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简单机械探究实验.doc
16页专题1: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 右 调(填“左”或“右”)秤盘调零螺丝支点游码槽码秤杆砝码盘啊 A甲 乙 丙(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 右 (填“左”或“右”)移动 2 格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顺时针转动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2、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那些?甲 组乙 组次数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1455474214234436483345210结论动力+ 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1)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不能相加。
(2)这四个物理量中的三个,它们的数据都应任意设定 (3)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并从中找到普遍规律3、小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观察到枉杆左端下沉,当他 去调节螺母时,发现两侧螺母已丢失,聪明的小森 在__右___〔“左,或“右”〕侧末端缠些透明胶就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了2)某次测量中,如图16所示的杠杆已处于平衡状 态若小森在两边钩码下方各拿走两个钩码,杠杆___左__(“左”或“右’)端将下沉为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小森应将左侧剩余的两个钩码移至_D__处专题2: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1、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1)、请计算出后两次的机械效率,并填入表格中;(2)、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同一滑轮组,提起的物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3)、比较2、3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不同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同,且在物重相同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测力计的示数F/N测力计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 /%120.10.90.374.1240.11.60.383.3340.11.10.572.7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强按正确方法操作,如图是他实验中的情景,下表是他记录的一组数据。
1)由表中数据可计算出,滑轮组对钩码做的有用功为__0.25_____J,人做的总功为__0.21____J钩码总重 G(N)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5 0.05 1.4 0.15(2)对以上两个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其不合理之处是有用功大于总功;结合测力计放大图,可知小强的错误是测力计的示数读错3)在该次实验中,所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是__92.6%____钩码总重 G(N)钩码上升高度h(m) 测力计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5 0.05 1.4 0.153、在测定“各种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物重关系”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进行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了下面表格中实验次数钩码重G/N钩码上升高度h/m 拉力 F/N绳端移动距离s/m机械效率η/% 1 1 0.1 0.6 0.3 55.6 2 2 0.1 0.9 0.3 3 3 0.1 1.1 0.3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绳子,根据数据组装滑轮组 ;并计算出后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就这一问题的研究,你认为她收集的数据是否充分?说明理由不充分,因为他只采用了此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应该换用不同的滑轮组再进行实验,结论就会更可靠专题3: 测斜面的机械效率1、如图所示斜面长1m,高0.2m;将10N重的物体A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需要用平行于斜面的力2.5N,那么:(1)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80﹪(2)重物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做了多少额外功? 摩擦力有多大? 0.5J 0.5N(3)为了提高该斜面的机械效率,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A、以较快的速度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B、以较慢的速度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C、改用光滑的、板长和高度均不变的斜面其中建议__ C ___(填番号)可以达到目的;理由是:_ 减小摩擦力 有用功一定 总功减少_____2、研究性学习中,有一组同学设计了“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如图所示,用高为30cm的木块将带有刻度的平木板垫起,构成一个斜面,并使它固定,把小车放在斜面底端A,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从位置A沿斜面匀速上升到B位置,上升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1)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在下面的实验记录表格中完成相关的内容: 小车的重力G/N沿斜面的拉力F/N小车沿斜面上升的距离L/m小车上升高度h/m21.50.80.45(2)根据以上的实验记录,完成下列计算: 拉力F在这过程中做的有用功是: 0.9J拉力F在这过程中做总功是: 1.2J 该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75﹪专题4:测中学生上楼或引体向上的平均功率1、初三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想估测某同学上楼的功率有多大,已知该同学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10 s,则他上楼的功率大约是( C ) A.3 W B.30 W C. 300 W D. 3 000 W 解析:这道题较为开放,答案不是具体确定的,但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只要介于这个范围内就是正确的,而且这道题跟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考查了学生的估测能力,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课改思想。
根据P=W/t、W=Gh、G=mg可得,该题估测的物理量是质量和一层楼的高度一般初三学生的体重介于40—70 kg,一层楼的高度为3 m左右,所以,上楼的功率介于240—420 W之间,因此,正确答案为C该题注意估测的值不能跟实际值偏差太大,偏差太大就是错误还有就是从一楼上到三楼是两层楼的高度,不是三层楼的高度,这也是错选其他选项的原因 2、体育课上,汪洋和李鹏在练引体向上,汪洋突发奇想,对李鹏说:“咱俩谁做引体向上的功率大?” (1)请你告诉他俩怎么比较功率的大小在相等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或做相同的功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2)如果汪洋的体重已知,要测出他的功率,还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_高度和时间___ (3)写出测量的具体步骤并写出功率的表达式 ①用刻度尺测出他做引体向上的高度,记为h ②用秒表测出他做n次引体向上所用的时间,记为t ③求出他受到的重力G=mg ④求出他做的功W=Gh=mgh ⑤求出他的平均功率P=nmgh/t解析:(1)比较他俩功率的大小有两种方法2)该实验的原理是P=W/t,再根据W=Gh、G=mg和题意可得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3)该题必须注意实验原理和所测物理量的表达式的区别。
4)因为这是一个间接测量的实验,记录数据的表格中至少应包含直接测得和间接测得的两种数据注意每个物理量后面要标注单位同时,为了测量得较为准确,尽量多做几个引体向上,测量平均功率4)测量中为了便于记录测量数据,请你帮助他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质量m/kg重力G/N高度h/m功W/J时间t/s功率P/W3、体育课上要比比哪位同学做引体向上的功率大,你认为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哪些?用到的测量工具又有哪些?质量、高度和时间;磅秤、刻度尺和秒表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功率的测量首先要明确该实验的原理,然后根据原理确定所要测量的物理量、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该实验的原理是P=W/t,根据该原理,再根据W=Gh=mgh,得出测量功率需要测量的三个物理量,从而确定出合适的测量工具但是,学生回答测量质量的工具时常常认为是天平,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天平是实验室里用来测量比较小的物体的质量的,人的质量显然不能用天平来测量,应该用磅秤来测量专题5:探究影响动能大小因素的实验1、 “跳高”是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助跑是为了(C)A.增大运动员的惯性B.增强运动员表演的观赏性C.增大运动员的动能D.避免运动员受伤点拨:在跳起的过程中需要较大的动能来转化成势能,这样会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跳得更高。
2、一游客在乘缆车匀速上山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不变__,机械能_增大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点拨:速度不变,质量不变,所以动能就不变,但是高度在增加,所以重力势能就在增加,所以机械能就在增加3、人骑自行车从坡上下来时,速度会越来越大,在这运动过程中( A ) A.人和车的动能增大 B.人和车的动能减小 C.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 D.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 点拨:速度越来越大,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动能在增加,但是由于高度在减小所以重力势能是在减小的4、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 速度 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 做功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 大(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不能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解析:(1)我们知道,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时,到达水平面的速度不同.所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运动,目的是控制质量相同改变速度,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与速度的关系2)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块做的功越多,也反映了小车具有的动能越大。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小车和木块将永远一直运动下去,就达不到探究的目的了专题6: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因素的实验1、为了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实心铁球各一个、大小相同的实心铁球和实心玻璃球各一个、橡皮泥等.在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时,应选用_大小相同的实心铁球__,分别从不同的高度自由落下;在探究重力势能与质量的关系时,应选用_大小不同的实心铁球_,分别从相同的高度自由落下. 点拨:重力势能跟两个因素有关一是质量二是高度,所以本题要用到控制变量法所以底一空要控制质量相等,第二空要控制高度相同2、皮球从某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