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余杭互通方案设计与分析.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gg****m
  • 文档编号:209188036
  • 上传时间:2021-11-09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77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余杭互通方案设计与分析梁斌摘要:余杭互通是连接沪杭高速和东湖路的互通式立体交叉,也是临平新城的主出入 口现就该互通方案研究阶段的基本思路及互通的功能和形式作简单介绍和分析 比较以此來探讨四路互通立交的设计思路和选型问题关键词:互通立交;方案设计;分析;沪杭高速余杭互通迁改工程位于临平新城,现状沪杭高速公路临平出入口设置 在沪杭高速与迎宾大道交叉处,该出入口为双喇叭型互通其中临平出入口中的 一单喇叭互通设置在迎宾大道与南苑路交叉处,临平的商务中心区,立交占地 约294亩随着临平城市的发展,迎宾大道将定位为临平副城城市中心的一条南北向的商 业性城市主干道,其功能是以商业氛围为主,交通功能为辅的城市主干道,因 而临平互通已经严重影响了临平中心城区的城市发展为更好地体现临平山水城市特色,充分发挥迎宾大道的商业街道功能,有效整 合城市土地利用,提高地块开发价值在此背景下,拟将沪杭高速公路余杭互通 迁改至沪杭高速与东湖路交叉处,将沪杭高速进入临平的车辆引入东湖路,具 体项目位置见图lo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 下载原图1项目区域城镇现状布局、规划与拟建项目的关系本项目位于临平新城,该工程的迁改,能充分发挥迎宾大道的商业街道功能, 有效整合城市土地利用,提高地块开发价值。

      项目区域城镇基本都编制了规划,主要有《临平副城分区规划(2008-2020)》、 《临平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等相关规划,目前大部分规划己经在实施中 本项目符合余杭区临平新城规划图2临平新城规划图 下载原图2公路区间交通量分布状况本工程交通量预测结果详见表lo表1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辆/日(小客车) 下载原表折算成高峰小时交通量如表2o表2交通量预测结果辆/小时(小客车) 下载原表3主要构筑物东湖路为双向六车道城市快速路,采用跨线桥形式上跨沪杭高速公路,桥梁采 用9-25+4-30+9-25m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最近的桥墩边缘距离沪杭公路公路 边线约5. 25m,具有设置加减速车道的条件东湖路上跨处桥面标高约14. 4m, 沪杭咼速公路路面标高约6. 67mo沪杭咼铁上跨东湖路,沪杭咼铁咼架桥桥梁顶 咼约27m沪杭高速以南约1. 2km为S101省道,S101省道为路基顶宽26m的双向4车道一 级公路东湖路以西约625m为规划的南大街,南大街为路基顶宽32m的双向四车道的城 市主干道,东湖路以东约100m则为余杭区与海宁市的分界线由于南大街与迎 宾路之间为用地己纳入临平副城规划,因而对于在此区块布设互通,势必会影 响原有临平副城的规划。

      互通区地势平坦,多为旱地,互通区内有大片民房区内机耕道,村道分布较密, 其中河南北向穿越互通区本项目互通式立交服务性质的互通式立体交叉,服务性质的互通式立交是本高 速公路与一般道路连接或交叉时,具有出入口功能的立体交叉通常的服务性质 的互通式立交,其设计速度按40 (35) km/h采用图3项目平面影像图 下载原图4互通方案设计4.1方案一(1)互通方案一根据互通区范围的地形和交通量分布情况,方案一采用T形结合单喇叭互通本 方案转向匝道都釆用迂回式,能较好的满足交通量的需求,行车顺畅根据实际情况同时结合相关要求,对于跨越沪杭高速的匝道釆用不同的理念进 行设计对于沪杭高速出口匝道(即C匝道),尽可能地采用较高的指标以保障 行车的舒适性并顺应车速的变化具体阐述如下:采用直接式减速车道驶离沪杭 高速路接平曲线半径205m,穿越沪杭高铁在穿越沪杭高铁后,匝道采用125m 的平曲线半径(满足匝道设计速度60km/h),本路段纵坡采用3. 05%,并再次穿 越沪杭高铁,然后C匝道跨越沪杭高速后进入收费站,根据相关工程实际经验 及沪杭甬公司的相关要求,本路段纵坡采用3. 0%对于沪杭高速的入口匝道(即B匝道),根据车辆刚从收费站驶出,速度较慢的 特点,起点路段采用100m的平曲线跨越沪杭高速并下穿沪杭高铁,然后匝道采 用145in的平曲线半径,并保证不侵入站前路的规划红线范围内。

