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亲见亲闻启新知——戴鸿慈和《出使九国日记》.doc

14页
  • 卖家[上传人]:e****s
  • 文档编号:267175291
  • 上传时间:2022-03-17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4KB
  • / 14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亲见亲闻启新知——戴鸿慈和?出使九国日记?戴鸿慈和?出使九国日记??李桂女商在白云山公园索道之下的山腰,千尺嶝中段之侧,有一座戴鸿慈墓,被定为广州市重点保护文物,墓主为何许人也?他是清朝的高官——一慈一人而已.戴鸿慈以身居封建王朝高层的官员,上领风骚,但作为封建士大夫之一员,享有"知新"的时誉,奉清廷之命,出洋考察,回国后写出?出使九国日记?,详细记录所见所闻.?出使九国日记?是其生前出版的文集,身后无其他文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戴鸿慈的一些思想情怀.经历的丰富与?出使九国日记?戴鸿慈(1853———江浦戴氏,江浦戴氏是岭南望族,"历代重视教育,诗礼传家,读书人众,功名显赫",戴鸿慈生长在这样一个"世禄侈富"之家,自小受儒家学说及传统道德步青云.15岁上县学,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考举人名列第一,光绪二年(1876年)中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后授编修.此后,任京官累年升迁,官至礼部尚书,充参预政务大臣.宣统元年(1909年),以尚书在军机上行走,后升协办大学士,死后又被追加"太子少保"衔.然而,在他受着传统教育的同时,也接受了时代的陶冶.列强大炮轰开,边疆危机四伏,正是人人痛定思痛,寻求改进,洋务之风盛行之时,而"得风气之先"的广东,首先接受西方文明的浸润,各种思想在这里交育新思想."润物细无声",生活在此情此景的戴鸿慈不能不受此风气影响,不那么泥古不化,追求新知革工作,如办大学,派留学生,开展农业等,他的政论对当时和后世颇有影响,他曾是"戊戌政变后又一官方改革派的代表人物",他有着开放的国家观念:"国不能以虚名寄也……政事也,风俗也,言语也,文物也,宗教也,人种也,在不可磨灭,如是者然后得谓之国.是故有国者,务保持而张大之.其犹未也,从而师诸其邻".戴鸿慈能够被选为五大臣之一,是与他对清廷的忠诚和切中要害的中肯指陈有关,作为清廷高层官僚享有"知新"的时誉.他生活在国家被豆剖瓜分,国难日甚一日的时代,经历了中法,中日战争和被列廷的同时,希冀振兴国家,对祸国殃民的朝臣疾恶如当,"迁延贻误","任用非人","卒定和约","贻误大局之罪已罪无可贷",应"特予严惩",并用更为剧烈的言辞指责,如继续任用其"玩兵养寇,坐误军机",那么"李鸿章一人缺乏惜,如畿疆何".?马关条约?签定后,戴鸿慈上奏条陈?善后十二策?,提出"审敌情以固邦交","增陪都以资拱卫","设至屯以实边储","筑铁路以省漕运","开煤铁以受利权","税烟酒以佐度支","广铸造以精器械","变通考试以求实用"等主张,以求振兴国家.?辛丑条约?签定不久,戴鸿慈又奏请处理教案以及提出官办报纸的主张,拟在军碱夸古团(1904年)清廷设政务处,遇到有奉旨交议事件,要求三品以上的京堂大员参加议论,当时戴鸿慈就此事发表见解,评论如此以求集思广益的做法利有四——可以"收群策","励人才","折致谋"和"息群谤".受到清廷和慈禧的重用,故当清王朝要预备立宪,借法西洋时,就理所当然地指派他出马考察西方了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戴鸿慈被派出洋考察政治,国家,于第二年回国,综合考察所得,写出?出使九国日记?等书.以下对?出使九国日记?做一简单介绍:日记出台的形势?辛丑条约?