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章第1节学前儿童的气质.pdf
2页第五章幼儿的个性因素及发展儿童心理的发展到达一定的成熟阶段后,就形成一种整体的、稳定的、有特点的精神面貌,这就表明个性形成了心理学所说的个性是指一个人总的心理面貌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特征系统,包含三个子系统,即个性倾向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系统个性倾向性系统包括需要与动机、兴趣、 志向、世界观等要素它是推动个性发展的动力因素,是构成个性的核心自我意识系统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三个方面,它是自我完善的能动结构,是人的心理能动性的体现个性心理特征系统包括气质、能力、性格等心理成分,它是个性独特的集中表现对于学前儿童来说, 个性尚未真正形成, 我们只是分析构成个性的有关因素, 如气质、 性格、自我意识和性别化等第一节学前儿童的气质一、气质的概述(一)气质的概念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动力特征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速度、 强度、稳定性和指向性,这些特征有规律互相联系、组合,便构成了个人的气质类型特征气质使人的全部心理活动都染上了个人的独特色彩 具有某种气质特征的人, 常常在不同内容的活动,在不同目的的情况下,都会表现出同样方式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气质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 某些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因此,气质具有稳定、不变的特点,俗话说“禀性难移”就是这个意思气质随着年龄的增长, 以及社会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会有变化, 对于儿童来说还会受到教育的影响而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和其他心理特征的变化相比较要缓慢一些二)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心理特征一般表现如下胆汁质:他们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兴奋性高、不均衡,带有迅速而突发的色彩多血质:其心理活动的显著特点是有很高的灵活性,容易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黏液质:其心理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安静、均衡抑郁质:其心理活动的明显特点是迟缓、内倾二、儿童气质的类型的表现(一)有关婴儿气质类型的研究1、托马斯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采用纵向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总结出气质的九个不同维度⑴活动水平⑵节律性⑶注意的转移⑷趋向与退缩⑸注意的(时间)广度或持久性⑹适应性⑺反应强度⑻反应阈限⑼心境质量在上述的九个维度中,由于节律性、 适应性、趋向与退缩、反应强度和心境质量五个个方面与亲子关系、社会化、行为问题等有较高的相关, 它们的不同组合就形成了婴儿三种不的典型气质类型⑴容易抚养型⑵难以抚养型⑶缓慢发动型据托马斯的测定,容易抚养型的婴儿约占40%,难以抚养型的婴儿约占10%,缓慢发动型的婴儿幼占 15%, 以上三种类型只涵盖了65%的儿童, 另有 35%的婴儿不能简单地划归到上述任何一种气质类型中去。
2、凯根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凯要以行为抑制性—非抑制性为研究儿童气质的指标, 提出了儿童气质研究的新思路凯根这样描述行为抑制型和非抑制型的儿童: 在面对一个不熟悉的人、 物或情境的最初几分钟内,意识要对闯入的信息进行理解这时个体处在“对不熟悉事物的不确定”心理状态个体以不同的方式对不确定作出反应面对陌生情境,如果儿童敏感、 退缩、胆怯是稳定的行为特征,那么这类儿童就可称为行为抑制儿童 如果儿童不怕生、善交往、主动接近陌生环境的行为稳定地发生,那么这类儿童则属行为非抑制型儿童抑制型儿童的主导特征是拘束克制、 谨慎小心和温和谦让, 行为抑制,经常有高度情绪性和低度社交性非抑制型表现为活泼愉快,无拘无束,精力旺盛,冲动性强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常把行为抑制型儿童称为胆小的孩子,把行为非抑制型儿童称为胆大的孩子凯根在对儿童行为抑制性的纵向研究中发现, 非抑制行为的保持,好于抑制行为的保持 从儿童出生的 21 个月到 31 个月期间, 由抑制性向非抑制性的转变比向相反方向的转变的人数要多3、杨丽珠的研究我国学者杨丽珠等人根据情绪性、活动性、反应性、社会性、专注性,将我国3~9 岁儿童的气质类型划分为活泼型、专注型、 抑制型、均衡型和敏捷型 5 种。
各气质类型儿童典型的行为特点详见教材 170-171 页有关气质的分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而且, 任何一种分类都是学术性的在实际生活中,儿童气质的表现要比任何一种分类都要复杂二)儿童气质类型的表现下面是一项有关幼儿气质的观察记录(详见教材171-172 页) 从以上对 4 个幼儿的观察记录中, 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 儿童的气质行为表现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但又不是简单划一的,往往包含着多重的表现同学们在学习时,不选用一种分类方式,对以上观察对象的某些特点作一下分类的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