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竹笛与交响乐队《蓝莲花》音乐造型刻画的配器分析.docx

15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10860439
  • 上传时间:2021-11-15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21.62KB
  • / 1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竹笛与交响乐队《蓝莲花》音乐造型刻画的配器分析 【摘要】作曲家常平于2013年接受新加坡华乐团艺术总监叶聪的委约,为该团创作一首笛子协奏曲,常平先生倾注一年的时间来构思创作这部作品,曾经两次改变自己的想法而重新创作,最终为作品命名为《蓝莲花》《蓝莲花》于2014年11月在新加坡华乐团音乐厅世界首演,201 5年在国家大剧院龙声华韵作曲家常平个人作品专场音乐会中上演奏了笛子协奏曲《蓝莲花》、二胡协奏曲《天香》、琵琶协奏曲《墨章》、古筝协奏曲《风定云墨》组成的交响协奏曲《东方水墨》及交响乐作品《CJENESIS》2018年《蓝莲花》与其他四部作品被索尼唱片公司出版,2019年《蓝莲花》在哈尔滨大剧院再次上演关键词】竹笛;交响乐;蓝莲花J60A1002-767X( 2020) 01-0009-06【本文著录格式】李欣哲竹笛与交响乐队《蓝莲花》音乐造型刻画的配器分析[J].北方音乐,2020,Ol( Ol):9-14大型交响协奏套曲《东方水墨》集合了中国民乐中极具代表性的四件乐器——笛子、二胡、琵琶、古筝作曲家為每一件乐器谱写了一部协奏曲,并把这四部作品看成一幅巨型的东方水墨,用音乐的语言形式呈现给听众。

      这部由民族乐器与西方管弦乐结合,形式不同于传统形式的协奏曲,作曲家将中国传统文化所追求清、逸、淡、远的审美情趣,中国书画艺术中水墨留白,虚实相生等艺术特点运用在音乐之中这部交响协奏套曲《东方水墨》融入了作曲家对于东方艺术的情感,并将民族音乐元素与西方音乐的形式圆润地融为一体,作品中透露出极具浓郁的东方特色,民族风格,又不乏清新高雅的现代气息蓝莲花,让人们的思绪回溯到久远的过去千百年来,蓝莲花一直被视为生命的象征,在古老的传说中,人们相信它具有再生的能量因着它的纯洁,人们也将浪漫的情怀投掷于它神秘的身份之中,人们给了它最美的花语——“永恒的盼望”它是富有灵性的存在,轻柄于水上,傲视污泥它承载着人们关于生生不息、关于圣洁的梦想与执着竹笛是一件最古老的中国民族乐器,用笛子来讲述蓝莲花的唯美情怀来托物咏志和借物抒怀,是作曲家深思熟虑之后找到的契合点与同时期作品《黑光》《天香》《墨章》等作品相比较而言,《蓝莲花》无疑是在音乐造型刻画方面耗费心血最多,引起反响最大,好评如潮的作品,《蓝莲花》的音高材料,节奏材料的使用与同期作品相比却是更加简练引用作曲家对于作品的创作初衷“作曲技术是为音乐服务的,表达蓝莲花的古老而神圣的富有灵性的形象仅仅通过作曲技术或音乐材料的堆积是无法实现的”可见作曲家对于作品的中的动机材料,音高材料的选择性的使用,更是凸显了《蓝莲花》在音乐造型刻画方面的反复推敲。

      本文主要以三个章节及最后的结语构成第一章节介绍《蓝莲花》的核心动机材料及其变化使用的方式;第二章主要介绍《蓝莲花》音高材料的使用方式;第三个章节主要是从竹笛与交响乐队的配器方面介绍作品对于蓝莲花的音乐造型刻画一、《蓝莲花》的核心动机材料及其变化使用方式前文提到过,《蓝莲花》动机材料的运用是简练的,作品主要由具有同音反复特点的动机a及二三度级进关系组成的动机b两个简短的动机组成两个原始动机在作品开篇处便以民族乐器竹笛独奏的方式清晰地呈现出来予以听者们深刻的印象对于a、b两个精炼的动机在全曲中的使用方式大多为重复、模进、逆行、倒影等手法在下文中会一一介绍动机材料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一)动机a的使用及变化独奏乐器笛子在不同音区重复了动机a由于乐器形制的原因,音区的变化突出了不同音区的音色对比,高音区更具穿透力的竹笛音色将此音高材料给听众的印象进一步加深动机a的变化使用方式,不同音区的色彩对比变得更加频繁频繁的大幅度的跳进,色彩的转换,使得竹笛不同音区的音色获得十足的展现,竹笛不同音区的独特音色对的呈现,正是作曲家展露心中蓝莲花圣洁脱俗的形象的重要方式之一此处为竹笛音区极高音区的长音,使用的动机材料为a动机材料变形,原来的同音反复变成了现在的长音形态。

