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药分析与残留分析知识点汇总.docx
21页1. 第一章绪论区分农药原药和制剂的概念答:原药:是农药合成单位通过工业化生产线直接合成的纯度较高的农药产品一般为单一组分,有些可能是几种异构体的混合物,但其中以某种有效成分为主对原药的分析一般主要考虑有效成分的含量分析、酸度和水分分析制剂:一般是用农药原药或工业品,加入一定的助_(如溶剂、乳化剂、湿展剂)、载体等加工而成的农药产品决定制剂效果的因素除有效成分含量外,还有制剂的理化性状因此其分析包括有效成分含量分析和理化性状分析两方面2•什么是农药残留?其进入人体的途径有哪些?答:农药残留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药单体、有机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的总称进入人体的途径:(1)直接残留(2)土壤中的农药残留(3)水中的农药残留(4)空气中的农药残留具体危害:有机氯一一损伤肝肾,肥胖,致癌有机磷一一损伤DNA致畸氨基甲酸酯一一染色体断裂,致癌苯类损伤造血系统,白血病农药分析的内容和范畴答:1.内容样品类型原药分析、制剂分析、残留分析分析内容有效成分分析(定性、定量)制剂理化形状分析3. 分析方法所属范畴有效成分含量分析(常量分析、含量一般大于1%乳油中水分含量分析:微量分析(要求<0.5%)分析方法的分类方法待测物质含量分析用试样重量分析用试液体积常量分析>1%>0.1g>10ml半微量分析0.1%-1%0.01-0.1g1-10ml微量分析0.01%-1%0.1-10mg0.01-1ml痕量分析<0.01%<0.1mg<0.01ml6. 农药常量分析的操作程序样品采集2.标准品的准备3.分析方法的确定4.数据处理5.检验报告农药常量分析测定的方法有哪些?答:定量:滴定分析、电化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分析、色谱分析定性:TLC、UVIR、NMRMS色谱质谱联用、二级质谱的应用。
7. 对于新农药,分析方法的建立:① 分析手段的可靠性光谱法、色谱法(考虑特异性、干扰物)② 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进行回收率实验,对精密度和准确度做出评价,进行误差分析同的条件下,对同一试样进行重复测定时由同一操作者在同一实验室使用同一设备结果的接近程度由不同的操作者在不同实验室使用不同接近程度① 分析方法的确认准则特异性、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重现性、线性基本概念精密度、准确度、重复性、重现性、精密度(Precision):偶然误差的量度在相所得结果互相接近的程度② 重复性(Repeatability):指用相同的方法,对同一试验物质在较短时间内进行重复测定所得的重现性(Reproducibility):指用相同的方法的设备对同一试验物质进行测定所得的结果之间的③ 准确度(Accuracy):测定值与分析样本真实值的符合程度④ 线性(Linearity):在一定范围内所得试验结果与分析样本浓度成比例的一种性能不同分析方法要求原药和制剂分析:目的是获得农药有效成分的准确含量对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高,对灵敏度要求不高农药残留分析:对准确度和精密度要求不高,对灵敏度要求高8. 上一问为什么?答:准确度:测量值与真实值之比精密度:同一试样重复测定结果比较由于原药和制剂中,农药含量较高;农药残留分析中,样品所含农药量较少,前处理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分析方法准确度与精密度不高,但对灵敏度要求高,能检出样品中的微量农药。
