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完整版)《山坡羊.潼关怀古》优质教学设计.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彩***
  • 文档编号:279567792
  • 上传时间:2022-04-20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84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山坡羊 . 潼关怀古》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入】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 中华文明的遗迹遍布大江南北 , 这些遗迹记录了朝代兴亡的历史 , 见证着山河易主的过程 , 给人一种凄凉的沧桑感 , 让人们久久不能释怀 , 这种人类共有的怀古情感在文人墨客笔下 , 产生了一首首伤感悲怆的诗篇 , 直到今天读起来仍然感慨万千今天 , 我们一起品味一篇怀古杰作 , 元朝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去聆听元代词人张养浩那一声悲天悯人的长叹 (板书课题)《山坡羊·潼关怀古》是元曲中的小令,大家说,这个题目中, “山坡羊”是 ..生(齐答):曲牌名师:“潼关怀古”是生(齐答) : 小令的题目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节课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哪位同学来给大家朗读一下?生: 1、通过反复诵读,赏析诗文,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2、通过师生探讨,品味语言,鉴赏富有表现力的词语3、通过课外拓展,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师:要想达到这些目标,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首小令的作者,张养浩在元代词坛上,张养浩这个名字并不突出, 他不是一个多么有名气的诗人, 但绝对是一个有故事的、 值得我们去认识的诗人哪位同学来谈一谈你在预习中对张养浩有了多少了解。

      生 1: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生 2:张养浩还写过一首《山坡羊》 ,叫《骊山怀古》 师: 这位同学真是爱读书,见多识广老师再来给大家补充一些关于张养浩的故事 (课件展示)张养浩做过官,曾任监察御史,因为人正直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来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几年后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听到这里大家觉得张养浩是个什么样的人呢?生 1:不喜欢当官生 1:很有个性,朝廷多次召他做官都不去师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有个性不愿意当官的人,却在天历二年( 1329 年)也就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又出来当官了! 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给了张养浩这么大的吸引力呢? 是高官?还是厚禄?都不是只因为天历二年( 1329 年)陕西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 弃官归养; 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 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 赈济灾民,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他途经潼关 有感而发, 写下这首小令本节课通过以下三个环节展开初读文本 整体感知二、品读鉴赏体会心绪三、品析古诗概括感情首先让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多媒体展示【活动】一、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我想请咱们班的女生来给我推荐一位咱们班发音最标准的男生把这首小令给大家读一读。

      学生推荐)生 1(朗读 ): 师: 怪不得女生推荐你,原来你吐字这么清晰,声音也这么好听美中不足的是,仅仅是读得对, 读得还不够好 怎样能读得更好呢?如果我们能把握好每个句子内部的停顿,听起来就有吟诗的感觉了结合ppt 同学们自己自由读一遍,注意字音学生自由朗读师:让我们一起按照这个节奏,再来把这首小令读一下大家一起读出节奏,读出吟诗的感觉生(按照节奏齐读 ) :师: 这一次大家不但读对了,也读得更好了朗朗上口,很有吟诗的感觉了但老师觉得,大家现在是在用嘴巴读,没有用心读所以,大家的朗读里,缺少诗情诗味什么事诗情诗味呢?来,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师们是怎么读诗的播放范读录音)师:这一首《山坡羊》听完,大家都不约而同沉默了,是不是觉得我们周遭的空气都忽然变得凝重了呢?为什么这个朗读给我们带来如此强烈的震撼?因为,诵读诗歌除了一些必要的朗读技巧外 , 更重要的是理解诗歌内容 , 体会到了字里行间充溢着的作者情感, 和作者产生了情感共鸣那下面 , 我们就共同透过文本, 去理解诗意 , 去和古人进行一次情感与思想的交流师: 下面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 自主疏通文意(自由讨论2 分钟)华山的峰峦相连 , 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 ,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 震地撼天 , 凶险的潼关要道就在华山黄河之间。

      遥望古都长安城, 思绪万千 , 心绪纷乱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化作了废墟和泥土一朝兴起, 百姓要受苦一朝灭亡, 百姓还是受苦师:这首散曲意蕴深邃 , 感情悲愤沉郁 ,雄浑苍茫的景色、 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 , 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大家能以表达方式为依据为这首小令分层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第一层描写 ( 写景 ): 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第二层抒情 : 写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第三层议论 : 写作者沉痛的感慨 : 历代王朝的或兴或亡 , 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那么让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多媒体展示 二、品读鉴赏 体会心绪其实,反复读过几遍后,我们不难体会, 张养浩写这首小令的心情我们可以用文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呢?生: 伤心师:张养浩为什么会伤心?让我们一起走近潼关, 这个张养浩的伤心之地 那一天,张养浩在潼关看到了什么?生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师:古诗词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一词达意,一字传神,下面大家在小组互相说说, 你觉得这几句诗中,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 1: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出潼关的地形险要生 2:聚,化动为静,把原本静止的群山写出来动态,仿佛群山要聚集在一起,共同守卫潼关生 3:怒,用了拟人的修辞,写黄河之水咆哮奔腾,仿佛胸中一股不平之气在激荡,间接写出了人的心情不平静师:“聚”“怒” 写出了潼关的什么特点?生 :雄伟,险要,有气势师: 怎样在朗读中读出潼关雄伟险要的气势呢? 大家朗读时把重音放在关键词上试试生 1(范读) :生 2(范读):师:这样一读,潼关的风景还真的如在眼前了 如果我们面对这样的雄关,肯定要激情澎湃,被祖国大好河山而倾倒 可这里,这里却是触动张养浩的伤心之地 我们来考察一下潼关的地形文中那句话写到了潼关的地势特征呢?生:“山河表里潼关路” ,意思是说,潼关内有华山,外有黄河 师: 好一条潼关路播放 ppt 图片)华山,像一道天然的城墙,守护着潼关,这样的城墙,谁能攻破;黄河,像一道天然的护城河保护着潼关,这样的护城河,谁能闯过?而这样一个“山河表里”的潼关,谁最想占领?生 : 统治者们师: 事实上,潼关,在历史上也的确是兵家必争之地也就是说这个地方,和战争有着必然的联系。