      随着音乐的发展,动机材料形态的变化是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不会有突兀的感觉音乐在频繁的色彩变化之后与独奏乐器竹笛那种极具民族特色的极高音区的音色碰撞,形成了巨大的反差竹笛最高音区的在ff力度下的演奏极具爆发力与尖锐感,使之能够在与整个乐队的音响形成对比之时形成完美的转接音乐张力变化极大,而动机材料a的变化出现虽然陌生但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二)动机b的的使用及变化此处为动机b材料在相同音高的重复使用,与乐谱中随处可见的木管组音色转接相比,竹笛声部单一音色对于h材料进行重复其实质意义上是为了与木管声部在不同音高位置重复a,h动机形成对比(11-12小节木管组声部)这种材料的使用手法及音色的转换、对比恰恰是作曲家的巧妙的设计竹笛音色在木管乐器组音色的变化中显得更外的突出,体现了竹笛极强的民族个性的同时,也展现了蓝莲花独一无二的神圣与优雅从材料上看,是h材料的倒影,出现在15小节中,此时音乐的状态是刚刚进入回落的状态,b材料的倒影的使用合情合理此处运用的手法为h材料的模进与重复,6个音为一组合,从力度的变化上寻求音色的转变,由于力度的变化及横跨较大的音区,所带来的是不同质感的音色,独奏乐器的独特音色进一步地得到了展现。

      b材料在倒影与扩大的同时使用与2.3中的6连音材料形成较大的落差节奏密度的改变使得音乐获得了张力简单的材料使用凸显了作曲家对于音乐造型的设计b材料与a材料的混合使用,虽没有标记明确的音高,但从节奏的状态来看无疑是a、b材料的形态此处的竹笛独奏使用沥音手法,及稍显白由的处理与之前音乐紧张状态形成对比b材料的节奏变化,极高音区的使用,伴随着之后的一系列b材料的变化,凸显了竹笛这件民族乐器的同时与低音乐器(大提琴、低音提琴)担任的背景形成的乐队高音区与低音区的对比,竹笛的快速流动状态与低音静止状态的对比三)本章小结《蓝莲花》中动机材料的使用精炼至极,而音乐的体现却是简约而不简单a、b两个动机在竹笛声部与交响乐队各个声部之间穿插由于作品中对于a,b材料的严格控制,动机的运用表现处出了格外强大的音乐张力,使得音乐的连接转换、音色变化、色彩对比、独奏乐器与整个乐队的对峙与融合等方面显得格外紧密音乐造型并没有受到音乐动机材料的影响,反而让听众觉得音乐中音色瞬息万变,色彩纷呈二、《蓝莲花》的核心音高材料(一)三音集合三音集合贯穿于全曲音乐发展的始终结构形态主要为原始序列的核心三音组[O,2,6]由[O,2,6]派生出[O,4,6]以及由它们以传统动机变形发展的手法再派生出来的三音集合组成。

      从总体上看,原始集合[O,2,6]除担任横向旋律旋律与纵向和声的主要音高组织外,其他三音集合主要作为辅助性、衬托性的背景音响材料出现全曲出现最为频繁的核心音高组织,由大二度,小三度,增四度组成无论是横向的旋律线条还是纵向的和声材料均频繁使用中从长笛声部与两支木管声部从纵向上的关系看是[0,2,6]的音高材料从每个横向声部单独看,依然是[0,2,6]的音高材料的呈示212小节):由[0,2,6]派生出的音高集合其他三音集合在纵向和声上的使用二)四音集合四音集合主要由三音集合[0,2,6]派生而来,主要有[0,2,4,6]【0_2,4,8],[0,2,6,8][0,2,5,8]等四音集合[0,2,6,8]在作品中主要担任一些低音区纵向的和声音高材料四音集合[0,2,6,81担任乐队低音区的低音四音集合[0,2,4,6]由三音集合[0,2,6]派生而出,担任乐队中音区的对位旋律纵向和声音高材料[0,2,6]与[0,2,4,8]的连接使用横向音高材料[0,4,6,8]与[0,2,4]在旋律声部的使用三)二音集合与其他音集集合全曲中弦乐的第一次出现在第7小节中,全部为Ⅲ,Ⅳ弦的弓杆击弦此处作曲家强调的是为弓杆击弦的音色概念,不考虑音高概念。

