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论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影像呈现方式.doc

4页
  • 卖家[上传人]:小**
  • 文档编号:34123009
  • 上传时间:2018-02-21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4KB
  • / 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论历史题材纪录片的影像呈现方式 高松 四川广播电视台 历史题材纪录片是纪录片生产类型中的一个重要分类, 纪录片特有的记录和档案属性, 使纪录片在历史题材创作方面有着天然的贴近性和表达优势而人类社会漫长和悠久的发展历程, 孕育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题材, 吸引了众多纪录片人投身创作, 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历史纪录片作品就中国观众所熟悉的就有来自国外的《美国——我们的故事》《商业大亨传奇》《南北战争》等, 而来自国内创作的则有《故宫》《大国崛起》《圆明园》等, 这些影片既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档案资料, 也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纪录片作为一种影像语言, 画面呈现形态和镜头语言表达, 一直是影像作品的核心要素对历史纪录片而言, 对过去历史事件和故事, 已不可能采取进行时的拍摄纪录, 因此此类题材纪录片的画面呈现, 一直是历史类纪录片创作的主要困难之一, 如果处理不好, 纪录片镜头语言就会显得生硬、呆板, 甚至出现画面内容与表达主题相悖、自说自话的现象, 这些都将严重损害历史题材纪录片的艺术性和传播价值因此, 解决好历史题材纪录片在影像表达方面的问题, 是每一位创作者需要认真学习、不断研究的工作课题。

      自纪录片诞生以来, 随着影视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 历史纪录片的画面呈现方式也逐渐丰富, 不断变化早期的历史题材纪录片, 对历史事件的呈现往往只有遗址和文物拍摄, 以及人物采访这两种简单的手段, 后来又逐渐引入了故事片中的情景再现手法随着制作技术的提高, 大量的三维场景制作和特效技术也在历史画面呈现中大量运用, 为历史纪录片的画面表达带来了更多的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 有了多种可供选择的艺术手段就能创作出优秀的历史纪录片这些创作手段是否在纪录片中使用,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以及怎样使用, 都需要服从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主题表达、故事传播、氛围基调的要求, 否则就可能是画蛇添足、适得其反这里, 笔者结合自己在历史纪录片中的创作体会, 从影像拍摄、情景再现、场景特效重现、历史资料包装几个方面, 浅析一下这类作品影像呈现的主要手段和基本要求1 影像拍摄的叙事、审美表达在历史纪录片创作中, 影像拍摄通常是指对历史事件发生地、历史文物的拍摄, 广义来说还包括对事件亲历者、事件回忆者、事件研究者的采访, 这是从历史题材纪录片诞生之时起就不可或缺的表达手段, 至今仍是当下各类历史纪录片重要的呈现方式之一影像拍摄的表达作用, 就是努力将观众带回当初的历史事件空间场景, 帮助观众对历史故事的认识和了解, 这个作用在今天的历史题材纪录片创作中, 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

      但随着拍摄技术的进步 (轨道、摇臂、航拍技术的普及应用) , 以及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 镜头呈现角度较过去更加丰富, 运动方式也有了更多的变化, 画面的审美品质也进一步增强但需要注意的是, 拍摄镜头的视角和运动速度, 都是镜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故事讲述的节奏密切相关在进入拍摄之前, 需要根据内容大纲, 提前做好镜头风格的设计和准备而对于人物采访而言, 人物讲述也更加注重采访环境的设计, 以及多机位、多视角的呈现方式, 以提升讲述节奏、增强讲述的可看性2 精良而富有创意的情景再现的合理运用历史纪录片另一种常见的呈现手段就是情景再现情景再现因其具有的形象化特点, 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复活的军团》就是一部国内创作的, 较早成功运用情景再现的纪录片, 当时在业内引起了较强的反响, 也取得了较好的收视效果近年来, 情景再现手法更是在历史题材纪录片中大量使用, 纪录片的再现演员也从以前较为含蓄的表演, 逐步向电影电视剧中的直接表演靠近, 这不免引发是否破坏了历史纪录片真实性的争议不过实事求是地说, 近年来国产纪录片的情景再现运用成功案例不多, 使业内一些创作者产生了对情景再现使用过滥、发展是否走入了瓶颈的担忧。

      笔者认为, 在当下不少观众对影像作品审美日趋苛刻的今天, 在不违背事件表述真实性的前提下, 如果通过对情景再现的恰当使用, 能增强纪录片的观赏性, 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 从而有助于推动纪录片的大众传播, 情景再现作为纪录片的表现手段之一, 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 但这应该是一个富有创意的, 制作精良的情景再现什么是富有创意的情景再现呢?好的情景再现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中, 绝不简单是解决历史资料匮乏、填充画面的手段而已, 而是整个纪录片画面叙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精巧构思, 为情景再现设计出巧妙的情节点, 与故事内容的细节相呼应, 使情景再现段落成为整个纪录片叙事框架中重要一环, 从而更好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而制作精良的情景再现, 就是要像一部制作精良的商业电视剧一样, 在演员形象的塑造、表演动作的调度、服装道具的制作、情节场景的布置等方面, 都要严格地忠于历史真实在我们最近拍摄的一部历史纪录片《相遇百年》中, 其中一个情景再现的场景, 是晚清时期四川内地的一个诊所, 当时负责场面调度的工作人员, 将就诊的男女病人安排在一间大屋之内, 想通过一个长距离的轨道镜头, 展现出诊所门庭若市的热闹场面。