      也正因为联想想到历朝历代百害无一利的战争, 所以潼关这个地方才引发了诗人的怀古之情 那么,诗人以什么样的姿态站立在潼关呢, 请从文中找出描写诗人神态的句子?生: 望西都, 意踌躇师: 谁能描绘一下,当时诗人的神态?生 1:诗人远远地望向西都,神色凝重,良久,深深叹了口气生 2:诗人站在潼关,手搭凉棚向西都望去,他的目光深邃,脸上却有着说不出的悲悯师:描绘地真好! 我们一起来想象, 张养浩在潼关勒马驻足, 目光渐渐锁定了一个地方, “西都” 面对“西都”他又想到了什么?生:“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师 : 同学们 , 读到这两句 , 引发了你哪些思绪呢 ?你想到了哪些情景 ?大家先看一组图片师: 资料链接 : 西都指的是长安 , 长安不仅是秦汉都城,魏、晋、隋、唐都建都长安作为六朝古都, 它该经历何等的繁荣和昌盛 我们就以汉代都城为例, 请看汉代长安西南的一个建筑多媒体演示图片)师: 汉九年(前 198 年),未央宫基本建成 前殿五十丈,深十五丈,高三十五丈 内有宫殿楼阁无数 未央宫总面积相当于将近 7 个故宫大小这仅仅是一个汉代,往前数有周朝有秦朝,往后数有魏晋有隋唐。

      长安这个六朝古都, 经历了每个朝代的无限繁华, 却也承担衰败灭亡诗人张养浩途径这里的时候,看到的是什么呢? (切换图片)生 (不由自主读出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师:作为六朝的古都 , 昔日的繁华、 昌盛早已在朝代的更迭中灰飞烟灭 , 余下的只有断壁残垣的衰败, 哀鸿遍野的凄凉 这一句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 让人能想象出战争的惨烈图景 , 而这些都是作者无限伤感的原因板书 : 遥望长安 , 深沉感慨师: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意味着什么?便是这由盛到衰的过程的真实写照 抚今追昔, 历史拨动了张养浩伤心之弦我们要怎样读出诗人伤心的感情呢?生 1:师: 这位同学重音把握地很好如果把语速再放慢一点,就更好了生 2:师:这位同学读得又好很多 语调深沉,语速适当,节奏读得鲜明到此为止,我们是不是可以得出结论,张养浩是在为历朝历代灰飞烟灭地物质财富而伤心呢?生: 不是师: 为什么?生: 因为小令的末尾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张养浩是在为百姓伤心师:大家觉得两句诗该怎样理解呢?兴,是指一朝兴起,亡,是指一朝灭亡,为什么无论兴亡,苦的都是百姓呢?生 1: 一个朝代灭亡,必然伴随着战争,而战争中老百姓必然要受苦。

      师: 大家能想到百姓受的哪些苦呢?生 2:比如男子要打仗,战死沙场,田地荒芜,官兵奴役百姓师:大家对战争颇有感受啊那么为什么一朝兴起,百姓也苦呢?(这里是个难点,需要老师启发)大家想想,宫阙万间,盖宫阙的材料从何而来呢,盖宫阙的人又会是谁?生 3: 一个朝代兴起,新的统治之往往要给自己盖宫殿,老百姓不服兵役又得服徭役生 4:恐怕不止服徭役,还有承担很多苛捐杂税生 5:还要占用大量的劳动力 师:大家说得很对一朝灭亡,伴随着战争,百姓颠沛流离,怎能不苦?一朝兴起,统治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苦的依然是百姓这最后两句诗,就像诗人沉重的叹息其中包含了诗人对老百姓的什么情感?生 :无限同情师: 我们怎么读出这种同情的感情呢?生 1:师: 这位同学用叹息的口气,读得很到位 生 2:师:这位同学把兴亡二字加以对比, 读得也很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首诗读一下, 看看我们能不能像刚才的范读录音一样,读出感情,读出诗人的心情师生齐读全诗板书 : 剖析兴衰 , 揭示真理 ( 悲愤 )这首小令,由潼关之地的景象,引出怀古之情,而最后情系百姓,才是它真正的弦外之音怀古诗词的最大特点, 往往都是这样借题发挥, 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隐藏在。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