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学音乐校本课程教学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doc

9页
  • 卖家[上传人]:W**
  • 文档编号:202289704
  • 上传时间:2021-10-1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23.59KB
  • / 9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国传媒艺术大学毕业论文中学音乐校本课程教学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学院名称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学号学生学号学生姓名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教授姓名 助理指导老师老师姓名202X年X月让黄沙狮子舞起来——中学音乐校本课程教学对民间艺术文化的保护摘要: “黄沙狮子”是融武艺舞狮于一体的优秀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有重要的艺术文化价值但由于时代的变迁,“黄沙狮子”后继乏人,面临失传的危机把“黄沙狮子”引入校园,作为音乐校本课程,让它走进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认‘狮’、引‘狮’”; “赏‘狮’、舞‘狮’”;“承‘狮’、创‘狮’”三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感受“黄沙狮子”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有效地保护和发扬“黄沙狮子”这一民间艺术文化关键词:黄沙狮子 艺术文化 校本课程 舞动校园“黄沙狮子”是临海民间艺术文化的一朵奇葩,曾经深受人民喜爱但是,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段时期淡出人们的视野,濒临失传的危机作为中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校本课程教学中,如何让“黄沙狮子”重新舞起来呢?笔者想从“黄沙狮子”的历史发展,抢救“黄沙狮子”迫在眉睫及让“黄沙狮子”舞动校园等三个方面,谈些认识和实践。

      一、“黄沙狮子”的发展历史“黄沙狮子” 相传始于北宋年间,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据记载当时黄沙洋有一名拳师叫杨显枪,在金华拜师习武,精通拳术和刀枪棍棒十八般武艺后,就成为江湖艺人一时,台州各地的尚武子弟蜂拥而至,跟他学习武术他在黄沙洋的琳山九间洞开了一个武馆,常打抱不平,反对贪官污吏和横行乡里的富豪恶霸,深得老百姓的拥护为了让弟子们知道习武的宗旨是强身健体,造福一方的道理,杨师傅成立了狮子会,每到节日、集会,杨师傅就带领弟子们耍起狮子为乡亲们助兴,自此“黄沙狮子”不胫而走,民间也开始有人效仿组建舞狮队,专以舞狮表演为生,逢喜庆节日,店铺开张等,进行舞狮表演,代代相传黄沙狮子”是把民间精湛的武艺和传统舞狮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民间艺术狮子”以布作皮,苎麻为毛,竹木做首皮毛红、绿、兰颜色相间,色彩艳丽传统的“黄沙狮子”,演员在舞狮表演时,穿插精彩的武术技艺和绝活,不但能在地上舞狮,而且能上桌表演,直至第七台最高绝活则是在高三丈二尺的第九台(重)四只桌脚朝天上,跨步移位,脱鞋脱袜,尽显绝技,极具原创性,江南罕见先祖主要活动于浙江临海市西北山区白水洋镇的黄沙洋一带,故称“黄沙狮子”黄沙狮子”在一代代舞狮艺人不断的充实、完善、扩展中名扬神州大地。

