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安全工程师案例考试要点.pdf
12页案例考试要点 第一章 安全生产事故预防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控制 GB13861-2009(找隐患) 人的因素 生理: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禁忌作业(女工保护:不允许下煤 矿、不能从事低温冷水作业、连续性负重不超过20公斤、间歇性是25公 斤、女工不能从事四级IV的体力劳动,未成年工保护:16-18周岁, 不 能下煤矿、不能从事四级以上的作业、不能从事有毒作业) 心理:三个周期:疲劳周期、智力周期、情绪周期,外界因素压力大: 抑郁症,辨识功能异常:色盲 行为:违章指挥、监护失误、指挥错误 物的因素 物理性危害: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无防护装置)、电危害、噪 声、振动、电磁辐射(焊接)、运动物伤害、明火、引起灼伤的高低 温物质、信号缺陷、标识缺陷、其他风险 化学性危害:爆炸品、液化石油气、汽油、甲醇、自然性物品(白 磷)、甲纳镁与水反应、腐蚀品,粉尘 生物性危害:治病微生物、致害动植物 环境因素 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场地通道、照明 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道路狭窄等 地下(水下)作业环境不良:有毒有害气体 管理因素 组织机构 安全卫生责任制 管理规章制度 三同时制度未落实 操作规程不规范 事故应急预案和应急响应 其他因素 七大类有害因素: 噪声、振动、粉尘、高温、低温、气压、气流、辐射 所以危险源一共有20+7=27类 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分析方法 安全技术对策 1.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 (1)消除危险源 (2)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3)隔离 2.采取措施减少故障的发生 (1)安全系数 (2)提高可靠性 (3)安全监控系统 3.避免或减少事故损失的安全技术 (1)隔离:远离、封闭、缓冲 (2)个体防护 (3)薄弱环节 (4)避难与援救 按行业分,安全技术措施可分为: 机械安全技术;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烟花爆竹、民爆器材、危险化 学品等);冶金安全技术;交通运输安全技术;矿山安全技术;建筑施 工安全技术;化工安全技术;职业危害防治技术…… 管理对策 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其落实; 安全操作规程及其执行; 风险控制措施的制定与实施、隐患整改; 安全培训教育; 安全检查、事故处理等; 对设备、设施、装置、工具等检查、维修管理等; 职工健康监护等。
安全评价管理的原则(部分) (1)应自主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按有关规定进行安 全评价 (2)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 价机构分别承担 (3)同一对象的安全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应由不同的安全评 价机构分别承担 (4)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干预安全评价机构的正常活动,不得指 定评价对象接受特定安全评价机构开展安全评价,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 安全评价机构开展正常业务活动 第二章 安全生产管理 第三节 重大危险源 危险化学品生产装置或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储存设 施(运输工具加油站、加气站除外),与下列场所、设施、区域的距离 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考点) (一)居住区以及商业中心、公园等人员密集场所; (二)学校、医院、影剧院、体育场(馆)等公共设施; (三)饮用水源、水厂以及水源保护区; (四)车站、码头(依法经许可从事危险化学品装卸作业的除 外)、机场以及通信干线、通信枢纽、铁路线路、道路交通干线、水路 交通干线、地铁风亭以及地铁站出入口; (五)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草原、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区、畜禽规 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渔业水域以及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生产 基地; (六)河流、湖泊、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七)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 (八)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场所、设施、区域。
第四节 安全规章制度 一.安全规章制度建立的依据是: 1. 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和行业规范 2. 核心是有害因素辨识和控制 3. 以国际国内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为依据 二.安全规章制度建立的八大流程: 主要负责人授权安全部门起草安全规章制度(3-5年全面修订一次): 1. 起草——授权安全部门 2. 会签或公开征求意见 3. 审核 4. 签发 5. 发布-通过红头文件 6. 培训 7. 反馈 8. 持续改进 三.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考点) 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安全 生产法》第17条将其职责规定为: 1.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2.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位 高危行业(危化品、 烟花爆竹、建筑施 工) 其他企业 安全资格 培训 继续教育 安全管理 培训 继续教育 主要负责人48163212 安全负责人48163212 一般作业人员722024 特种作业人员48 8(复审培 训) 3.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4.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 患; 5.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6.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第七节 安全技术措施计划 一.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内容: 1. 措施 应用 的单 位或 工作 场所 2. 措施 名称 3. 措施 目的 和内容 4. 经费预算和来源 5. 实施部门的负责人 6. 开工日期和竣工日期 7. 预期效果和检查验收 二.安全措施计划的编制方法(五同时): 1. 确定措施计划的编制时间——计划 2. 布置措施计划编制工作——布置(确定内容) 3. 确定措施计划项目和内容——编制(安全部门负责制定) 4. 编制措施计划——审批(总工) 5. 下达安全措施计划(实施) 第十节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选择题) 特种作业操作证每3年复审1次 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 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或者从业所 在地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6年1 次 第十三节 承包商管理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双方责任; 二是要严格审查安全资质和专业技术能力; 三是做好现场作业的安全风险; 四是开展对作业现场的监督和管理 一、对承包商安全管理的要点和关键环节 (一)生产经营单位发包工程的内部管理 生产经营单位发包工程项目,应以生产经营单位名义进行,严禁以 某一部门的名义进行发包。
