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再探.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xzh****18
  • 文档编号:232320497
  • 上传时间:2021-12-3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2.50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再探发布时间:2009-6-04 10:31:56 来源:生命教育网 点击:828次 发布人:admin 关于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我们已在《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导引》(2007)、《校园心理剧的实践探索》(2008)和《关于深入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若干问题解析》(2009)等材料中进行了阐明,本文将简述一下其在长春的起源,并简要归纳一下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基本概念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我们现在所开展的有关活动应完整地称为“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其他称呼方式皆为这一叫法的简称 一、长春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起源 提起校园心理剧,人们想到的就是一幕一幕的剧,只不过其内容所反映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其实这不仅不是校园心理剧的全部,甚至连主要形式都不是,但可将其看做校园心理剧活动的一类它比较适合于人数较多时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以唤起人们对心理问题的重视例如,我们在家长学校所表演的就是这一类剧这类校园心理剧进入全国中小学大概有十年的光景 实际上,校园心理剧是借鉴了心理剧(Psychodrama)这一团体治疗方法中的角色扮演(role playing)技术在中小学所开展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角色扮演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已使用多年,从长春市的情况来看,在心理课和各种活动中进行角色扮演应该是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起源 (一)在心理课上使用角色扮演 在长春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比较早的是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他们所开设的心理课就经常以心理小品来创设问题情境1999年,市教育局对开设心理课提出了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总课题组又组织了由心理学专业人员与基层骨干心理教师相结合的队伍,编写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在教材中需要用角色扮演的内容比比皆是例如,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长春出版社2003年版,我们每两年进行一次修订)第九册(即五年级上学期)第三课《用耳朵赢得好人缘》这一课的第一个环节就需要进行角色扮演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孩子学会人际交往中的谈话与倾听,第一环节为活动,有三段人际交往的场景要通过角色扮演来完成如其中的一段为:“李彤与张乐同学谈话,问对方一些学习的问题,张乐一边听一边东张西望,还不时地打断李彤,说一些与话题无关的话,李彤最后说:‘算了,我不跟你说了’”这段情景就要由孩子通过角色扮演来完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所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产生心理体验和心理感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可以使学生有效地产生体验和感悟。

      角色扮演在心理课上的使用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就是上例所谈到的用于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问题,另一种则构成了一种课型,即将角色扮演用于课的始终,在课的各个环节都穿插着角色扮演在本刊中,宋洋和李艳丽当年的教学设计就是这一类型的角色扮演这种课型与我们现在所明确的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含义是完全一致的 (二)在同伴心理互助活动中进行角色扮演 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的班(团队)会及各种集体活动中表演心理剧的场景并不少见,在长春亦是如此但是,长春中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另一个重要起源是中小学生的同伴心理互助活动 长春市的同伴心理互助活动最早发起于长春市第十二中学(现已合并到长春市养正高级中学)在九十年代末,当时学校每周定期开放心理咨询室,而心理咨询人员不足成为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尝试用高年级的学生干部担当咨询人员,先对这些孩子进行培训,然后由他们来接待学生这种尝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此后,一些学校也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 2001年,市教育局确立了《中小学校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的主导课题,一些学校把开展同伴心理互助设为子课题在开始立题研究时,我们对同伴心理互助的概念用语进行了探讨,如果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同伴心理咨询”或“朋辈心理咨询”,但因在学术上存在争议,且不符合中小学校的实际,所以我们最后统一称为“同伴心理互助”。

      长春市第十七中学、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等学校都对同伴心理互助进行了探索其中最突出的是长春市第十七中学,该校在2003年和2004年两次承担了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现场会,他们组织了学生心理活动小组,成立了学生咨询站,在多个方面探索了同伴心理互助的方式,其中编演校园心理剧既是心理活动小组的一种活动,也是开展同伴心理互助的一种形式 通过中小学同伴心理互助的课题研究,我们感觉到,编演校园心理剧既能够促进同伴互助,使学生学会心理互助和自助,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又能够与心理课、班(团队)会、家长会及家长学校结合起来,使所有的参与者(包括教师和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学会解决各种心理问题的策略因此,市教育局2006年在市十七中学召开了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在全市推行校园心理剧活动 角色扮演在心理课和同伴心理互助活动中的使用虽然效果很明显,有助于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但这并不是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的整个过程,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究和实践探索 二、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几个关键概念 要真正发挥校园心理剧的作用,真正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角色扮演的技术上,也不能陷在团体治疗的心理剧原有概念框架之中,必须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对内容、过程、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几年来,通过不断地矫正误区,我们明确了以下几个对于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至关重要的内容 (一)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定义 为了有利于在中小学进行操作,我们为中小学校心理剧活动下了一个描述性定义:是由学生、教师及有关人员把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在一定的场所和群体中进行表演和讨论的教育活动也就是说,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是由学生、教师或学生与教师及有关人员共同针对有关的心理问题去选取主题,编写剧本,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在班级内或专门场所进行表演,并对心理问题和解决方式进行分享讨论 (二)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参与者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参与者为学生、教师、家长及有关人员 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这是校园心理剧活动的一个特点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园心理剧所反映的心理问题一定要贴近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的实际,即问题要有针对性,还要做到坚持以学生为主来确定活动的主题和实施整个过程 校园心理剧活动存在着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这就决定着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在确定校园心理剧活动主题时,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要指导学生收集在生活、学习、交往中的冲突、烦恼和困惑的问题,把具有典型意义的素材进行综合提炼,找准共性问题去编演。

