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历代注释《伤寒论》之不足例析医学论文.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wd****9
  • 文档编号:312753116
  • 上传时间:2022-06-18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1.50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历代注释《伤寒论》之不足例析_医学论文 【摘要】 目的:从方法学角度分析《伤寒论》历代注释之不足,可戒后世研习《伤寒论》者勿蹈其旧辙方法:以历代注家注释《伤寒论》第一条(无方之论)和第十二条(群方之首)的内容为代表,以 “朴学”之“言之有据”、“以经证经”、“孤证不立”等原则为标准,从方法学角度分析历代注释《伤寒论》之方法结果:本文所例析之历代注释与注释方法,按“朴学”标准裁判,有失法度结论:历代注释《伤寒论》于方法学方面存在不足,影响了历代注释结论的可信度 【关键词】 伤寒论 注释 方法学 朴学问题的提出《伤寒论》乃中医学奠基之作,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被推为方书之祖《伤寒论》又是疑义纷纭的 文献 自汉以来,治《伤寒论》者,无虑千百人,然而学术多歧,一是难衷[1]何以致此?“底本”不定、训释不一 定“底本”乃研究《伤寒论》第一要务,然其不可遽得;退而求其次,以现存之底本,考量各家之注释,以求“一决是非于百家之中”[1],似是研究《伤寒论》可行而极有必要之工作《伤寒论》之注释,起于金代成无己之《注解伤寒论》此前《伤寒论》诸研究者,如宋·庞安时《伤寒总病论》等,严格而言,均非注释,故《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将其纳入“发挥”之列。

      自成无己后,历代注释纷起注释方法多从成无己所创之“以经释论”(以《内经》之医理注释《伤寒论》之医理)对历代注释之考量,首当考量其注释方法唯其方法正确,方可信其结论,不然,若盲者指路,或是或非,皆难采信,以其无据耳,此所有治学之共性医经注释总属训释之学,后者乃 中国 传统学术中之专门学问,以“经学”为学问中坚由宋儒以意测为多的治经方法激起之反动,清代出现了强调证据、强调论证严密的“朴学” 清·梁启超对“朴学”特点有10条概括[2],最为关键者为前3条,即“言之有据”、“以经证经”、“孤证不立”,其核心与基础为“言之有据”言之有据”者,方可再议“以何为据”、“何以为据”本文之工作即拟以上述“朴学”原则为准绳考量《伤寒论》历代注释之方法本文非穷尽性研究,“知十而皆非真,不若知一之为真知也”,故择要例析注释之例析参照马继兴《经典医籍版本考》“继成无己注本后,《伤寒论》的全注本较早的有明代方有执《伤寒论条辨》8卷(刊于1589年),张遂辰《张卿子伤寒论》7卷(刊于明末),清代喻昌《尚论篇》8卷(刊于1648年),柯琴《伤寒来苏集》8卷(刊于1669年),张志聪《伤寒论集注》(刊于1683年)等”[3],故选择上述6家作为历代注家之代表。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伤寒论》第1条)本条为《伤寒论》之首条其内容涉及诸多核心内容,是其后各条之基础,其注释至为重要首先必须注释何为“太阳”,“太阳”与“太阳经”是否一致?由“太阳”而推及“六经”之认识,旁衍出“六经提纲”本条又是无方之论,与有方之论可“以方测证”、“方证合参”之注释又有不同,缺乏直观客观之证据,其注释难度更大,慎密之方法尤为关键历代注释之分析:成无己为全文注释《伤寒论》之第一家,并创“以经释论”然,其对首条之注释相对首条之重要(如前所述)实在失之过简,所引经文:“经曰: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4]按训诂体例,可视“太阳受病”为“尺寸俱浮”之注释,而不可视“尺寸俱浮”为“太阳受病”之注释有关“太阳”之注释,实仅“太阳受病,太阳主表,为诸阳主气”[4]13字,法取“以经释论”:《素问·热论》载“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但于《内经》与《伤寒论》之渊源,即“以经释论”之依据,未作充分之论证以“朴学”原则第一条“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而以臆度者,在所必摈”裁判之,有失法度;且取“以经释论”舍“以论释论(以《伤寒论》释《伤寒论》)”,以“朴学”原则第二条“选择证据,以古为尚。

      以汉唐证据难宋明,不以宋明证据难汉唐;以经证经,可以难一切传记” 裁判之,亦失法度;再,论据单一,以“朴学”原则第三条“孤证不为定说其无反证者姑存之,得有续证则渐信之,遇有力之反证则弃之”,仍失法度故成无己此条之注释以“朴学”原则从方法学上考量,有失规范方[5] 、张(遂辰)[6]、喻[7]、柯[8]、张(志聪)[9]5家所注《伤寒论》首条中之“太阳”,无出成无己其右,以“朴学”原则裁判之,其注释方法皆失法度本条所存争议者,非仅“太阳”一处,择要例析,以免流散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第12条)《伤寒论》112方中,方名有桂枝者23方,方名有芍药者5方按“朴学”原则第二条“以经证经,可以难一切传记”及第五条“最喜罗列事项之同类者,为比较之研究,而求得其公则”,上述方剂皆可为桂枝汤注释之依据本条亦是有方之论,可作“以方测证”、“方证合参”之示例历代注释之分析:成无己于桂枝汤条下首言:“阳以候卫,阴以候荣阳脉浮者,卫中风也;阴脉弱者,荣气弱也……”[4]此为太阳中风之病机分析,至“与桂枝汤和营卫而散风邪也”[4]、“《内经》曰:辛甘发散为阳。

