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级会计实务第5节持有至期投资修改.doc
11页第一章第五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内容ﻫ 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拟定,且公司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一般状况下,涉及公司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公司债券、金融债券等 注意: 第一,权益工具投资不能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ﻫ 第二,“有明确意图持有至到期”是指投资者在获得投资时意图就是明确的ﻫ 第三,“有能力持有至到期”是指公司有足够的财务资源,并不受外部因素影响将投资持有至到期ﻫﻫ 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务解决 (一)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应设立的会计科目 1、持有至到期投资 分别设立“成本”、“利息调节”、“应计利息”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ﻫ (1)成本————=面值(2)“应计利息”————=面值*票面利率,用于核算一次还本付息时 注意:分期付息应在计息时直接计入“应收利息”科目两者的区别,一种是明细科目,一种是一级科目)ﻫ (3)“利息调节”核算获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初始确认金额与面值的差额,以及资产负债表日计算拟定的摊销额不仅反映债券折溢价,还涉及佣金、手续费等——一般为倒挤金额2、投资收益(二)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1、公司获得持有至到期投资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获得时所发生的交易费用计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注意: ﻫ 公司获得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价款中涉及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当单独确觉得应收项目,不构成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确认金额 ﻫ 2、一般会计分录ﻫ 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应计利息(债券买入时所含的未到期利息) ――利息调节(差额,不仅反映债券折溢价,还涉及佣金、手续费等可在借或贷,)——倒挤 应收利息(债券买入时所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ﻫ 贷:其她货币资金等 3、入账成本(一级科目)=买价-到期未收到的利息+交易费用;————与交易性金融资产不同样【教材例1-68】2×1月1日,甲公司支付价款2 000 000元(含交易费用)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购入C公司同日发行的5年期公司债券12 500份,债券票面价值总额为2 500 000元,票面年利率为4.72%,于年末支付本年度债券利息(即每年利息为118000元),本金在债券到期时一次性归还甲公司将其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投资的实际利率为10%甲公司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借:持有至到期投资——C公司债券——成本 2 500 000 贷:其她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 000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C公司债券——利息调节 500 000【•单选题】1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12万张,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1 050万元,另支付有关交易费用12万元。
该债券系乙公司于1月1日发行,每张债券面值为1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年末支付当年度利息甲公司拟持有该债券至到期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债券的入账价值(核心点)是( )万元A.1 050 B.1 062 C.1 200 D.1 212【答案】B【解析】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债券的入账价值=1 050+12=1 062(万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1200贷:其她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0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节 138【单选题】1月1日,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债券12万张,以银行存款支付价款1 050万元,另支付有关交易费用12万元该债券系乙公司于1月1日发行,每张债券面值为100元,期限为3年,票面年利率为5%,每年年末支付当年度利息甲公司拟持有该债券至到期甲公司购入乙公司债券时,“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科目的金额是( )万元A.1 050 B.1 062 C.1 200 D.1 212【答案】C【解析】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面值) 1200贷:其她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062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节 138 (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持有 公司在持有至到期投资的会计期间,所波及的会计解决重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资产负债表日确认债券利息收入,二是在资产负债表日核算发生的减值损失。
1.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债券利息收入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持有至到期投资—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持有至到期投资期初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拟定的利息收入) 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节(差额,也也许在借方)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是指该金融资产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节后的成果:(1)扣除已归还的本金;(2)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合计摊销额;(3)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如何理解“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合计摊销额”,见下图:投资收益=本期计提的利息收入=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期初摊余成本即为上期期末摊余成本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期初摊余成本+本期计提的利息(期初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本期收到的利息(分期付息债券面值×票面利率)和本金-本期计提的减值准备【提示】当债券为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上述计算期末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公式中“本期收到的利息和本金”项目为0 例题·单选题】1月1日,甲公司自证券市场购入面值总额为万元的债券。
购入时实际支付价款2078.98万元,此外支付交易费用10万元该债券发行日为1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债券,期限为5年,票面年利率为5%,实际年利率为4%,每年12月31日支付当年利息甲公司将该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核算假定不考虑其她因素,该持有至到期投资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 )万元A.2062.14B.2068.98C.2072.54D.2055.44【答案】D【解析】该持有至到期投资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2078.98+10)×(1+4%)-×5%=2072.54(万元),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2072.54×(1+4%)-×5%=2055.44(万元)教材例1-69】承【教材例1-68】根据商定,2×12月31日,甲公司按期收到C公司支付的第1年债券利息118 000元,并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00 000元; 2×12月31日,甲公司按期收到C公司支付的第2年债券利息118 000元,并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08 200元;ﻫ 2×12月31日,甲公司按期收到C公司支付的第3年债券利息118 000元,并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17 220元;ﻫ 2×12月31日,甲公司按期收到C公司支付的第4年债券利息118 000元,并按照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确认的投资收益为227 142元。
年份期初摊余成本(a)实际利息收入(b)ﻫ(按实际利率10%计算)钞票流入(c)期末摊余成本(d=a+b-c)2×12000001180002082×1320820820011800021722002×14217220021722011800022714202×15227142022714211800023805622×162380562237438【涉及尾差】26180000 最后一年倒挤,先算钞票流入,再算利息调节(倒挤,把此前的,减已摊的),最后算投资收益『对的答案』ﻫ 甲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分录:ﻫ (1)2×12月31日,确认C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 收到的债券利息时:ﻫ 借:应收利息一一C公司 11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C公司债券一一利息调节 82 000 贷:投资收益——C公司债券 200 000 同步: 借:其她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18 000ﻫ 贷:应收利息——C公司 118 000ﻫ (2)2×12月31日,确认C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时:ﻫ 借:应收利息——C公司 11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C公司债券一一利息调节 90 200 贷:投资收益一一C公司债券 208 200ﻫ 同步: 借:其她货币资金一一存出投资款 118 000ﻫ 贷:应收利息一一C公司 118 000ﻫ (3)2×1 2月31日,确认C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时:ﻫ 借:应收利息一一公司 118 000ﻫ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C公司债券一一利息调节 99 220 贷:投资收益一一C公司债券 217 220 借:其她货币资金一一存出投资款 118 000ﻫ 贷:应收利息——C公司 118 000ﻫ (4)2×1 2月31日,确认C公司债券实际利息收入、收到债券利息时: 借:应收利息一一C公司 11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C公司债券一一利息调节 109 142ﻫ 贷:投资收益----C公司债券 227 142ﻫ 借:其她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118 000 贷:应收利息——C公司 118 000 最后一年 借:应收利息一一C公司 118 000ﻫ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C公司债券一一利息调节 119438(50万--此前年度已摊金额) 贷:投资收益----C公司债券 237438(以上两项之和) 借:其她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 2618000 贷:应收利息——C公司 118 000 持有至到期投资一一C公司债券一一成本 2500000【提示】计算从持有到到期该项资产,给公司合计实现的投资收益(当期利润)为多少?20+20.82+21.722+22.7142+23.7438=109万简便算法:(其她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的借方合计)—(其她货币资金——存出投资款的贷方合计)=11.8×5+250-200=109万【提示】针对持有至到期投资收益的计算1.如果计算某一期的投资收益,则需要已知实际利率;2.如果计算总的投资收益,可以在不懂得实际利率的状况下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