      在校园心理剧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或和学生一道寻找恰当的解决心理问题的应对方式,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和布置写观后感,以扩大活动效应,拓展活动效果年龄越低,教师的指导作用越重要 家长对孩子心理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至关重要,不少学生的心理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家庭在开展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过程中,要让家长尽可能地参与其中在参与校园心理剧活动过程中, 家长通过换位思考,感受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加强亲子间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与感情通过这样的参与,家长更充分地了解了孩子的正常心理需求,更加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了解孩子心理、为孩子提供有效心理帮助的同时,家长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观念也同样得到更新 (三)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内容 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内容包含学生发展中的心理问题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也叫应对方式)两个方面 学生的心理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障碍性问题,它需要专门机构进行心理治疗,如我们通常所说的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抑郁症等,中小学生出现这类问题的比例很小;另一类是发展性问题,这是伴随着学生的心理发展而出现的,主要是围绕着学业成就、人际交往和自我发展三个方面产生的各种心理挫折和不适应后一类问题是每个孩子都要经历的,成功解决这些问题即为孩子的成长与成熟,但不恰当地解决这类问题就可能进一步发展成障碍性问题。

      校园心理剧活动要发挥预防性作用,所呈现出的心理问题是各个年龄阶段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发展性问题,而不是需要专门矫治的障碍性问题 (四)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过程 校园心理剧活动的过程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所有参与者共享讨论三个环节构成:1.明确问题:展现出各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所感受到的统计学上的典型心理问题(非极端问题)和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2.解决问题:展现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应对方式,即对所发生的心理问题如何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策略上进行调节解决问题可以是多种应对方式,也可以有不合理的应对方式,但必须有合理的应对方式应对方式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来展现,也可以通过言语表达(包括书面表达与口头表达)的形式来展现3.分享讨论:校园心理剧的所有参与者发表自己的感受和感悟,相互分享经验,分享心理剧对他们各自生活的影响心理教师或有关人员要进行引导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解决这一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并学会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进行心理调节这一部分是校园心理剧对所有参与者产生影响的关键,对很多参与者来讲,前两个部分只是观察和了解他人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式,而这一部分则直接关系到自身所感受到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式参与者在共享讨论中发表感受时主要回答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在你的身上是否有类似的心理问题体验,二是你是如何处理这类问题的及应该怎样处理这类问题。

      发表感受可用书面形式来进行,参与者讨论要遵循不分析、不建议、不提问三个原则,特别注意防止的是不要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对剧情和剧中的角色进行评价,或只是发表空泛的议论 校园心理剧活动的内容与过程可以通过以下图示来表现,两个图示是一致的,第一个图示的共享讨论环节比较清晰易懂,即这一环节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第二个图示增加了实际操作过程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图示一内容二方面 心理问题 → 应对方式 ↑ ↑ 过程三环节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共享讨论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图示二 ↙ˉˉˉˉˉˉˉˉˉˉ﹨内容二方面 心理问题 → 应对方式 ∣ ↗ ↗ ↖↑过程三环节 发现问题 → 解决问题 → 共享讨论 ↗ ↖ ↑ ↑ 操作过程 选主题→编演→可演可讨论→口头与书面 (五)校园心理剧活动的作用 校园心理剧作为中小学心理建康教育活动之一,其作用首先是能够促进中小学心理建康教育目标的达成但是,它有两个作用是其他途径不可比拟的:一是为学生提供心理互助的平台,提高学生的心理互助和自助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向积极方向发展;二是使所有参与者(包括家长和教师等人)通过编写、表演、观看、讨论和思考,意识到有关的心理问题极其解决的重要性,学会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六)校园心理剧活动发挥作用的场合 中小学校园心理剧活动发挥作用的主要场合有心理课、班(团队)会、家长会与家长学校等 校园心理剧在不同场合的对象与作用(目标、效果)是不同的:在心理课、班(团队)会上主要是预防这一年龄阶段已发生或可能发生在学生中的普遍性心理问题;在家长会与家长学校及有家长参加的班(团队)会上主要是使家长了解孩子合理的心理需要与调整家长不合理的观念与行为 校园心理剧不是一个孤零零的活动,它必须而且能够与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