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上海科学出版社.doc
16页标准实用文案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第6章 实数1 、平方根:⑴、定义:如果√ a=a ,则√a 叫做 a 的平方根,记作“√ a ”(a 称为被开方数) ⑵、性质: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0 的平方根是 0;负数没有平方根⑶、算术平方根:正数 a 的正的平方根叫做 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 a”2 、立方根:⑴、定义:如果 3 a =a ,则 x 叫做 a 的立方根,记作“ 3 a ”( a 称为被开方数) ⑵、性质: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0 的立方根是 0;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3 、开平方(开立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立方根)的运算叫开平方(开立方) 二、规律总结:1 、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是 0 ;算术平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是 0 和 1 ;立方根是其本身的数是0 和±1 2 、每一个正数都有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根,其中正的那个是算术平方根;任何一个数都有唯一一个立方根,这个立方根的符号与原数相同3、 a 本身为非负数,即 a ≥0 ; a 有意义的条件是a ≥04、公式:⑴ (√a)2=a ( a ≥0);⑵ 3 a =a( a 取任何数) 5、非负数的重要性质:若几个非负数之和等于0 ,则每一个非负数都为 0二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 自然数 (小学 ):数出物体个数的这样的数,如1 、 2 、3 、4 、5......叫做自然数。
2). 整数 (小学 ): 0 和自然数叫做整数文档标准实用文案(3) 整数 (中学 ) :正整数、负整数和 0 统称为整数4) 正数:大于 0 的数叫做正数5) 负数:小于 0 的数叫做负数6) 分数 (小学 ) :形如 1/2 、 5/3 、 7(3/5) 这样的数叫做分数7) 分数 (中学 )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统称为分数8)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9)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具体表示方法为√ 2 、√3 这样的数10) 实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统称为实数第7 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7.1 不等式 :一般地,用符号“<”“>”“≤ ”“≥”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文档标准实用文案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7.2 不等式的解: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 右两边都是整式, 只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 1 ,像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7.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般地,关于同一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 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第8 章 整式乘除与因式分解8.1 幂的运算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 (m,n 都是正数 )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 ,在应用法则运算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 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②指数是 1 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 对乘法, 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 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 m 、 n 、 p 均为正数);⑤公式还可以逆用: ( m 、 n 均为正整数)文档标准实用文案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 幂的乘方法则: (m,n 都是正数 )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 ,但两者不能混淆 .※2. .※3. 底数有负号时 ,运算时要注意 ,底数是 a 与 (-a) 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 -a ) 3 化成 -a3※4 .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 .要注意区别( ab )n 与( a+b )n 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 a+b )n=an+bn ( a 、b 均不为零)※6 .积的乘方法则: 积的乘方, 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 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即 ( n为正整数)※7 .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同底数幂的除法※1.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 :同底数幂相除 ,底数不变 ,指数相减 ,即 (a ≠0,m 、 n 都是正数 ,且m>n).※2.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 0 不能做除数 ,所以法则中 a≠0.②任何不等于 0 的数的 0 次幂等于 1,即 ,如 ,(-2.50=1), 则 00 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 0 的数的 -p 次幂 (p 是正整数 ),等于这个数的 p 的次幂的倒数 ,即 ( a ≠0,p 是正整数 ), 而 0-1,0-3 都是无意义的 ;当 a>0 时 ,a-p 的值一定是正的 ; 当 a<0 时 ,a-p 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 ,如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文档标准实用文案8.2 整式乘法※1. 单项式乘法法则 :单项式相乘 ,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 先确定符号, 再计算绝对值 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2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 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 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3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 检查的方法是: 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 积的项数应等文档标准实用文案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 1 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 ,其二次项系数为 1 ,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 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
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 的两个一次二项式( mx+a )和( nx+b )相乘可以得到8.3 平方差公式与完全平方公式¤1 .平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即 ¤其结构特征是: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平方差,即相同项的平方与相反项的平方之差完全平方公式¤1 . 完全平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 2倍,¤即 ;¤口决:首平方,尾平方, 2 倍乘积在中央;¤2 .结构特征: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平方;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 2 倍¤3 .在运用完全平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 这样的错误文档标准实用文案8.4 整式的除法¤1 .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2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 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8.5 因式分解这种吧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叫做因式分解, 也叫作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方法:因式分解没有普遍的方法,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而在竞赛上,又有拆项和添减项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 待定系数法,双十字相乘法,对称多项式轮换对称多项式法,余数定理法,求根公式法,换元法,长除法,除法等注意三原则1 分解要彻底2 最后结果只有小括号3 最后结果中多项式首项系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