的签定,使已垂危的中国,濒于灭顶的绝境,清政府的无能和腐败暴速开展,群众性的对抗斗争也在持续高涨,对后进国家来说,"外国的侵略与挑战和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常常成为引发大变革的动因或催化剂",对外摇尾乞怜,对内渐失控制的清廷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统治的日俄战争,立宪的日本战胜了专制的俄国,中国朝野为之震动,立宪呼声日高,为挽救局势,清政府在又给五大臣出洋增添了戏剧性的色彩.加清廷发布的五大臣出洋考察的"谕旨"和其本人写的序言,例言.在谕旨中,清廷认识到"方今时局艰难",表示要派员出外考察政治,以"择各国政治之与中国政体相宜者",从之,却又把国家的落后,时局的艰难归于"承办人员向无讲求"s,为自己开脱责任,慈,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和要有所获而归的热情,在序教,艺术之同异得失.靡不取而演绎之.比拟之,斟酌而选别之.萃群族之所长,择己国之所适,文明输入"以造"新机"."例言"中,戴鸿慈根本上把他的考察同的国家,一目了然.以参看日记的"各国考察政治大事略表",但类别前后有重复.其内容概括而言,包括:囝羊碱夸古政治方面:包括对西方国会制度,议会,法律制度,警察制度,审判,选举程序及言论,集会,出版自由等各方面的介绍;军事方面:对西方军工厂,新式武器,阅兵仪式,军事学堂以及军事制度等的记述:交通通讯方面:对西伯利亚邮船的来历,制造时间及其结构,载重量和速度的详细介绍,对电车,有线电,无线电,邮政系统, 等的记述:商业方面:关心华侨商务,尤对在日本之华商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日本华商分为广东帮,三江帮,福建帮,而以广东帮为最多,并指出华商所经营多为外国之货物,国货市场未开通),还对日本正金银行作了详细具体的介绍,行应"学问,才识,信用"m三者并备,主张学习西人理财之法和财政制度以及市场运作;其他:对各类工厂,实业及实业学堂,博物馆,图书馆,各类正规大学及慈善学堂,医院,娱乐等等都有细致和较大篇幅的记载,对"势力大","组织亦绝密"的资本主义经营模式——"例言"中所说的,"是书专就鄙人所亲历,随时记录,间及琐细,足以补其所未备":所以"每日往观各处.足不停趾,无一刻之暇","夜归辄录所见"".内容极其丰富,琐细.从日记看其思想情怀清廷"预备立宪"本身具有欺骗性,但我们没有理由因此而否认一切与之有关的人和事,更不应从?出使九国日记?(以下简称?日记?)的语句沉稳平和,无指斥清政府的过激言辞,而忽略顽固派的强大势力,无视其所属群体的局限,就简单地指责戴鸿慈老练,圆滑,平庸.出洋考察之后,能写出?出使九国日记?,?列国政要?,?欧美政治要义?,提出国是之要六,并坚决主张立宪,除了环境的影响,潮流的推动,更多的是出于他个人具有爱国,知新,改进的思想.仅从戴鸿慈以人之长,比己之短的?日记?已足见其思想情怀.1,爱国热忱?日记?记述,戴鸿慈初次目睹巨轮,感慨五大洋航路交通被外国托拉斯垄断,而"邮船公司向无吾国商人足迹".希望国人能够放眼世界,"急起疾追".华人为荒芜人烟的檀香山"辟任地,开矿修路,掷无数汗血心力".而后来美国人却要驱逐这些"筚路蓝缕,胼手足之主人翁",他不禁为"我同胞以数万众寄人篱下而尚有逐客之惧","不知悲之从来矣"130对于檀香山土着无选举美国总统之权,他慨叹"法既不平等假设此,而犹干彼族之忌不置,亦奈之何哉!"在新加坡亲眼目睹华侨生存之艰难,他又不免发出"顾侨民居此,以国力所不及.而寄命外人,仰鼻息以为看到那些奸商为牟利而把"弓鞋,烟具,神像"之类劣物作为代表中国之物品出售给外人以供展览,他感到"可痛".当参观英国博物馆,看到两方中国内廷玉玺时.他更倍感伤痛:"吾国宫内宝物流传外问者不少.此其一矣.假设叩所从来,固亦凡国民所铭心刻骨,永不能忘之纪念物也}}17o途经埃及,看到埃及受役于外族,国势式微,他深为震撼:"文明古国不能自强,至于如此,可为感慨!".