      然后B匝道下 穿南大街及沪杭高铁,再与沪杭高速合流沪杭高速侧的A、D匝道人部分路段为路基,如此在保障行车舒适的同吋也有效 地降低了工程投资对于东湖路侧的单喇叭互通,为尽量减小对东湖路的影响,在不改造已建的东 湖路跨越沪杭高速桥梁前提下,对互通进行统筹考虑,尽量做到方案经济又能 满足功能的需要在保证G匝道的加速车道及渐变段的设置长度下再确定E匝道 跨越东湖路的位置,该互通采用E匝道跨越东湖路,在E匝道设置分离桥梁一 座考虑到1匝道的加速车道渐变段已进入万安凉亭桥(1〜20m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 板桥)且离S101省道平交较近约(60m),因而对万安凉亭桥进行单侧拼宽改造, 如此在工程投资增加不大的情况保证了行车的顺畅图4余杭互通方案一平面图 下载原图4. 2方案二根据互通区范围的地形和交通量分布情况,方案二采用双喇叭互通本方案能较 好的满足交通量的需求,行车顺畅在原互通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即将原单喇叭 的形式反过来接东湖路对于沪杭高速侧单喇叭,利用原有的跨越沪杭高速的匝道,根据工可专家组意 见及交通量预测情况,对沪杭高速侧互通采用B型单喇叭具体阐述如下:(1) 对于沪杭高速出口匝道(C匝道),尽可能地顺应车速的变化。

      采用直接式 减速车道驶离沪杭高速路接平曲线半径2000m,本路段纵坡采用0. 6%o后匝道采 用卵形曲线,采用57. 25m的平曲线半径下穿沪杭高铁后接已建的E匝道,并再 次下穿沪杭高铁及上跨沪杭高速进入收费站,接收费站路段纵坡采用3.0%2) 对于沪杭高速的入口匝道(B匝道),其先接E匝道,随后穿越沪杭高铁, 然后与沪杭高速合流东湖侧互通方案基本同方案一图5余杭互通方案二平面图 下载原图4.3方案比选综合技术指标、行车舒适性、投资造价等方面进行分析比选如表3表3主要工程数量表 下载原表(1) 从技术指标上看,方案一线形指标要略优于方案二,更能满足交通量的增 长需求2) 从投资造价上看,方案二拆迁比方案一略多,但建安费用及征地数量方案 二比方案一略低3) 从规划角度上看,方案二对规划影响较大,在方案二中南大街与东西大道 设置平交较为困难,对于区块的交通沟通影响较大;同时方案二占用了部分己出 让的建设用地,对于前期处理难度较大4) 从实施角度上看,方案二交通组织难度较大,其在实施过程中需对原余杭 互通进行封闭,对原有的车辆通行影响大综上所述,木次设计推荐采用方案一5结语互通式立交设计除了具有路线设计的一些特点外,还受车辆行驶轨迹多向性、行 驶速度多变性等多元化因素的影响,在技术上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如何正确把握互通式立交设计要素,合理选定互通式立交位置,正确选择立交 型式,准确应用各项技术指标,对保证互通式立交具有完善的交通功能、较高的 服务水平、行车安全舒适、降低工程造价,减少占用土地和拆迁建筑物,提升公 路景观效果等至关重要经过本阶段大量的方案设计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体 会:(1) 互通式立交必须保持交通功能与建设规模的协调统一,满足区域交通需要2) 立交总体布置要协调、流畅,以符合城市景观需求3) 要根据交通量、工程造价确定互通立交方案在满足功能需要的条件下,立 交方案不宜采用高大、多层桥梁结构;参考文献[1] 刘旭吾•万通式立交线形设计与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2] 乔翔,蔺惠茹.公路立交规划与设计实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3] 贺栓海•道路立交的规划与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4.[4] 吴国雄,李方•万通式立体交叉设计范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5] JTJ B01-201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6] JTJ 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7] 徐家锂,程家驹.道路工程(第二版)•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杨少伟•道路立体交叉与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