      实际上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男女病人是不可能同时就诊看病的, 导演发现后及时予以了制止, 重新做了男女分开就诊的场景安排, 从而避免纪录片中出现有悖于历史真实的画面场景3 让感知更加逼真的场景特效重现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 运用特效进行历史场景虚拟重现, 也是当下纪录片的一个重要表达手段在纪录片《大明宫》中, 观众对影片中雄伟壮阔的宫殿场景印象深刻, 这就是技术手段在历史纪录片的影像呈现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实际上, 技术的每一次进步, 都对历史纪录片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纪录片是影像的艺术, 所以历史纪录片中, 画面需要提供出富有感知的场景性叙事, 让历史更加生动活泼, 让感知更加逼真因此, 情景再现、引用影像资料和电脑特技的处理, 都是增加叙事的方式现代影视作品中的三维场景动画是以三维仿真动画制作为基础的动画形式三维仿真动画又称 3D 动画, 设计师首先要在计算机中建立一个虚拟的世界, 并按照要表现的对象形状尺寸建立模型以及场景, 再根据要求设立模型的运动轨迹, 虚拟摄影机的运动和其分动画参数, 之后附上特定的材质, 并打上灯光当这一切完成后, 就可以在计算机中自动运算, 生成最后的视觉效果。

      例如曾经是世界第一皇家园林的圆明园付之一炬, 而纪录片《圆明园》就很好地借助了三维影像的复原技术, 让消失了百年的万园之园呈现在世人面前再比如很多大型的室外历史遗迹, 经受多年的岁月洗礼, 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残破甚至消失, 利用三维动画复原历史遗迹亦显得尤为必要纪录片《敦煌》中就运用了大量的虚拟复原技术, 将被历史侵蚀的佛像一一复原还有《大明宫》也采取了建模技术还原了气势磅礴的宫殿群笔者正在创作的纪录片《相遇百年》, 讲述的是一段发生在晚清至民国的历史故事, 此片中就大量使用三维动画建模技术, 对百年前成都城墙、四圣祠老街、东门码头、华西协合大学等空间场景, 进行了真实比例的还原, 凸显了历史的真实感和具体感, 有效解决了历史题材中逝去场景无法拍摄的难题, 拉近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4 文献资料的包装、延伸和活化处理纪录片的纪实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赋予了其严肃的品格但在当下视觉为表征的时代, 观众对视频的审美有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吸引观众的眼球成为纪录片制作人员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历史题材的纪录片中, 大都会遇到对文献资料的呈现问题, 早期解决方式通常是由摄像机拍摄完成, 但因为拍摄手段的局限性, 这种资料呈现方式具有形式单一、不够生动、细节展现不足的特点。

      历史纪录片所涉及的史料, 特别是文字和照片类史料, 通常由于年代久远缺乏妥善保管的原因, 面临残破、模糊、断裂等问题今天技术手段, 已能做到尽可能将其虚拟还原成当时完好无损的状态这需要将资料扫描为虚拟图像后, 选用适当的图像处理软件, 采用图像合成技术以及图像修复工具来进行数字复原工作, 修复后的文献即可焕然一新, 也可根据叙事需要, 刻意做旧, 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形态此外, 有时面对稀少的文献资料和枯燥的文字佐证, 历史纪录片要想在影像呈现方式更宜于叙事, 利用新技术进行场景式叙述就尤为关键当然, 这种扩充绝不是杜撰, 而是站在历史理性的维度上, 塑造出一个接近真实的历史, 在这里, 技术只是提供了一个扩充历史的可能所以在三维技术的运用中, 除了还原真实场景外, 还可以搭建一些合理的空间场景, 把相关的历史照片放在场景中进行展示比如可以搭建一个博物馆的场景, 相关的历史照片陈列在博物馆中等这无疑对静物的照片增加了诸多动感的成分, 更是对照片呈现内容的有益延伸, 使画面呈现动态并造成模拟的行动过程感这时, 画面的变化推进, 似乎是一个旁观者在观察、阅读和思考, 这也更趋向于纪录片的纪实本质。

      纪录片《相遇百年》就采用了大量的三维场景技术, 模拟街道、院落、房间、教室等场景, 历史照片自然地点缀其中, 仿佛观众置身真实空间观察一般, 形成了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象征意义在三维技术的运用下, 历史纪录片的影像呈现方式更为多样凡是思想意识中能想到的场景和画面, 均可以在当下的艺术背景下构建出来, 较好突破了实景拍摄中的诸多困难和局限在照片的处理上, 还有一种当下流行的艺术手段, 就是对静态的历史照片进行动态处理, 也叫做分层处理目的是通过对历史照片中场景的还原表现, 让照片中的场景鲜活起来, 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因素, 拉近照片中人物与观众距离把照片做“活”, 并不是对照片作不符合逻辑的表达, 而是通过技术手段, 将原本照片中静态的人和事物进行动态表达, 是对历史文献的活化处理从观众的审美角度来说, 静态与动态的影像带来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 动态处理增强了影像资料的趣味性和表现力, 是对纪录片传统手法的积极拓展随着电视技术发展变化的日新月异, 历史纪录片的影像呈现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 为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但需要强调的是, 所有手段的运用, 只有服从于该题材纪录片叙事的表达, 统一于整体的艺术风格和讲述节奏之中, 才能起到相得益彰、锦上添花的表达效果, 才有益于增强历史题材纪录片的传播影响力, 也有助于探寻到更具表达价值的历史影像呈现方式。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