      但是在上世纪的“文革”期间,“黄沙狮子”受到“审查”,被取缔禁止,造成这项民间艺术人才青黄不接,艺术逐渐退化,以至于濒危状态直至改革开放后“黄沙狮子”才逐渐重新兴起2006年5月黄沙狮子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抢救“黄沙狮子”迫在眉睫 “黄沙狮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在民俗学、美学、人文以及现代商业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民俗学价值黄沙狮子”中的许多节目,如“狮子送子”、“狮子拜岁”“狮子拜月”等内容,具有较强的民俗特色,它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财两旺、吉祥平安的象征,寄托着当地百姓的美好愿望,从中我们可以捕捉到许多民俗学方面的内容美学价值黄沙狮子”的“接人长”、“竖金杏”、 “叠罗汉”、“立蜻蜓”等表演,造型美观大方;狮子皮红绿兰颜色相间,色彩艳丽、形象逼真,与老百姓的传统审美观点相吻合,能够雅俗共赏,使得这种民间艺术深深扎根在丰厚的美学价值土壤中,千百年来代代传承人文价值黄沙狮子”融武舞于一体的精彩表演、高难度的技巧和“绝活”,充分表达了黄沙洋人民强身健体、积极向上、尚武克难的精神追求继承和保护这项艺术,对新时期弘扬中华民族正义勇敢、奋发有为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经济价值临海是新兴的经济发展城市,也是国家的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以及商业经济等资源十分丰富黄沙狮子”是临海优秀的民间艺术,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之一,保护“黄沙狮子”,将其打造成我市旅游业的一个亮点,对推进临海旅游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繁荣,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由于历史变迁,艺人的青黄不接,现代大众传媒的冲击,民间喜庆风俗操办日益简化,使得传统民间艺术展示平台逐渐萎缩,“黄沙狮子”处于失传的危机中因此抢救和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三、让“黄沙狮子”舞动校园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通知》指出,开发和利用当地课程资源是每所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缩小城乡差距,扬少数农村教育资源丰富之长,补办学条件差之短的有效手段作为农村中学,“黄沙狮子”是我校得天独厚的民间教育资源,将其引进校园,作为音乐的校本课程,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认识它,接触它,欣赏它,学习它,并参与具体表演,既符合教育部课程改革的要求,体现办学特色,又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并能有效地保护和传承“黄沙狮子”这一民间艺术如果说将“黄沙狮子”作为音乐校本课程引入校园,是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基础,那么在音乐校本课程的教学中,将“黄沙狮子”的各项技艺实实在在的传承下去,才是保护和发扬民族民间艺术文化的关键。

      因此,根据已设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我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将“黄沙狮子”的校本课程内容分成“认‘狮’、引‘狮’”; “赏‘狮’、舞‘狮’”;“承‘狮’、创‘狮’”三个教学过程来实施:1、认“狮”、引“狮”首先,认“狮”,即让学生初步认识“黄沙狮子”目前纷繁的社会,各具风格的现代音乐猛烈冲击着我们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和民间音乐虽然白水洋镇双港中学地处临海市西北区,有着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老百姓中有清悠婉丽、优美动听的越剧之音,也有雄壮威武的舞狮绝活但许多学生对“黄沙狮子”却不甚了解更别提听其声、知其形、会其意了笔者在音乐教学中,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收集“黄沙狮子”的资料,深入民间及当地文化馆,了解有关“黄沙狮子”的发展历史、狮子道具的制作方法、表演特点以及它特有的音乐伴奏、舞狮的队形、技巧等,使学生通过主动感知、思考、想象,初步形成对“黄沙狮子”的印象其次,引“狮”在学生感知“黄沙狮子”的基础上,把“黄沙狮子”引入音乐课堂教学中,展示“黄沙狮子”在台州各地演出的录像资料及舞狮时所用的乐器如在教学八年级16册欣赏《瑶族舞曲》介绍中国民族乐器——吹管乐器时,介绍唢呐内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唢呐,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吹奏方法等等,体会唢呐的音色热闹、穿透力强、模仿性强的特点。

      又如在打击乐器方面,展示“黄沙狮子”演出时所用的大鼓、小鼓、大锣、钹等乐器让学生观察,使学生直观具体地认识各种乐器的形状结构同时抓住学生喜爱“敲敲打打”的心理特点,教学生学习锣、鼓等乐器的演奏方法,让学生感受它们的艺术表现力,激发学生体验“黄沙狮子”的欲望进而在欣赏“黄沙狮子”伴奏音乐的同时,适时播放民族器乐合奏《丰收锣鼓》、《非洲鼓乐》以及京剧武场的锣鼓节奏等,把学生对“黄沙狮子”的热情激发到极点,从而顺利进入下一步的教学实践 2、赏“狮”、舞“狮” 学生有了对“黄沙狮子”的热情,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黄沙狮子”是一种融武艺舞狮于一体的优秀民间艺术,极具专业性,所以,我们请来了白水洋镇上游村的舞狮队,来学校表演舞狮,让学生欣赏 “竖金杏”“悬桌脚”“叠罗汉”“立蜻蜓”等“黄沙狮子”的精彩绝技,感受其魅力,激起学生模仿学习的热望为了让学生真正懂得舞狮的精神风貌,领略“黄沙狮子”的情绪变化,感知人就是狮、狮就是人、人狮合一的精神境界,我们还组织学生到民间去现场欣赏 “黄沙狮子”的表演,观察“黄沙狮子”伴奏乐队如何配器,使学生能够全面细致的了解“黄沙狮子”这块民间瑰宝在学生对“黄沙狮子”相关乐器有初步认识和了解、对“舞狮”那热烈的场面产生了浓厚兴趣的基础上,我们着手组建“舞狮乐队”和“舞狮班”,并聘请“黄沙狮子”艺人为校外员。