      此处为动机a的发展获得的五度音高材料,后发展为八度的音高材料,为作为辅助性、衬托性的材料出现竖琴在低音区拍弦,此处强调拍弦的音色概念,虽为多音音集集合概念,但不为多音集合的范畴四)本章小结通过对于音高材料的总结发现,《蓝莲花》中使用的音高材料多为三音集合[0,2,6]与4音集合[0,2,6,8]可见音高材料使用的简练作曲家使用简练的音高材料更加强调单一音色,混合音色及独奏乐器竹笛音色的对比来塑造蓝莲花的音乐造型三、《蓝莲花》音乐造型刻画的配器分析(一)木管乐器组对于《蓝莲花》音乐造型的塑造在谱例l中截取了1-4小节中木管组与竹笛声部的谱面从第1小节开始,竹笛奏出动机a之后,由1支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大管,长笛,依次在不同的音高位置完成了对动机a的近似紧接模仿不同的声音色彩在一小节内进行了快速的转换在独具民族特色的竹笛奏出现之后,明亮的长笛高音区转换到甜美双簧管中音区,到略显暗淡,发音柔弱的单簧管中低音区到声音柔和饱满的大管中音区,声音略显冷漠的长笛低音区之间进行了迅速的转接如谱例1中第一次出现的a动机的音色转换具有如下的特点局部的音色布局是一个从明亮到暗淡甚至冷漠的音色转接;局部的音高布局是从高音区到低音区的转换;局部的力度布局是一个从sf到p的转换。

      在作品第2小节,长笛与双簧管在对h动机的重复中,长笛高音区转入到冷漠的低音区,双簧管从甜美的中音区转入粗糙尖锐的低音区之后,单簧管的浓郁的芦笛音区与音色具有较强穿透力的大管低音区相继出现,音色转接布局与之前a材料的音色布局相近似,相比较对于b材料重复中音色转换(音区从高到低,音色从明亮到暗淡,力度从f到p)更加明显大管中音区奏出b动机之后,3-4小节,长笛再次奏出动机a,长笛在高音区再次转接到大管的中音区之后最后进入到了添加弱音器的圆号中音区,由于添加弱音器效果,声音略显暗淡5-6小节动机h在短笛出现,尽管是短笛的中音区但声音依然尖锐,这次音色的转接最终以声音同样有特色的单簧管低音区完成音色,音区力度布局与之前几次几乎一致在1-6小节中木管乐器组通过对竹笛动机ab材料的3次紧接模仿,音色转换无时无刻都在出现,转换的幅度逐次增加最终落停第6小节中出现了动机ab的材料,与之前相比进行了简缩,音乐的进行是淡出之势但7小节中,加弱音器的铜管及弦乐的弓杆击弦似闯入姿态出现奏出简缩的a动机,音色由木管组的音色转换到由铜管和弦樂组,定音鼓构成的音色中音区方面转入乐队的中低音区,力度完成了由弱到强的突然转变。

      8小节木管组在高音区与取消弱音器的3支小号,三支长号及I提琴,Ⅱ提琴,中提琴中高音区再次完成了一次音色的转接l一8小节中,音响与音乐织体的运作主要集中于木管组与竹笛声部中短短8小节内,音乐材料的呈示是一目了然的,但音乐色彩的瞬息变化却是极富有张力和动力的竹笛独特的音色与管弦乐队似分离似融合的同时,乐队本身的音区也被合理地延伸到了具有一定纵深的状态,增强了音乐的弹性9-17小节中运用的手法大致与1-8小节相同,值得一提的是ob与cl出现的音区与顺序与之前的1—8小节相比有一定变化音乐进入10小节时色彩感觉更加明亮11小节中Fl与ob出现顺序的调整带来的音色渐变幅度更大音乐情绪与之前相比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发展18-27小节中,不同乐器组局部音响色彩转换成为了音响与音乐织体的运作中心音乐完成了真正意义上木管组音色与铜管组、弦乐组局部音色的转换音乐由相同音高不同8度的小号与弦乐组高音乐器转接随着颤音琴,竖琴点描型织体,圆号持续音的加入,音乐逐渐丰满木管的再次进入已经成为音乐发展的必然结果在l一8小节中,单簧管中音区、长笛低音区、管中音区分别对a动机进行重复,担当了持续音的角色,在木管组与竹笛音色转接的过程中一直存在,持续音的效果为木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