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湟花儿的音乐特征解析毕业论文.doc
14页宁夏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河湟花儿的音乐特征解析前 言 青海,是远古之西海 青海,是歌舞之大海 在青海东部河湟谷地盛开着富有乡土气息的民间音乐艺术之花------“花儿” “河湟花儿”意蕴深刻、风格独特,因藏量多而已“花儿”的海洋著称这与悠久历史,以及河湟地区汉、藏、土、撒拉诸民族长期相融的人文环境分不开河湟花儿”揭示了各族群众对爱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情感的表露河湟花儿”具有多民族风情和鲜明的民族个性,在文学艺术和人类历史学、民族学、民俗学等学科领域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学术价值,也是青海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 “花儿”不仅为我们创造了抒发情感的环境氛围,还为我们描绘出了色彩斑斓的生活画面我们把“花儿”称之为一本“百科全书”本文就青海河湟花儿作以阐述 摘 要 “花儿”亦名“少年”,是流行于西北地区的一种高亢抒情的山歌,它形式短小活泼,语言朴素简明,内容丰富生动,曲调高亢悠长,是青海“花儿”汉、回、土、撒拉、东方等八个民族共同喜爱的歌曲从“野曲”的称谓到“花儿”的演变,从民间歌会的确立到以商品交易为主的花儿歌会,使得这一流行地区最广、传唱民族最多、艺术形成最广以及生命力最顽强的民间艺术形式备受考验。
河湟”是指黄河与湟水之间的广大地区,这也正是“河湟花儿”的中心流行区及发源地河湟山歌”最早也称之为”少年“,后被“花儿”取代从社会生活说,“河湟山歌”可叫做“花儿”,从民歌研究说,“河湟山歌”应称为“河湟花儿” “河湟花儿”艺术积淀厚重,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凝聚着青海各民族群众的理想和感情本文就青海的”河湟花儿“音乐特征与现状传承作以分析关键词 河湟花儿;音乐特征 ;演变传承 ;目 录一、 河湟花儿的起源 5二、 “河湟花儿”的音乐特征 52.1 “河湟花儿”的表现形式 52.2 青海河湟花儿的音乐特点 62.2.1 唱法形式 62.2.2 体裁、题裁 62.2.3 唱词结构 72.2.4 音列 72.2.5 音阶 72.2.6 调式 72.2.7 节奏 82.2.8 格律 82.2.9 旋律、曲式结构 92.3 “河湟花儿”的演唱形式和表现 9三、 河湟花儿的继承与发展 103.1 河湟花儿的继承和发展 103.2 河湟花儿的保护与发展 11四、 结束语 12五、 谢辞 13六、 参考文献 14正 文一、 河湟花儿的起源 位于中国西部的青海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发源地,是我国著名的“三江源”。
黄河流经青海和甘肃两省交界处,有一条名叫湟水河的支流在此汇入黄河,这里就是称之为“少年摇篮”的河湟地区这里山川壮丽,民族众多千百年来,众多民族的历史在这里演变,不同族属的文化在这里交融,花儿也就在这雄伟的大自然的怀抱中,融汇多民族文化的乳汁而酿成,确立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花儿”也叫“少年”,“花儿”指“少女”,“少年”指少男青海人把唱 “花儿”也说成唱“少年”有时把唱说成“漫”,所以唱“花儿”也就是漫“花儿”或漫“少年” 唱“花儿”起源于古代,最早与拜神、庙会、祭祀活动有关传说很早以前,人们在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时节,在风充灵秀的寺庙山前,先向神灵祈求保佑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丰收吉祥,唱拜神灵之后,青年男女们也难得农闲,读到一起游山玩水,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以前由于封建礼教的约束,男女之间的情话不好直说,现在在唱拜神灵之后,同时也用歌声相互倾爱心,用歌声祈求神灵赐给他们的婚姻和幸福久而久之,在唱拜神灵的歌声结束之后,就有了男女之间的情歌,演变到今天就成了现在的“花儿” 唱“花儿”流行于大西北的青海、日一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的广大农村流传于汉、回、土、藏、撒拉、东乡、保安、裕固等众多民族的人民之中。