      桂枝汤,辛甘之剂也,所以发散风邪《内经》曰:风淫所胜,平以辛,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收之,是以桂枝为主,芍药甘草为佐也《内经》曰:风淫于内,以甘缓之,以辛散之,是以生姜大枣为使也[4]乃桂枝汤之注释方有执注桂枝汤:“桂枝,其性味虽辛甘而属于阳,其能事则在固卫而善走阴也;芍药,擅酸寒而下气,快收阴而敛液夫卫气实而腠理闭疏矣,非桂枝其孰能固之?荣血虚而汗液自出矣,非芍药其谁能收之?以芍药臣事桂枝而治中风,则荣卫无有不和谐者佐之以甘草而和其中,则发热无有不退除者使之以大枣而益脾,使之以生姜而止呕,皆用命之士也[5]成无己、方有执之注,据以医理、药理医理乃各种证据中最不可靠之证据,如校勘之中,“理校”为最不可靠理校”之“理”,尚有词法之理、章法之理、训诂之理、医道之理等分别医学自古就有金元门户之争,近世则有“伤寒”、“温病”之争等等,医理从无一致,为最不可靠证据当无异议纵以医理(及药理)为据,亦有内证、外证之分,《伤寒论》中,桂枝可谓举目皆是,按“朴学”原则第二条“以经证经,可以难一切传记”,二者注释方法甚失严谨方注中“芍药,擅酸寒而下气,快收阴而敛液……荣血虚而汗液自出矣,非芍药其谁能收之”之论点,颇有代表。

      喻昌、柯琴辈,均执此说芍药首载《神农本草经》:“味苦,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其中,桂枝加大黄汤乃治“大实痛”之方,其中芍药有六两之众,以酸敛释其药性是颇有矛盾的,用治荣血虚之虚证亦是颇难立论的第280条“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较第279条更为明确,芍药与大黄并提,所禁者在其“胃气弱”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示其其效即现,不必缓图,故可以“实痛”辨之,再结合第279条、280条,可“渐信之”反观成无己、方有执注桂枝汤,尤以方有执注芍药为例,既不引《本草》,更尽弃《伤寒论》本论,以“朴学”原则第二条“选择证据,以古为尚朴学”原则第三条“孤证不为定说”、“朴学”原则第五条“最喜罗列事项之同类者,为比较之研究,而求得其公则”裁判之,其结论固不可取,其论证之方法更不可取张卿子未出自注[6],仅引各家之言喻昌未详注桂枝汤[7],无可置评。

      柯琴[8]、张志聪[9]二家以“朴学”原则裁判之,其注释方法亦欠规范讨 论本文所举二例之历代注释与注释方法,以“朴学”标准裁判,有失法度历代注释于方法学之不足在于:1、多数注释言而无据;2、证据的选用,尤于医理之注释,以自述医理最多,至多不过“以经释论”,而绝少选用最有力的证明方法,即“以论释论”按“朴学”原则,“以经释论”证据强度不及“以论释论”;3、“孤证”多见,极少“罗列事项之同类者,为比较之研究,而求得其公则”近年来,临床医学之决策要求“循证”,从而形成专门之“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 EBM),其中对临床研究之 文献 有专门之“系统评价”中医古籍文献研究虽较特殊,但“求实”之原则当是同一的中医古籍文献在完成文献学的基础工作,如目录、版本、校勘后,其注释工作是古为今用的重要步骤,唯有准确、完整地理解古人之本意,才能在此基础上评判是非、决定取舍,而注释又由于既需文献学方面的专业知识,又需医学方面的专门理论,兼备之才不可多得,故医家在研习古籍时尤需小心,错解古人事尚小,误及今人则事大朴学”原则,虽从清代儒家治经中来,与新近临床之“循证” 名异实同,皆在“求实”处下功夫,以其一份“朴”,得其一份“实”,可为临床医家研习古籍之借鉴耳!【 参考 文献】 1 裘沛然.剑风楼诗文钞[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 1995.125.2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47~ 48.3 马继兴.经典医籍版本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7.69.4 成无己.注解伤寒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59,62.5 方有执.伤寒论条辨.见:伤寒论著三种(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7,9.6 张遂辰.张卿子伤寒论[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卷二: 36,41.7 喻 昌.尚论篇.见:伤寒论著三种(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22,24.8 柯 琴.伤寒来苏集[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6.11,18.9 张志聪.伤寒论集注.见:张志聪医学全书(明清名医全书大成)[M].北京: 中国 中医药出版社,1999.627,62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相关文档
      局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保障重点工作调度会暨定点医药机构违法违规使用医保基金自查自纠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docx 2025年春教体系统安全工作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4年度街道机关支部党组织书记述职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2025年干部谈心谈话内容范文.docx 主管发改部门党组书记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学习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交流发言材料供参考.docx 纪委书记2025年全面从严治党的研讨材料范文.docx 2025年春季防汛防旱工作部署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2025年村“三资”管理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村“两委”2025年工作计划供参考.docx 乡镇在全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docx 银行行长在学习2025年一号文件精神专题会上的研讨发言供参考.docx 乡党委乡村振兴工作经验总结供参考.docx 党组书记、主任在2025年展改革委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docx 领导干部在2025年“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行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范文.docx 关于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报告范文.docx 在2025年基层履行职责事项清单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例文.docx 2025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党风廉政建设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供参考.docx 在理论学习中心组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专题学习研讨会议上的交流发言两篇.docx 党支部2024年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情况报告供参考.docx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