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长与山海经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10页.pdf
10页阿 长 与 山 海 经 课 内 阅 读 练 习附 答 案( 1 ) ( 总 8 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2 6 课 阿长与山海经(一)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大概是我所不耐烦的一年中最高兴的时节,自然要数除夕了辞岁之后,从长辈得到压岁钱,红纸包着,放在枕边,只要过一宵,便可以随意使用睡在枕上,看着红包,想到明天买来的小鼓,刀枪,泥人,糖菩萨然而她进来,又将又将一个福橘放在床头了哥儿,你牢牢记住!”她极其郑重地说明天是正月初一,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句话就得对我说:阿妈,恭喜恭喜!记得么你要记着,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不许说别的话!说过之后,还得吃一点福橘她又拿起那橘子来在我的眼前摇了两摇,“那么,一年到头,顺顺流流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我忽而记得了“阿妈,恭喜”“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此外,现在大抵忘却了,只有元旦的古怪仪式记得最清楚总之:都是些烦琐之至,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1. 给加点字注音规矩()惶急()辟头()磨难()2选文写长妈妈“懂得许多规矩”,“我”对这些规矩的态度怎样3作者写这些规矩的用意是什么4文段详写长妈妈教我说恭喜的话和吃福橘的情节,从文中找出写长妈妈动作的几个动词和有代表性的语言动词:语言:阿长的心情:作用是: ( 二)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3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这又使我发生新的()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从此完全消灭了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 给选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层意2“我”没有对阿长说起山海经的事的原因是什么试用原文回答3当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我时,“高兴地说”的原因是什么4为什么“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5“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这“神力”指什么(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从阿长给“我”买山海经这件事上,你看出了她什么性格特征7选文部分“我”的心理活动是发展变化的,试写出其变化轨迹8请说一说画“”线句子的含义9当阿长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表明了“我”的什么心理10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人物的什么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11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12. 在段的划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2 分)13.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14. 简要说说第段和第段之间的内在联系4 15. 从选文看,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用意17. 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摘录原句回答),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18. 本语段所属的课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我们学过的等课文也是选自该集子。
2 分)19. “太过于念念不忘”的心情衬托出阿长的,“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可见“我”认为阿长,“高兴地说道”这个描写则写出了阿长能对“我”有所帮助的心情,“三哼经”说明阿长,表现她对“我”的关心,“”表现出“我”的无限欢悦之情,“敬意”确乎因而生;加横线的句子是句,充分肯定了阿长之长4 分)20. 联系全文看,鲁迅笔下的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2 分)21. 写阿长买来山海经,在阿长身上写的不多,而且故意不写,把想像空间留给读者,仅仅一句话,一个,却有那么震撼人心的力量,主要靠前面铺垫蓄势,后面称颂烘托2 分)7 课背影(一)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5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7. 文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什么(二)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 a )到铁道边,慢慢( b )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 c )过铁道,要( d )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e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f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g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1)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2)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1.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蹒跚2. 文段划横线句采用了描写手法,为什么要写父亲的穿戴3选文中两次写到 我 流泪,其感情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4. 在语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这些细腻的动作描写,描绘出意蕴丰富的背影,既集中表现了_ _,又可以看出父亲的_心情抑郁6 5. 背影一文中,写父亲的语言不多,选文部分只有两句,简要分析这两句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情1)“我走了,到那边来信!”(2)“进去吧,里边没人6. 概括本段内容7. 这段文章的中心意思是什么8. 选文用哪几种描写方法来写父亲的背影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是什么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3 分) 9 品味语言 4 分)(1)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0画浪线的句子( 1)的正确含义是()A、“我”怕被别人看见自己流泪而羞愧。
B、“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C 、“我”为自己这么大了还流泪而惭愧D 、“我”担心父亲笑我意志不坚强11画浪线的句子( 2)正确的含义是()A、因为在儿子将要与自己告别之际,买了橘子,心里感到十分高兴B、因为尽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C 、因为橘子买回来了,身上扑打干净了,所以感到轻松D 、因为儿子长大了,能自谋生路,所以心里轻松12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13. 文中多次写“我那是”的“聪明”,其用意是什么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14. 文中描写父亲步履不便的一个词语是,与它照应的一个词是 15.作者细致描写父亲步履和动作艰难的目的是16. 写出这段话的记叙要素:人物,地点,7 事情的经过,结果17. “我赶紧拭干了泪”,其原因是什么18.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19. 这段话着重描写父亲哪一特征描写这一特征的原因有哪些20. 文中“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和“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分别属于描写和描写,这样写的作用是和。
21.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22. 选文“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努力”一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23. 选文“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中的“混”有什么表达效果8 * 台阶1、梳理小说的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 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文眼”是什么()3、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8 研读赏析: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5、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 6 、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7 、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8 、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之处。
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9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10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的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11、 第五段中:父亲为何一年洗一次脚为何洗了脚后觉得轻飘飘的,像踩在棉花上似的12、第 30 段的含义13、 第 21 段中为什么说父亲露出尴尬的笑14、 第 26 段中为什么父亲总觉得不对劲15、 第 29 段中为什么说父亲若有所失的模样9 9老王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