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验中学中高级教师赛课方案(2011.4.28).doc
6页武隆县实验中学学习主城教师教学技能开展中高级教师赛课活动 决 赛 方 案为了着力打造高效课堂,实现减负增效,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4月份以来,我校11个教研组积极开展了学习市教委直属中学教师教学技能,举办中高级教师、市县级骨干教师、市县级课题主研教师赛课活动经学校办公会研究,决定于2011年5月5日(第12周星期四)举行决赛,特制定本方案 一、领导机构(一)领导小组组 长:廖康庄副组长:高小琼 杨 林 成 员:刘 庆 冉忠庆 文 红 陈泽华 李志昌 李冠军领导小组设在教科处,由刘庆具体负责办公二)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高小琼成 员:刘 庆 冉忠庆 文 红 陈泽华 陈 松(三)评委组文科组:高小琼(组长) 黄大进 杨 前 冉丽容 张小均理科组:杨 林(组长) 董建忠 肖大可 陈云外 杨 虎 (四)参赛教师文科组(5人):董锡军 王 娅 孙云国 汪素容 徐 伟理科组(5人):胡小勇 熊小云 邵 敏 廖政铭 夏 凌 二、决赛时间2011年5月5日(上午第1节—第5节) 三、决赛地点文科:西区学术厅理科:数学、物理、音乐(东区阶梯教室);体育(东区运动场);计算机(计算机1室)四、上课要求1.教科处组织赛课教师抽签决定赛课顺序,赛课教师自选上课内容,教科处调节赛课班级。
2.要求参赛教师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上课体育除外) 五、赛课安排1.赛课活动分文、理科同时进行所有赛课,学校将制作成光盘录像课,作为中高级教师再成长课题资料上报;其中一等奖上课实录光盘将推报参加全县优秀课例评比 2.赛课活动由教科处统筹协调,东区理科组由陈松负责,西区学术厅文科组由冉忠庆负责,刘庆负责听课考勤、班级调度、教师调课等事宜3.信息技术中心具体负责课堂录像、光盘制作,以及赛课期间多媒体维护4.行政办公室负责联系电视台记者,协助信息技术中心做好课堂录像和制作;提供评委饮用水、以及拍照等事宜5.赛课期间,全校空堂无课的老师必须带好校本培训记录册到指定的赛课地点听课听课考勤,东区曾庆碧老师负责,西区游下红老师负责 6.赛课班级,学生要求穿校服7.赛课被抽调班级,该班班主任在正式上课前5分钟,将学生带到指定地点8.参赛教师赛课结束后,有课的仍按照课表行课六、奖励办法学校对参加决赛获得等级奖的老师,给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文科组:一等奖1人,奖励人民币300元, 证书一本 二等奖2人,奖励人民币260元, 证书一本 三等奖2人,奖励人民币200元, 证书一本。
理科组:一等奖1人,奖励人民币300元, 证书一本 二等奖2人,奖励人民币260元, 证书一本 三等奖2人,奖励人民币200元, 证书一本 武隆县实验中学学习主城教师教学技能开展中高级教师赛课安排表(文科组)节次赛课教师学科班级上课内容上课得分名次第一节 董锡军政治7.13 第二节王娅 地理7.1 第三节孙云国语文7.17 第四节汪素容英语7.1 第五节徐伟历史2.1 武隆县实验中学学习主城教师教学技能开展中高级教师赛课安排表(理科组)节次赛课教师学科班级上课内容上课得分名次第一节胡小勇音乐 第二节 熊小云数学8.3 第三节邵敏体育8.1 第四节廖政铭物理 8.9 第五节夏凌计算机7.1 实验中学新课程大赛课堂教学评分表上课教师评委课题项目内容权重(分)得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德育目标、情感目标制定的明确、恰当、实际、具体10教师主导基本功教态自然、仪表端庄、语言准确简捷、板书设计合理、实用、新颖204教学过程设计(1)科学处理教材(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有序、合理、教育、实践五性)4(2)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巩固、深化、应用4(3)教学程序能揭示知识的本质、突出重点。
4(4)在适当认知层次上处理难点4教学方法(1)创设宽松、民主、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能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204(2)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发展4(3)能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教学节奏,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4(4)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适当的选择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体4(5)有独特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4学生参与(1)学生能积极参与和积极思考405(2)学生能主动探索、自由表达5(3)学生能善于合作、富于想象5(4)学生敢于质疑、兴趣浓厚5学习状态(1)每个学生都能够全身心的自始至终的以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之中5(2)能积极主动的探索,求知欲强5(3)能倾听、接受、修正他人的意见5(4)能独立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5教学效果(1)达到教学目标105(2)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师生满意5合 计100100顶管位置主要位于粉质粘土层,地下水位以下开挖竖井过程中如出现异常地质情况,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进行协商处理施工前应与铁路供电段、电务段、通信段联系,首先探明铁路两侧施工范围内各种管线位置、埋深、并进行监护和防护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