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试训练】《曹刿论战》同步习题第2课时.docx
6页《曹刿论战》测试习题第二课时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 间焉? ”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问:“何以战? ”公日:“衣 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彳扁,民弗从也公日:“牺牲 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那么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 矣J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 矣遂逐齐师BE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 逐之「(1)用“/"标出以下语句的朗读节奏①肉食者谋之②弗敢加也(2)解释以下加点词语①小惠未循 ②小信未孚③公将鼓之④浮而衰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答:②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答:(4)选文详略得当,详写,略写,这样安排, 突出了曹刿的“远谋”5)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 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工答:2 .阅读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宋公①及楚人战于泓汽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③日:“彼众我寡, 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日:“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日:“未 可既陈④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伤不禽⑤二毛⑥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 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日:“君未知战就⑦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 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勃者,皆吾敌也虽及胡省⑧,获那么取之,何有于二 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假设爱重伤,那么如勿伤;爱其 二毛,那么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 致志,鼓像⑨可也」(节选自《左传》)【注释】①宋公:宋襄公②泓:泓水③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 公孙固,又名子鱼④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⑤禽:同“擒⑥ 二毛:头发斑白的人⑦勃(qlng):强而有力⑧胡者(gdu):年纪很大的 人⑨像(chd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①战千泓于:②%济而未成列既:③里亡国之余虽:④不鼓不成列 鼓:(2)用划分句子节奏划三处)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3)把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答:(4)参军事指挥的角度来看,造成“宋师败绩”的原因有哪些?答:参考答案第二课时1 .答案:(1)①肉食者/谋之;②弗敢/加也(2)①“彳扁”通“遍”,普及的意思;②取得信任;③击鼓;④第二次3)①我看到他们车辙混乱,战旗倒掉,因此去追赶他们②这是尽了忠于职分的事,可以凭借这打一仗4)战前和战后;战争过程5)能听取不同意见;能任用贤能;忠于值守,体贴下属;身先士卒,谦虚 好学,不懂就问例如:“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说明他体贴下属 解析:(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断句:指在说话或朗读时,在语句前后以及中 间所作的间歇,其作用在于使句子结构层次清楚,也为了充分表达感情,朗读 停顿一般是以意思为单位的①句意为: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从句法成分上看,“肉食者”是主语,“谋 之”是谓语,应当在主语谓语间停顿故本句语意停顿为“肉食者/谋之二 ②句意为:(我)不敢虚报夸大从句法成分上看,“弗敢”作状语修饰“加”, 中间应当停顿故本句语意停顿为“弗敢/加也”2)此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 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为:小恩小惠不普及百姓。
褊:通假字,通“遍”,普及,普遍②句意为:小的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③句意为:庄公将要击鼓进军鼓:名词动用,击鼓进军④句意为:第二次(击鼓)勇气就衰弱了再:第二次3)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 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①句中的重点词语有:“辙”,车轮印;“摩”,倒下;“逐”,追逐句意为:我 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望见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②句中的重点词语有:“忠”,尽本职;“可以”,可以凭借句意为:这是尽了 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4)此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理解文章含义,掌握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结构文章详细描述了曹刿与庄公在讨论作战方案的过程,以及屡次击鼓才进攻的 原因,但是对于屡次击鼓再进军的作战过程却简单描写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 了曹刿作战的智谋,对作战过程的描写只是对曹刿智谋的一个印证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5)此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结合人物关键事件以及他人的 评价综合考量,注意文章主旨对人物形象的限制性作用本文中鲁庄公的形象主要表达于他和曹刿论战的过程中,首先文章谈到面对 齐国的军队,鲁庄公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 “公将战”,这表达出鲁庄公充满 勇气,面对强敌也亳不畏惧。
在和曹刿的对答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表达出鲁庄公在处理日常政务时是一个勤政爱民的君主战争开始后, 鲁庄公和曹刿共乘一辆战车不计较两人身份的差异,表达出鲁庄公礼贤下土 在战争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战争的有关问题,表达出他善于思考、不耻 下问的特点在长勺战争中,鲁庄公任用之前并不知名的曹刿并取得了战争的 胜利,表达出鲁庄公的知人善任2 .答案:(1)①在 ②已经 ③虽然 ④击鼓进军(2)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3)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4)宋褰公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不听取正确的劝谏,贻误战机解析:(1)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 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①句意为:宋襄公领兵和楚军在泓水交战于:在②句意为:楚军全部渡河,尚未排好队列既:已经③句意为:我虽然是亡了国的殷商的后裔虽:虽然④句意为:不攻击没有排好队列的军队鼓:击鼓进军(2)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 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 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本句句意为:君子不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一占代领兵作 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阻击敌人根据句意可断句为: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3)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 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 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 调整,到达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既,已经;击,攻击;师,军队;败绩,大败;句子翻译为: 等到楚军排好了阵势,然后才攻击他们,结果宋军大败4)此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 关的语句从文中可知,子鱼在楚国人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时说,那时是最好的 进攻时机,可是宋襄公说不行;在楚国人流过泓水后,子鱼再次提议进攻,又 被否决由此可见失败的最关键原因在于宋襄公,他不能判断别人建议的正确 性,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