青海被誉为“花儿的故乡”,尤其在黄河、湟水流域的农牧区更盛行,人们把河湟流域流行的“花儿”叫做“河湟花儿” 现在人们仍然将“花儿会”选在农历一月初一、二月初二、四月初八、五月初五、六月初六等这些大型祭祀神灵的日子祭祀神灵与长“花儿”同时进行,每次少则一两天,多则三四天不等二、 “河湟花儿”的音乐特征122.1 “河湟花儿”的表现形式河湟“花儿”的语言生动、形象、优美、鲜明,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既含蓄又鲜明,结构严谨,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演唱者往往用群众熟悉的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名胜古迹、历史人物、生活习俗等作为比兴,然后引出主题,一般前两句是比兴,后两句是言情如“沙里澄金着金贵了,银子的价钱们大了;尕妹活下的人大了,阿哥们搭不上话了迭字、迭词也是河湟花儿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在青海方言中,把“马”说成“马马”,“碗”说成“碗碗”,等等,人们把这种用迭字的习惯溶入到花儿中,如“手提上篮篮上四川,筛子的沿沿是倒缠”河湟花儿的曲调名称,当地群众称为“令儿”以流行地区来命名的有“孟达令”、“马营令”等;以演唱民族来命名的有“土族令”、“撒拉令”等;以花儿衬词、衬句来命名的有“白牡丹令”、“尕马儿令”等;以花儿的旋律特点来命名的有“直令”、“三起三落令”等;以生产劳动来命名的有“拔草令”、“脚户令”等。
河湟花儿的演唱特点是,不论哪个民族,都用汉语演唱,有独唱、齐唱、对唱,这也是河湟花儿的表现形式河湟花儿也有着相关的演唱民俗,“花儿”被称为“野曲”,只适合在远离村庄的山林、草地、山坡、田野和“花儿会”上演唱,忌讳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乱唱,因此有“花椒树上你甭上,你上时枝枝儿挂哩;庄子到了你甭唱,你唱时老汉们骂哩这也得到了河湟各族群众广泛的认可,在演唱花儿时遵循着“花儿三禁”,禁止在直系亲属如兄妹、父母与子女等之间唱,禁止在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如姑父母与侄子之间唱,禁止在家庭、村落之中唱,这也是青海地区的乡规民俗但河湟人又酷爱花儿,“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时由不得个家野外放牧,田间劳作等劳动生活间隙是唱花儿的好时光,但山高地远,总不尽兴于是,民间就有了花儿会2.2 青海河湟花儿的音乐特点 青海河湟花儿也称为西宁花儿,发源于西宁地区,即现在青海省的西宁,湟源、贵德、乐都、循化一带青海是花儿的故乡河湟花儿是西北花儿中的精魂2.2.1 唱法形式 “河湟花儿”唱法多样大部分为真声与假声相结合唱法(称为“尖音”)和单纯真声唱法(称为“苍音”)两种,前者用的较多花儿的曲调—“令”一般分为“大调子”(“大令”)和“小调子”(“小令”)两类。
2.2.2 体裁、题裁 “河湟花儿”属于山歌题材多为抒发男女之情间有连续音程跳进.曲折而多层次:其演唱者皆为土生土长自然醇厚自由式的集体创作方式歌词、曲调为即兴编排口传心授予以传承;在传唱中发展变化:且多无伴奏:演唱形式多采用独唱原野、地头为舞台.曲体结构多样以两句呼应者为多2.2.3 唱词结构 “河湟花儿”的歌词分齐头齐尾的四句式、单折腰的不完全五句式、双折腰的不完全六句式三种,其中四句式是最基本的句式前两句比兴后两句为赋常见的字数有七字、八字、九字等但无论字数多少,其音顿均由三音顿和二音顿组合而成河涅花儿都是由前后两部分构成一般来说.后半部分是叙说主旨的,前半部分则是起兴的2.2.4 音列 “河湟花儿”主要采用四音音列,即由5 61 2四个音来构成四音音列,这在西北地区回族小调、宴席曲中非常普遍在四个音列中, 5 1 2三个音是骨干音,而羽音则作为经过音或辅助音来体现有的角音虽然也加入到这个音列中来,以构成五声音阶,但角音和羽音一样,只是起到经过音和辅助音的作用,而且重要程度远不如羽音2.2.5 音阶“河湟花儿”主要有七声音阶和五声音阶两种其中,七声音阶在小调中比较常见,常为徽调式。