生产经营单位应明确发包工程归口管理部 门,统一对发包工程进行管理发包单位、承包商应依法签订工程合同 和安全协议,开工前向承包商收取安全风险抵押金,一般为工程总造价 的5% 第三章 事故应急管理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l)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保护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应 急救援的首要任务 (2)迅速控制事态,防止事故扩大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事故应急管理相关法律要求 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对危险化学品、特大安 全事故、重大危险源等应急救援工作提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国务院是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最高行政领导机构;国务院 有关部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类别突发公共 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事件应 急管理工作的行政领导机构 三.现场处置步骤(事故发生后的安全操作规程): 1、 报警——报告119等 2、 处置——细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打开门窗通风等 3、 逃生路线——佩戴合适的劳防用品(包括救援的过程) 4、 注意事项——在救援、逃生、撤离过程中,必须正确配备防护用 品,在撤离过程中带领受影响人员一起撤离。
专项预案: 1、 自然灾害 2、 火灾 3、 重大危险源 4、 特种设备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可以合并 预案编制程序: 1、 成立预案编制小组(组长:企业负责人)-安全部门为核心、生 产部门、技术、后勤、工会、财务、HR等 2、 收集资料——相关法律法规、国内外事故案例、本单位技术资 料 3、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哪些事故可能发生 4、 应急能力评估——担架、药品、消防设施设备、灭火器等是否 可用 5、 应急预案的编制——分组编制,安全部门:危险源辨识,人力 资源部:组织机构,财务部门:资金保障,后勤:应急资源(多少 消防栓、灭火器、担架等) 6、 应急预案的评审和发布——内外审完成后经企业主要负责人签 字,报安监部门备案 7、 实施——培训和教育,演练作为附件,综合演练:一年 实站演 练:半年,桌面演练和功能演练(会议室演练):一年 事故预案的基本结构 1、 基本预案 2、 应急功能设置 3、 特殊风险管理——专项预案 4、 标准操作程序——现场处置预案 5、 支持附件—— 事故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1、 应急预案的概况——发生事故先救人 2、 事故预防 危险分析——危险识别、脆弱性分析和风险分析,资源分析,法律法 规要求(附件) 3、 准备程序——组织机构、应急资源(担架等)、教育培训和演练, 互助协议 4、 应急程序 接警和通知 指挥与控制——企业主要负责人 警报和紧急通告——真实性,当事企业发布(松花江案例) 通信 事态监测和评估——决策支持,监测水, 警戒与治安(拉设警戒线) 人群疏散和安置——区域、距离和路线 医疗和卫生 公共关系——对家属安抚、控制谣言, 应急人员安全 抢险和救援 危险物质控制 5、现场恢复(紧急恢复、短期恢复) 也称为紧急恢复,指事故被控制后所进行的短期恢复。
意味着应急 救援工作的恢复,将现场恢复到一个基本稳定的状态但仍存在潜在的 危险,如余烬复燃、受损建筑倒塌等 主要内容应包括:宣布应急结束的程序;撤离和交接程序;恢复正 常状态的程序;现场清理和受影响区域的连续检测;事故调查与后果评 价等考点) 6、持续改进——内审和外审 桌面演练和实战演练的区别:前者在会议室进行,前者不需要提交演习 报告,后者要求 第四章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 事故等级划分方法:按照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事故名称死亡人数重伤人数 经济损失调查处理 机构 汇报主要部门构成 特别重大事 故 30100人以 上 1亿(含) 国务院安 监部门 汇报国 家安监 总局 安监部 门、政 府、公安 局、检察 院、工 会、检查 机构 重大事故10-2950——99 5千万-1亿 省级安监 部门 汇报国 家安监 总局 较大事故3-910-491千万-4999 千万 市级安监 部门 汇报省 级安监 机构 一般事故29100万-1000 万 县级安监 部门 汇报市 级安监 机构 轻伤事故损失工作 日105日 以下 企业自己 负责调查 第二章 事故报告 事故等级 上报报告通知备注 特别重大 事故 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监管 部门和有关部门 国务 院 公安 机关 劳动 保障 部门 工会 人民 检察 院 1.逐级上报 2.有关部门指负有 安全监管职责的部 门 3.每一级上报时限 不超过2小时 4.必要时越级上报 重大事故 较大事故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 民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和 有关部门 本级 人民 政府 一般事故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 全监管部门和有关部门 事故报告内容: 1、单位概况 2、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和现场状况 3、事故简要经过 4、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情况 5、已经采取的措施(应急) 事故调查: 1、查明事发的经过 2、事故发生的原因 直接原因———机械、物质环境、人员的不安全状态(直接原因2— 5条) 间接原因——1、违规设计或技术设计缺陷(生产力达到的)2、教育培 训3、劳动和安全组织不合理 4、安全检查不到位5、操作规程6、安全 生产责任制7、规章制度8 、隐患整改不到位9、安全投入不到位10、现 场安全管理混乱11、员工安全意识单薄12、危险源辨识能力不足13、政 府的监督检查以及集团公司的监管不到位14、应急预案缺失或不完善 15、其他方面 3、人员伤亡情况 4、事故直接经济损失 5、认定事故性质和事故责任分析——必考 非责任事故:自然灾害和技术原因 责任事故:直接责任、主要责任和领导责任 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