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孟子》两章》习题(含答案).doc
3页《孟子》两章 习题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采用了 的结构模式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作者认为国家长盛不衰,就需要有 和 用课文词语回答) 4.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环而攻之而不胜( ) (2)城非不深也( )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5、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曾益其所不能 B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C入则无法家拂士 D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正确的翻译是() 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B.所以君子不喜欢战斗,可打仗就能够胜利 C.所以君子见机行事,打不胜就不打,打得胜才打 D.因为君子不主张战争,所以他打仗就一定胜利 7.作者认为“战必胜矣”的原因是() A.使人民定居下来,不要迁往别处。
B.依靠武力强大、地势险要 C.施行仁政,取得人民支持 8.请写出一句与“人和”有关的名言警句 9、古今中外有许多人在逆境中成才的例子,请摘录一个逆境磨炼人才的典型事例 10.孟子认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和“行拂乱其所为”能够增长人的才干在生 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其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长才干、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世界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 1.答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解析:【分析】原文默写,注意里面“筋”“乏”等字的写法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默写的题,需要注意平时背诵准确无误,不多字,不少字 2.答案:总——分——总 解析:【分析】常见的文章结构有:总——分;分——总,总——分——总 【点评】这是考查文章结构的题,需要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对于文章结构的理解来 完成 3.答案:法家拂士,敌国外患 解析:【分析】找到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子和词语 【点评】这是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的题,需要认真读一读原文来作答 4.答案:(1)环而攻之而不胜(围) (2)城非不深也(护城河)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叛”,背叛) (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这里是限制的意义) 解析:【分析】题干所给的词语都是本课的重点实词,尤其要要注意通假字的解释。
【点评】这是考查解释词语的题,这样的题,讲课的时候认真听讲,课下认真背诵 5.答案:D 解析:【分析】采用排除法:可以判断得出选项里面有通假字的A曾 B要 C拂 【点评】这是考查通假字的题,通假字是古文当中的特殊现象,注意多积累 6.答案:A 解析:【分析】 通过比较四个选项,可以知道重点在于前半句的翻译,因此,根据背 诵可知A.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是正确的 【点评】这是考查翻译句子的题,这样的题比较简单,只要平时认真背诵即可 7.答案:C 解析:【分析】结合全文可知君子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天下之所顺”,即指“人和”,也就是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也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内容理解的题,需要根据课文内容仔细思考作答 8.答案:例如: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团结就是力量 人心齐,泰山移 解析:【分析】抓住题干中的“人和”二字来思考 【点评】这是考查名言警句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平时多积累背诵 9.答案: 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在遭受两耳失聪的情况下写出了不朽的《欢乐颂》等音乐 作品 解析:【分析】本文列举了舜、傅说等六位逆境中成才的人物事例,他们共同的特点 是在艰苦的环境中最终有所作为,解答本题时,思路较为宽泛,只要切合题意的古今中外 的逆境造就人才的事例均可。
【点评】这样的题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抓住人物共性的东西并联系实际 10.答案:我认为“苦其心志”仍是其必要条件海伦凯乐的残疾另她的心志受到磨练, 变得坚强,才达到了常人所无法达到的境界,拥有了令人钦佩的精神与成就;相反的,我 们与周围的同学都没有受到“心志之苦”,太脆弱,所以连小的成就都没有从而看出,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苦其心志”仍是必要条件 解析:【分析】本文的中心是:一个人要想成才必须经过磨练 【点评】这是考查综合实践的题,这样的题一是要注意围绕文章中心,二是结合自己 的亲身实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