其第三级和第七级音分别为微降或微升,具有3/4音的性质音阶排列和波斯一一阿拉伯音乐体系中的拉斯特调式相接近,但又强调五正声的运用,可视为中国音乐体系和波斯一一阿拉伯音乐体系互相交融的产物;相比之下,五声音阶多为羽调式或角调式,以级进音程为主这种音阶与由四音音列增加角音而形成的五声音阶不同,前者强调羽、角两个音,后者则强调徽、宫、商三个音据说,采用五声音阶的作品多为“宴席曲”和“干花儿”两类体载若按曲调划分,羽调式曲调则与当地的汉族民歌有密切联系,角调式曲调常与从阿 拉伯传来的而又中国化了的伊斯兰教吟诵调有某种关联2.2.6 调式“河湟花儿”大多采用“五声音阶”调式在调式运用上,以商调式和徽调式为主其中五声“花儿”调式,对于曲调的进行与扩展有着强烈的推进力,而“商”和“徽”两音则具有静止的属性,各个音以各自的性能,形成强烈而自然的倾向性和稳定性当然,无论音调怎样发展变化,商徵两音总象是一块磁铁似的吸引其它各音,并以二者之间的相互映衬以作为曲调的支柱音或终止音,如《撤拉令》、《五荤人令》等曲调,六声音阶的《下四川》以及七声音阶的《上山令》都是如此下面是一首五声F徵调式,多流行于河湟地区的回、汉等民族中。
2.2.7 节奏 “河湟花儿”演唱者以及研究人员通过多方查证,认为“四句式唱词的基本节奏是一三句为十字句,四顿,前三顿三字为一顿,末顿是双字尾;二四句为八字句,三顿,前两顿三字为一顿,末顿是双字尾除此之外,还有折腰式竹奏和竹奏性衬字由于“花儿”唱词因记录人不同而有所差别,故一首“花儿”有多种记法,使演唱者难以适从,因而唱词在词式结构、节奏等方而都需要进行规范2.2.8 格律 “河湟花儿”的格律是诗歌组成的基本规格各民族“花儿”奇特的方台组词、造句功能,奠定了“花儿”唱词的不同凡响,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格律基础经归纳,“花儿”唱词格律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而:首先是词式结构,其次是句子节奏,第三是押韵格式其中“花儿”唱词的整体形态,是由唱词式结构来体现的,有四句式、折腰式和连缀式儿种,是基本的整体结构形式 “河湟花儿”唱词讲究“顺口”、“易唱”,所以押韵是否得当也很重要在“花儿”唱词中押韵形式极富民歌特色,归纳起来有5种押韵形式,即通韵式、交韵式、间韵式、随韵式、不押韵其中通韵式是“花儿”中最常川的一种即每句均押,一韵到底,有尾部单押、双押和多字押等儿种形式在押韵过程中还有一个尾字押韵为“实”字,这与传统诗歌的韵法相同,称为实字押,而尾字多由“虚”字来担任,如“呷”、“了”、“过”、者”、“的”、“呢”等。
花儿”的五种押韵方式,是唱词韵律的客观反映2.2.9 旋律、曲式结构“河湟花儿”旋律高亢燎亮曲调丰富,以抒情常见音调悠长、豪放河湟花儿曲令的曲式,多为乐段结构有比较典型的带有引子的a、b两句式方整性乐段结构曲式图为:有非方整性乐段结构曲式图为:还有派生性的复乐段结构形式曲式图为: 2.3 “河湟花儿”的演唱形式和表现作为一种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花儿”传播和发展也有其特定的文化空间,而且这种文化空间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它存在于深深热爱“花儿”的各族人民群众之中,因而“花儿”演唱是约定俗成的一到特定时间,各民族男女老少就要成群结队地前往活动场所或祈福禳灾,乞雨求子;或倾悲诉苦,谈情说爱;或向神灵乞求风调雨顺、人畜安康以及婚姻美满因此,许多“花儿”真实、纯朴、美丽、动人花儿”的文化空间也广泛地存在于各种民俗活动当中,比较有名的有“庙会”、“花儿”会、“节庆”、“婚礼”等正是在上述各种特定的文化空间和音乐环境中,成就了“花儿”特有的演唱形式和风格当然,“花儿”的演唱,除了遵循共同的演唱技巧与演唱规律外,还要靠歌手的现实感受和领悟力由于不同的发声方法和各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