      组建过程中,我们以自愿报名的方式,首批招收了80名学员,其中有11名女生也报名参加当时,我们有些顾虑,一方面认为“舞狮”向来是男子的把戏,女生参加是否有违传统,另一方面担心女生的体力吃不消但禁不住“花木兰”们的软磨硬泡,同意她们先跟班试试随后定时请“舞狮”师傅来校言传身教、手把手地把“舞狮”的每一个动作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亲身体验“舞狮”的乐趣令人兴奋的是,11名女生还真让大家刮目相看,她们不仅练得认真,而且在一招一式上耍得并不比男生差,从而又给“黄沙狮子”增添了一个耀眼的亮点通过这样的“舞狮”训练,一方面增强了学生的直观认识,让学生明白业精于勤的道理,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顽强的毅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这样,在为学校带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为学校的音乐教育创造了独具特色之路3、承“狮”、创“狮”今年春晚周杰伦的一曲《兰亭序》就唱出了一个真理——改变的是潮流,不变的是传承音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我们在“黄沙狮子”的教学实践中,把优秀的艺术文化,如舞武一体、刚柔相济、风趣动作、精美道具等传承下来当然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传承,而且更需要发展、创新。

      如果还只是停留在古人的基础上,那么我们将永远也弘扬不了“黄沙狮子”这一千古民间艺术因此,我们让学生通过学习“黄沙狮子”音乐文化,利用它的艺术表象及运用表象进行再创造例如传统“黄沙狮子”的配乐是没有旋律乐器加入的,整个舞狮过程中场面虽然气势恢弘,但没有旋律乐器悠扬的曲调,总缺乏一些艺术美感因此,我们插入唢呐的伴奏唢呐音色激越昂扬,富有穿透力, 既能增强喜悦的气氛,更能激发人们的参与热情,从而,进一步丰富配乐效果,更加适应观众的听觉享受又如在动作设计上,传统的“舞狮”虽然精彩、惊险,但危险性大我们在考虑继承传统的同时,更出于学生安全的考虑,在实际排练时删去了传统“舞狮”中一些危险性较大的动作,如删去在四十几张桌子呈梯形相叠上表演“悬桌脚”“叠罗汉”“立蜻蜓”等高难度高危险的动作创作了符合时代气息,安全而富有美感的“狮子吐水”“狮子拜寿”“狮子过桥”“狮子送财”等一系列新的内容再如在改善“黄沙狮子”的道具中,我们利用孩子们的丰富想象力及当代丰富的材料资源,把“狮子”形象制作得更加逼真和精美通过插入舞狮伴奏,创新舞狮动作,改善舞狮道具,使舞狮更加精彩、安全、富有时代感这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艺术想象力、表演力、创造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同时也创造了我们独有的“黄沙狮子”音乐校本课程。

      黄沙狮子”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很高的艺术文化价值把“黄沙狮子”引入校园,作为音乐校本课程,落户学校,不但能够丰富农村中学的音乐教学内容,体现办学特色,还能有效地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间艺术,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更能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让我们共同努力,让“黄沙狮子”舞动在校园、舞动在学生的心灵间、舞向更加美好的明天参考文献1.《临海县志》2010年2月新改版2.《临海民间艺术》2009年4月3.《民间杂技》2009年4月4. 徐继存等主编.《论课程资源与利用》 20095. 江明淳编著.《中国民族音乐欣赏》.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6. 王安国.吴斌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20089。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