重量法、银量法、和电位滴定法优点答:不需要特殊的仪器设备,可在一般的分析化学实验室进行缺点:方法无特异性,类似结构的杂质和农药助剂均影响测定结果测定步骤多,花费时间长9. 农药分析方法的进展铜、砷、铅(重量法、滴定法)有机氯(银量法、电位滴定法或重量法测总氯)有机磷(可见光范围比色法)苯环和杂环结构农药(紫外、红外分光光度法)可还原的氧化基团(广谱法)以上分析方法均不具有分离样品的功能,只能测定单个成分,适合分析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的农药现在一般用薄层色谱分离样品10. .GC,LC与常规分析方法比较有哪些优缺点?答:GC:1.混合物通过色谱柱得到有效分离1. 选择性好2. 灵敏度高3. 样品处理也比较简单4. 精密度使用内标物可达到化学法和分光光度法水平GC适用于易挥发,热稳定性好的物质在对组分直接进行定性分析时,必须用已知物或已知数据与相应的色谱峰进行对比,或与其他方法(如质谱、光谱)联用,才能获得直接肯定的结果在定量分析时,常需要用已知物纯样品对检测后输出的信号进行校正LC:优点:室温和较低温度进行,绝大多数农药均可使用对于热稳定性差,不易挥发的农药,省略GC中的衍生化步骤特别适用于难于用GC测定的农药。
缺点:检测器灵敏度不如气相农药质量标准的内容答:1.有效成分)(包括名称、化学结构式、化学和物理性能指标)2. 产品的各种性能指标3. 各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4. 与标准一起备案的还有有关该标准的编制说明11. 农药质量标准分哪几类?答:国际:2种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国内:三级标准国家标准(标有GB字样):由国家标准局制定;部颁标准或叫行业标准(标有H字样):由相关的上级部委(化工部)制定;企业标准(标有Q字样):由生产企业制有效成分含量不足的原因答:(1)原料不合格原药中有效成分含量不足;(2)配制和加工制剂用的助剂并非惰性,其中所含杂质可与有效成分反应(3)产品保存不当(如温度、光照等使有效成分分解等)(4)稳定剂持效期不够或未加稳定剂① 原药的质量标准纯度纯度即原药中有效成分含量,用百分率表示原药纯度应在90%以上酸碱度原药和制剂的质量指标限制酸碱度是为了降低贮存过程中农药原药和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防治制剂的物理性能改变及其使用时产生药害减少包装腐蚀② FAO标准:酸度、碱度表示,对原粉一般要求<0.1%-0.2%水分含量原药、制剂限制水分含量的目的:是降低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
保持化学稳定性原药、乳油、可溶性粉剂有指标制剂的质量标准答:1.有效成分含量粉粒细度容重润湿性悬浮率乳液稳定性成烟率水分:减少产品中有效成分的分解作用,使固体农药制剂保持良好的分散状态粉剂水分含量不大于1.5%用粉剂的流动性指标来控制粉剂的分散性比用水分含量控制的方法更有效含水量与填料吸水性有关pH值:保证产品中有效成分的稳定,减少分解,防治产品物化性质的改变或使用时发生药害避免包装材料腐蚀基本概念:容重、悬浮率、润湿性、成烟率、外观:直接反映产品的外在状态如乳油:稳定的均相液体,无可见的悬浮物和沉淀;可湿性粉剂:自由流动的疏松粉末,不应有团块;悬浮剂:流动的均匀悬浮液,长期存放可有少量沉淀或分层,但置于室温下用手摇动应能恢复原状,(1)容重一一粉剂的质量指标之一测定方法一致的条件下,粉剂和WP的容重与所用填料的容重、助剂的种类、有效成分的种类和浓度以及粉粒的细度有关即每单位容积内粉体的质量(克/毫升),又称表现比重同一种粉体的容重小,表示粉粒较细,粉体含水量低(2)悬浮率:是指有效成分在悬浮液中保持悬浮一定时间和均匀分散的能力是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微囊剂等农药剂型质量指标之一。