在柏林观戏剧,对沦为殖民地的印度.男人被杀,女人被抢,而君臣作"悚息"状,他大声疾呼"呜呼!亡国之祸,可畏也哉!".旅途所见所闻.使他认识到亡国之民无尊严,必须自强.而自强要有良法.良法即为"师诸其邻".戴鸿慈强调爱国心对国家团结,统一的重要性.并以奥匈帝国之匈牙利人"无爱力"团结"不瓦解难那样采用图画把历史事件描摹出来.使看者动容,勿忘历史.勿忘国耻.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愧励国民无忘"加.他在?日记?中提出"全国人民皆无私心,那么国强".2,立意求真?日记?记述戴鸿慈指出,当时一些学者惊叹西方文明的先进,但仅限于道听途说走入了两个极端:一是"崇拜之".即"欲弃吾国所有以从之".一是"诟骂之".即"西国之政俗不过如是如是".他指出这是不了解外国的真实情况造成的,故认为"非亲身而目击者不知也"23.他又提出对西方文明诸国的政治,风俗不能拘于表象,形式.而应该"审其历史之沿革",求其精义,寻其实质,不可"貌而袭之".在这个"甄别"的过程中.除了具有"谋断之长"外,还要有"参随诸贤襄助,并一时之秀".这次考察,有不少留学生跟随,刚出发时,留学生是八人,在美国进行考察时,戴鸿慈请求"多派留学生",寄希望于青年一代.每到一处,戴鸿慈对那里的留学生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鼓励,希望他们能够多学东西,为国效力.在学习西方,拿来的过程中,戴鸿慈主张"凡取法他国.仍须勿忘本原"刀,结合本国国情,不可照搬而东施效颦.要有鉴别地学习."变法不必全学外国,总须择本国之所宜,如不合宜,不如仍旧"船.可以说,在这一点上超过了维新派的因为不了解本国和外国的国情不同而简单拉一皇帝做火车头就期望开向资本主义的做法.戴鸿慈的求真还表现在?日记?中他对西国新式创造,近代技术的兴趣,如对电光杀虫和治皮肤病,救火新机,以电灯映出图画解说(幻灯机),电灯影戏以及医学,解剖学和军事器物,技术等等都有记录,这些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他对科学的重视和求真性.3,思想开明戴鸿慈作为一名封建官僚.接受的是传统教育,是在"严夷夏之大防"的封闭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但他在走出国门后.所得甚多.比起多数封建官僚,他一定要超越前人.但前人的足迹总可以留作启人借鉴.先行者总是值得纪念的",虽然戴鸿慈不是走出国的.在?日记?中,戴鸿慈主张办报,利用报纸的舆论宣传作用,把中国介绍给世界,使外国认识中国,也把世界介绍给国人,以开民智.他认识到"人智识之程度,恒与报馆销数为比例"∞,在美国,他看到美人嗜报如命:纽约一报馆,日出二百万张:旧金山三万比".认为假设有"能者.渐从而改进推拓焉,其必有可观者矣".早在庚子年问,戴鸿慈就提倡"开民智莫假设报纸","近年我国报纸之设所在多有,然海隅租界放言高论,往往鼓吹邪说,淆乱人心,欲遏乱萌,非朝廷自设报纸不可".控制国家舆论.以"宣上德抒下情".为此,不仅要习国文,还要习西文,?日记?中他强调,在进行"商战","兵战"的同时,进行"笔战",以辟西人之谣.据?日记?透漏,戴鸿慈期望国人能够翻开眼界.军械夸古团依地形建立的水电厂,不仅节约资源,便利生活,还获利甚丰.反观国人"非惟观望不前".而且"未知用魄.殊属可耻.戴鸿慈的开明还表现在日记中时时透出的观念的更改.在日记中有很多记述西国之平等礼仪的,如握手礼的通行,男女同校,舞会上男女手拉手以及似中国"男女授受不清"的封建礼教不可思议:在婚由恋爱,结婚;在日记中,他尤其惊叹于西人"优伶"家",戏本可作为"学堂课本",比之我国实应革除"闭而生感慨,提倡中国也应实行火葬,建公坟制,改变传统的风水之说.4,借鉴西方方的思想.戴鸿慈在?日记?中处处进行中西的比拟;民","自以身为公仆,卑官恶服,不自暇逸"筠,瑞士总统家"庭。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