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校心理教育的战斗力属性及其实现路径分析.docx
6页军校心理教育的战斗力属性及其实现路径分析 Summary:在我国军事干部的培养中,心理教育逐渐受到了重视,心理健康成为军人必备的核心素养与直接的战斗训练相比,心理教育的战斗力属性是间接属性,且是长期持续的过程它旨在通过教育培养军人的抗压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军人在极端的战场环境中能够保持头脑的清醒与情绪的镇定,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军校心理教育的战斗力属性进行分析,明确其在提高心理素质、激发战斗意识等方面的作用,并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探究,提出建设评估体系、完善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团体教学与实战训练四条策略Keys:军校;心理教育;战斗力属性;实现路径引言:个人的心理素质既由先天遗传所决定,又能通过后天教育环境发生变化一个独立个体所展现出的情绪、认知、行为、人际关系处理等都会受到其心理作用的影响军人应当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与积极的心态,有崇高的人生价值取向,灵活应对复杂环境的智慧以及体能,在人际关系方面,也应做到妥善处理,且具有集体主义精神和持久的战斗心理准备军校作为培养军人的重点部门,应当对学员进行长期不懈怠的心理教育,通过心理教育来提升学员的战斗力属性一、军校心理教育的战斗力属性分析(一)提高学员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包含多个方面,既体现在个人的个性与智力上,也体现在内在动力、健康的心态与心理适应能力上。
心理素质是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对军校学员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其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中保持头脑的冷静思考,针对目前局势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在战术布置等环节,也使学员的逻辑思维更加清晰,做出更为高效的战术布置情绪管理能力是心理素质的重要体现,通过提高学员的心理素质,学员能够对自己的情绪做出更好地管理,减少负面情绪对于战斗行为的不良影响,在战斗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与稳定的情绪状态,也能使学员在战斗中时刻保持清晰的头脑二)培养学员抗压能力抗压能力即心理承受能力,当个体处在逆境中时,会产生较大的负面情绪与心理压力,高抗压能力则有助于帮助个体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承受逆境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并做出积极主动的改变战场环境是危机四伏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学员要时刻保持紧绷的精神状态,往往会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抗压能力较弱的学员会做出错误的战斗行为,如恐慌行为、冲动行为、怯战行为等,这些不良行为既对学员本身影响较大,负面情绪也容易在团体中蔓延因此提高学员的抗压能力十分必要,有助于学员更好地适应战场环境,提升学员的战斗力,更好执行军队任务三)促进学员团队协作军队是团体协作环境,个人的心理状况会影响到团队的整体表现,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决定着一支军队集体是否拥有良好的战队效能。
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军队集体有着更优秀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军队学员在一个集体中感到更强的归属感,对战友有更高的信任感,有效提升团队的整体士气,从而促进集体战斗力的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也决定了团队的整体凝聚力,成员拥有一致的目标,能够在紧张的战场环境中相互支持,既能够提高战斗能力,也能够降低伤亡风险,提高战场上的生存概率同时,团队协作也促进了集体的意见充分交流,使团队往往能做出更加优良的战术布置与战斗决策四)激发学员战斗意识战斗意识是军人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拥有战斗意识的军人在战争环境中能够充分发挥战斗技巧,提高其个人的作战能力通过培养军校学员的心理,能够有效激发其战斗意识,在战斗中,学员能够表现出更高的战斗热情,在面对敌人时具备战斗勇气与战胜决心当战斗处于逆境时,战斗意识也有助于帮助学员保持斗志,顽强作战,不轻易言弃战斗意识的培养还与军人的忠诚性密切相关,增强战斗意识也有助于推动军人对国家和军队拥有更高的忠诚度,使其主动承担起保卫国家人民安全的军人使命二、军校心理教育的战斗力属性实现路径(一)建设心理教育与战斗力评估体系通过心理教育来提升军校学员的战斗力是一种较为间接的提升,且提升过程较为长期,短期内难以被有效观测,基于此,军校心理教育应当建立起一套与战斗力相连接的评估体系,明确心理教育所要达到的战斗力提升目标,针对战斗意识、团体协作精神等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精准培养,使心理教育与军事人才的培养目标保持高度统一。
首先,要综合考虑增强战斗力所需的心理健康指标,以此为依据建立评估指标,包括抗压能力、情绪稳定能力、战斗意识等,并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评估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手段,如进行定期的心理测验、问卷调查、战斗演练等通过长期评估,能够有效识别心理教育对提升学员战斗力所起的积极作用,根据评估结果,对心理教育课程再进行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使心理教育能够更加有效地提高学员战斗力二)完善心理教育课程体系更加全面系统的心理教育课程体系能够有效提高军校学员的心理素质首先,军校心理课程应当基于心理学基础,从军校特色出发,结合军校学员需求进行全面的心理素质培训应当设计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战斗意识训练等多种内容的课程体系,既要有理论知识培训课程,也要有实战训练课程,二者相互结合进行教学其次,要能够使用多种创新教学办法进行教学,提高心理教育的效果,采用情景模拟、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方法进行教学,能够提高学员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有效促进心理教学成果提升最后,要将心理学与军校其他教学科目进行融合教学,使心理教育培训渗入军校的各个课程中,形成完善的心理教育体系三)推进军校团体体验式教学军队是一个团体,与普通学校教育不同,在进行军校教育时,团体是其突出特点,因此在进行军校心理教育时,也可以采用团体体验式教学,通过设计丰富的团体活动能够让学员在体验中审视自身的感受,积累积极向上的正向情感体验与活动体验,从而达到经过心理教育提升战斗力的教学成果。
在团体体验式教学中,通过团体活动能够唤醒个体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内驱动力,从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1]要进行这一类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对学员深入了解,并按照“向实战聚焦、向部队靠拢”的要求进行教学主题的团体活动设计四)创设实战化模拟训练心理教育中,实战训练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实战训练既能够为心理教育进行学员在战斗中心理素质的检测,帮助教师明确学员的心理弱点,使课程的设计更有针对性,也能够通过战斗不断锻炼和提升学员的心理素质,进而提升学员的战斗力首先,应当通过真实情景模拟为学员创设与实际战斗场景相符的实训环境其次,要对战斗中涉及心理素质提升的环节,如战术决策、危机处理等内容进行重点教育,设计更多能够触发学员心理反应,体现学员心理素质的训练内容最后,要不断调整训练内容,使模拟训练既能够满足学员心理素质提升需要,又能满足实际战斗需求三、总结语综上所述,通过良好的军校心理教育,可以对学员的战斗力属性进行有效提升心理素质、抗压能力、团队协作、战斗意识等是其主要表现为实现心理教育效果,本文提出四条建设路径,分别是建设心理教育与战斗力评估体系、完善心理教育课程体系、推进军校团体体验式教学、创设实战化模拟训练。
以期实现军校学员心理教育战斗力属性的进一步提升Reference:[1]李清清,张千宇,段林玉.军校心理教育中团体活动的应用[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30):56-57.作者:武警警官学院分队指挥系处突教研室副教授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