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15674712
  • 上传时间:2017-11-0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宿松县鹅湾中学 刘海泉内容摘要: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教师、学生 )通过客体(文本) 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由于主体的差异性,解读的结论就是千差万别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培养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健词:语文阅读 引导者 学习者 参于者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阅读教学,也被称为讲读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内化知识的过程,是完成中学语文教学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着“重教师讲解,轻学生自学”的弊端,所以收效甚微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阅读教读教学中,也越来越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那么,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呢?我认为,教师应以引导者、学习者、参与者的身份融入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期待兴趣是学生持久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阅读的第一步,而激发阅读兴趣的关健创设一个情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欲望和期待.例如,在教学鲁迅的《孔乙己》时,于漪老师针对课文所显示的深刻社会内涵,设计了这样的导语:“过去有人说,希腊的悲剧是命运的悲剧,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而易卜生的悲剧则是社会的悲剧。

      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这个人的悲剧呢?人们读后眼泪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可以说泪往内心流那么, 《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学习这篇课文,从这篇课文含蓄而深沉的描述中,细细咀嚼,深入体会,我们是可以获得解答的 ”这样的设计,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产生一种巨大的诱惑力,促使学生迫不得待地钻研课文二)快乐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潜质和动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再一个宽松、舒畅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思考、想像,体验阅读`的快乐与喜悦,并使其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动力其次,教师要善于运用激励手段,激大学生的潜质,如自尊、自信、自律和自我激励等心理素质,培养其自主阅读的兴趣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在学生能正确朗读课文,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表扬,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二,真心倾听,对话互动 对话是对话主体在彼此交往过程中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交流与碰撞、沟通与合作、激发与感染的过程,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协作、相互共生、相互促进的过程互动是主体间的相互作用,它具有交互性特征。

      对话是互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情境(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与他人的互动中,主动建构知识以及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成长;人类主体也是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动形成的人是在“对话互动”中成长起来的,不存在脱离了“对话·互动”的人(本体论的意义) 而“对话·互动”也是人类个体获得知识(建构知识) 、进行学习的基本网络和方法(具有方法论的价值) 因而, “对话·互动”就成了教育过程的核心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种对话过程,是人与文本之间、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染的过程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呢?(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与文本直接对话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阅读,让学生自己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这些体验和感受,可以是对文本内容或某写词、句、段的理解与评价;可以是是对文本写法的评价;可以是对文本的补充、修正等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表见解,与同学直接对话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文本的初步理解,要让学生敞开心扉,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在学习《愚公移山》时,学生各抒己见,有的人为可以靠山吃山,发展经济;有的认为愚公移山是破坏环境,破坏生态的做法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从而更深刻理解了“愚公移山”的现实意义。

      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第一,教师要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与广度,及时补充有关作品的背景知识,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第二,教师要区别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感受关爱第三,教师还要让学生勤于思考、勤于联想,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活也” 使学生不仅知其一,还知其二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学习的过程,学生是学习者,教师也是学习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可以以学习者的身份发表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与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来阅读、理解和把握文本内容、分析问题、评价作品;也可以以参于者的身份,通过捕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学生进行对话,因为“话题”是对话、互动的“媒介” ,好的话题能引起对话者的兴趣,引发讨论,促进对话互动向深度广度发展三、客观评价,积极矫正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多给予学生客观、肯定的评价,让学生敢于畅所欲言,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文题,及时加以修正例如,在朗读训练时,教师作必要的范读与指导。

      另外,由于文化积淀的差异,以及一些功利色彩的充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难免有差异,为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解读进行必要的矫正例如,在学习《父母大心》时,让学生讨论:“如果你遇到优厚的条件与亲情的择抉时,你送不送孩子?”有的说送,有的说不送,并定期去探望,或去做佣人;还有学生说钱给的多就送,钱不多就不送面对这样的回答,教师要及时给予积极的评价于肯定,同时对一些思想上的偏差给予必要的矫正:人间亲情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优厚的物质条件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感,无论是送还是不送,都体现了人间至诚的亲情在阅读教学中,我们积极倡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重要作用,以学习者、参于者、引导者的身份,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学习,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参考文献:1、钱威、语文教学艺术论 新疆大学出版社 1995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3、陈尚余、用好文本资源进行有效对话 语文学习 20054、承益群、莫让误读穿上创新的外衣 语文学习 2005。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