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思想在当前现实意义.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hh****pk
  • 文档编号:287718964
  • 上传时间:2022-05-04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62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思想在当前现实意义【摘要】梁漱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 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20世纪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他为复兴 中国文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的文化学术思想在海内外有 着广泛的影响除了文化哲学思想外,他的''乡村建设理 论”及其在20世纪30年代在山东邹平领导的"乡建”实 验,也是广为人知并在当时和以后长时间引起广泛争议的, 而其极具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的理论的巨大价值也长期被 忽略通过对20世纪一百年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回顾及今日 中国“三农”问题所面临的困境,可以认为,梁漱溟乡村建 设理论仍然是我们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的本土精神遗产关键词】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本土精神遗产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是思想家之一,其理论带 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烙印,是他那个时代(新旧交 替、社会动荡)和他个人生活(家庭生活、文化背景)的一 种反映他对中国文化及其与现代化的关系进行了全方位思 考,其理论涉及中西哲学、佛学、儒学、文化、教育、工业 化、农村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更为重要的是,梁漱溟不仅 是一位作而论道的思想家,更是一为身体力行的社会活动 家,尤其是他对自己乡村建设理论进行了多年的实践。

      但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梁漱溟的学术创作和创造性的社会实 践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过早地结束了,当时对其理 论的研究和批判基本上停留在政治意识形态方面改革开放 以后,梁漱溟重新活跃在中国的学术讲台,对其理论的研究 也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20世纪20年代末,农村问题成为当时中国前途命运这个 大问题的聚焦点作为当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20世纪中国 最重要是思想家之一,梁漱溟对中国文化及其与现代化的 关系进行了全方位思考,其理论涉及中西哲学、佛学、儒学、 文化、教育、工业化、农村社会发展等诸多方面,他不仅提 出了乡村建设的理论,而且还躬身实践,先后三次在广东、河 南、山东进行历时八年的实验他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儒 家文化的改造为核心,并力图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 科学的结合,其理论带有极其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个人烙印, 是他那个时代(新旧交替、社会动荡)和他个人生活(家庭 生活、文化背景)的一种反映在与上个世纪相距近百年的当前,农村问题又再次成为 焦点,而另一场或由政府主导,或由学者专家积极推动,为 了区别历史上的乡村建设,而被命名为“新乡村建设”的乡 村建设实验,再次轰轰烈烈地展开。

      在新世纪之初,中国现 代化进程又处在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如何在借鉴国外经验 教训的同时,挖掘和利用中国文化的本土资源,走出一条中 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梁漱溟提出乡村建设理论的原因及主要内容梁漱溟领导的乡村建设运动以儒家文化的改造为核心, 并力图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民主科学的结合,因他认为 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的崩溃源于中国文化的失败而当年 梁漱溟之所以提出自乡村下手,是因为他认为乡村是中国 社会与文化的基础中国社会是以乡村为基础的,并是以 乡村为主体的,所有文化,多半从乡村而来,又为乡村而设 法制、礼俗、工商业等莫不是梁漱溟认为,中 国文化的根在农村,创造新文化就是要在老根上发新芽,因 此最要紧的就是要救活旧农村乡村建设的意义,除了消极 地救济乡村之外;更要紧的还是在积极地创造新文化因此 必须把来自西方的“团体组织”和“科学技术”应用于乡 村,构造新的社会组织,复兴农业,从农业引发工业,实现 国家的工业化,才能完中国的文化重建和民族复兴其理论 力求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珍惜 并利用中国文化的历史遗产其乡村建设理论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第一、以文化求政治上的出路"严重的文化失调”,是中国政治找不到出路的根本原 因。

      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就得从文化入手以文化 为政治的根本,以文化求政治的解决,中国社会主要是个农 业社会,即使有些城市也很难算得上现代化的都市,而遍布 境内的无非是星罗棋布的农村因此不能照搬西方文化的模 式来构建未来的中国社会,即以现代的都市文明改造中国的 传统乡村社会对此,梁漱溟喜用“老根发新芽”的比喻来 说明就是立足于乡村,在重光中国传统文化“老根”前提 下,吸取西方近代文化的长处,使中西文化得以融通,从而创 造出一种更有生命力的“新芽"这就是梁漱溟乡村建设理 论的宗旨:“当中国精神与西洋长处二者调和的事实有了时, 就是一个新社会的实现,也是人类的一个新生活第二乡农学校的核心作用乡农学校,是梁漱溟实现他的乡村建设理论的组织机 构这是一个集政治、经济、教育、军事于一体的组织,在 这个组织中,既能使民众享受充分的民主,又可为每个人提 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照梁漱溟的想法,村学、乡学发展起 来以后,不仅是个教育机构,而且从中形成乡村的基层政权 组织梁漱溟认为,村学、乡学可以创造出最合理的合作组 织 合作社合作社的种类,因生产和消费的需要而多样化,如金融、运销、林业、蚕业等村学、乡学的经济作 用,就是培养乡民的合作习惯,指导乡民进行乡村合作事业。

      合作社要引进各种新技术与新品种并大力推广之,乡农学校 要向乡民传授各种生产知识,特别是机械知识以适应“新社 会"的大机器生产梁漱溟的乡村建设中的一切计划安排, 全是靠乡农学校来推行的在乡村建设中起核心作用的乡农 学校,是以经过梁漱溟改造过的“旧道德”亦即“理性”为 基石,又辅之以科学精神与民主思想这是以文化为解决中 国问题出路的所在,他希望在乡村建设的实践中,建立一种 新文化这种新文化的结构是“中国精神+西洋长处”第三 伦理本位、职业分途与革命“自外引发”论梁漱溟从调和折衷的根本立场出发,坚决否认中国是有 阶级分化与阶级斗争的他认为,中国现时的社会,既不同于 西方的个人本位、阶级竞争的资本主义社会;也不像苏俄那 样是社会本位、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更不是中国 共产党所说的,有着阶级对立与阶级斗争,存在着帝国主义、 封建军阀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而是一个伦理本位 的社会他说:• “人类在情感中皆以对方为主,故伦理关系 彼此互以对方为重;一个人似不为自己而存在,仍仿佛互为 他人而存在着这种社会,可称之为伦理本位的社会梁 漱溟自称,他是“只认主观的因”为了证实阶级对立在中 国不存在的情况,梁漱溟提出了中国社会的结构是以职业分 途为主要特征的。

      梁漱溟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形成阶 级对立的形势,其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社会里 士、农、工、商的职业分工梁漱溟用职业的变动来否认阶 级的对立,以为人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与 前途因此,“中国社会有职业之分而缺乏阶级之分野,乃是 中国没有革命的决定原因”职业分途使人们经过自强而改变自身的地位读书人可以致身通显,农、工、商也都可以白手起家社会上不会出现抗争的局面,也就不会有暴力革命像辛亥革命这样的大事,梁漱溟则别出心裁地提出了中 国革命“从外引发”论来说明之他认为辛亥革命与第一次 国内革命战争,是留学生模仿外国的运动梁漱溟形而上学 地从外部去寻找事物发展与演变的原因,否认事物变化的根 本原因在于内因,必然导致片面性梁漱溟的中国革命“自 外引发”论,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外因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