限制目的:悬浮性好的产品在兑水使用时,可使所有的有效成分都均匀地悬浮在水中,施药时有效成分能够均一一致的喷洒在防治作物上3)润湿性:农药样品撒到水面至完全润湿所需要的时间限制目的:使施用前加水稀释时,农药能够很快润湿,分散成均匀的悬浮液体,使药效均匀2)成烟率:这是烟剂产品的质量指标之一以烟剂燃烧时农药有效成分在烟雾中的含量与燃烧前烟剂中农药有效成分含量的百分比表示限制目的:保证烟剂产品点燃成烟后,有足够的有效成分能够挥发、蒸发或升华,而不大量分解或残留在渣中12. 烟剂成烟率80%+,蚊香60+农药登记类型(1)新有效成分农药登记(临时和正式)(2)特殊有效成分(卫生杀虫剂、杀鼠剂、生物化学农药、微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天敌农药)(3)新制剂登记(4)相同产品登记(5)分装产品登记(6)新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登记13. (7)特殊需要农药登记原药中杂质的危害有哪些?答:(1)可能会对作物产生药害2)杂质较多会增高原药对人的毒性3)原药中杂质都对以有效成分分子中含有某学分析法失去原有的准确度4)原药中的杂质还给加工粉剂带来困难,因碎5)原药的杂质能降低有效成分的稳定性,而成污染所以要尽可能提高原药的纯度,减少杂元素或某原子团的量计算有效成分含量的化为杂质的存在使原药的凝固点下降,不易粉且随着农药的使用,杂质进入环境之中,造质的含量。
14. 原药全分析概念:确定农药产品中有效成分和0.1%以上及微量对哺乳动物、环境有明显危害的杂质名称、结构式、含量称为农药原药全分析杂质分析的目的:答:了解产品的稳定性,判断其药效和安全性,确定所登记成分的真实性,保证进行药效、毒理学、残留、环境等一系列实验的可靠性保证原药的有效成分含量22.. 利用TLC分离助剂和杂质一般适用于哪种类型农药?答:难挥发的、并可溶于一定的溶剂中的样品组分进行分离1. 第二章原药与制剂分析的采样采样工具:一般取样器双管取样器:易潮解、变质取样探子:坚硬、件数多液体农药采用取样管采样,普通玻璃或塑料制成固体制剂采样从多个小包装中分别取出再制备混合样时,应从多个小包装中取出部分或全部产品,混合均匀,必要时进行缩分缩减样品用四分法:样品堆成圆台,取对角线上两份;反复四分法,至所需分量采样的一般规定内容答:1.批次和批次采样的基本原则(每批单独采样)2. 采样准备(洁净、干燥、密封、防止变质)3. 随机采样原则(不同部位)4. 样品的混合与缩分(固体样品采用四分法)5. 样品份数(至少3分,实验室、备考样品、存样)第三章分析前处理重点:薄层层析法中各种铺板材料的代号和内容、酸性和碱性农药各应选用的板类型、板活化方法、定性方法。
分析前的准备..农药分析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答:(1)了解农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稳定性、挥发性和极性(GC/TLC/HPLC,有无吸收或发射光谱特性(UV/HPLC)(2)了解样品特性杂质类型、量(判断是否需要前处理和前处理的方法)(3)了解前人的研究工作基础,是否有标准分析方法(4)根据现有条件制定分析方案(注意仪器分析要求有标准品,化学分析法不需标准品但定量误差大)1. 前处理方法:原药,直接用溶剂溶解制剂:水剂,萃取乳油,溶解后萃取粉剂、粒剂,溶解2. TLC分离助剂和杂质适用范围:挥发性小的农药有效成分原理:吸附色谱、分配色谱—般程序:铺板一板活化一点样一展开一显色一定性一溶出板活化:目的是除去硅胶中吸附的水分子,增加硅胶板的吸附能力105°C烘干30min4.. 为什么薄层色谱法在农药常量分析中只是作为分离的手段,与其它检测方法连用,而不单独作为农药分析的的一类方法?答:因为在薄层板上直接定量的方法所得的结果,误差比较大,又由于薄层均匀度和点样器的重复性较差,测定结果的精密度不能满足工业分析要求故在农药分析中仅作为分离的手段,进一步将薄层色谱与其它检测方法联用,利用薄层色谱将农药有效成分和杂质分离,再使用滴定法、极谱法、可见光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5. 薄层色谱特点:答;1.展开时间短,一般只需10-30分钟2. 分离能力强,谱带集中3. 灵敏度咼,样品量少,点样1-10微克即可进行定性4. 显色方便6. 仪器简单、操作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