重视患儿的心理护理,采用非语言沟通的抚触护理给予患儿安慰,在抚触前需要护理人员剪掉指甲,清洗双手,以免损伤患儿娇嫩的皮肤或引发交叉感染[2]上述措施准备完成后,护理人员即可在患儿皮肤上涂抹按摩油并轻轻揉搓,抚触过程中可通过温和的语言与患儿沟通,或在室内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慢慢抚触手指、脚趾等部位,合理控制抚触力度。
2)健康宣教:护理人员应根据家属的文化水平、家庭背景和理解能力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教,向其详细讲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治疗意义等知识,提高家属的认知程度,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到患儿的护理操作中,指导家属学习读取监护仪数据的方法和抚触技巧3)吸痰护理:对于痰液较为粘稠且痰鸣音较为明显的患儿,建议采用密闭式吸痰治疗,并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和连接装置,在此基础上需要护理人员采用浅层吸痰法将吸痰管插入气管内部,合理控制插入深度,并完成吸痰操作,每次吸痰时间不得超过十秒,吸痰后需立即清洗冲洗管4)并发症预防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检测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合理调节呼吸机参数,记录患儿二十四小时出入量,控制每日液体输入量,同时应掌控呼吸机治疗时的氧浓度,严防并发症的发生,如果发现患儿有异常表现,比如心率下降、面色苍白等需及时通知医生处理1.3观察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氧合指标,包括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氧合指数;在患儿治疗期间,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发生率进行对比,包括气胸、感染、动脉高压等 2. 结果2.1护理前后氧合指标对比护理之后,研究组患儿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氧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护理前后氧合指标对比(x±s)组别时间PaO2(mmHg)PaCO2(mmHg)PaO2/FiO2(%)研究组护理前57.26±5.3544.67±5.36145.83±13.62对照组护理前57.31±5.2744.28±5.39145.79±14.26t0.0380.2900.011p0.9700.7730.991研究组护理后105.87±4.7532.07±5.22246.62±35.25对照组护理后94.27±5.2336.98±5.72212.04±35.19t9.2883.5873.927p0.0000.0010.000注:同组护理前后对比p<0.05.2.2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表2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组别例数气胸感染动脉高压发生率研究组320000(0.00)对照组322417(21.88)X27.860p0.0053. 讨论呼吸机治疗是挽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治疗的同时还应规避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因此临床认为加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机治疗患儿的护理关机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3]。
本文采用的综合护理干预是新型程序化护理模式,护理人员可通过该护理模式评估患儿每一个护理环节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将此作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团队分工明确,协同合作,不同于传统的常规护理,在本次研究中应用了密闭式吸痰护理、健康宣教、抚触护理等措施,在上述护理方式的干预下,患儿的液体输入量、氧合状态等都得到了保证,在此基础上应用并发症护理,即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本次研究结果表示,研究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氧合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呼吸机治疗期间加强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氧合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4. 参考文献[1]高秉媛,王莉.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8):345+347.[2]宋芳.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9,26(04):55-57.[3]邓丽莲,梁尚云.综合护理干预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持续性通气下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20):158-159.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