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三国演义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体现了深刻的气象原理.doc

3页
  • 卖家[上传人]:m****
  • 文档编号:430119446
  • 上传时间:2023-04-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6.50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三国演义中有三个经典的故事体现了深刻的气象原理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葫芦裕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周瑜嫉恨诸葛亮的才能在自己之上,想借故而杀之,要诸葛亮在十日之内造十万枝箭诸葛亮竟欣然受命,立下了军令状,并把时间减为三天这种自讨灭亡的做法连忠厚的鲁肃都大惑不解其实诸葛亮成竹在胸,他已算准三日后长江上有大雾根据气象学的说法,常见的雾大致有两种:一曰平流雾,是暖气流遇到冷气流形成的雾其特点是范围大,不易散一曰辐射雾,是白天下雨或阴天,晚上放晴,地面湿度大,空中暖气流辐射到地面形成的雾其特点是范围小,第二天太阳出来后就散长江流域冬天的气候与北方比,多雨、湿度大,多暖气流,因而容易形成辐射雾从草船借箭的具体描写看,这样写道“是夜大雾漫天,长江之中,雾气更甚,对面不相见孔明促舟前进,果然是好大雾!借箭直持续到“日高雾散”之时,可见当时的雾是辐射雾居住在长江之畔的人经常会遇见这种辐射雾很显然,诸葛亮掌握了长江流域的这种气象规律,并利用这种气候为战争服务看准了曹操不敢在重雾中贸然出击,而只能“以乱箭射之”的心理,非常从容自信地从曹操手中“借来”了十万枝箭《三国演义》四十九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前夕,这年十月,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在赤壁(今湖北省蒲沂县)同曹操的先头部队遭遇。

      孙刘联军在长江南岸,曹操在长江北岸,同联军隔江对峙为了减轻船舰被风浪颠簸,曹操命令工匠把战船连接成所谓的“连环战船”有人提醒曹操防备吴军乘机火攻曹操却认为:“凡用火攻,必借东风,方令隆冬之际,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俱哉?若是三月阳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周瑜也看到了这个问题,只是由于气候条件不利火攻,急得他“口吐鲜血,不省人事”刘备的军师诸葛亮用“天有不测风云”一语,点破了周瑜的病因,并密书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对于火攻的条件,曹、周、诸葛三人都有共同的认识然而,诸葛亮由于家住赤壁不远的南阳(今湖北襄阳附近),对赤壁一带天气气候规律的认识,比曹、周两人更深刻、更具体西北风只是气候现象,在气候背景下可以出现东南风,这是天气现象在军事气象上,除了必须考虑气候规律之外,还须考虑天气规律作为补充当时,谙葛亮根据对天气气候变化的分析,凭着自己的经验,已准确地预报出出现偏东风的时间但为唬弄周瑜,他却设坛祭神“借东风”十一月的一个夜晚,果然刮起了东南风,而且风力很大形成这次东南风的天气系统是什么呢?是气旋还是反气旋呢?锋面气旋在我国,春季最多,秋季较少。

      它是一个发展深厚的低气压系统,其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空气从外围向中心流动,呈反时针方向旋转所以,处于气旋前部(即东部)的地方,吹东南风;气旋后部(西部),吹西北风(如左图)气旋内部盛行辐合上升气流,能造成大片降雨区因此,当连续吹东南风时,往往预示天气将要变坏天气谚语说:“东南风雨祖宗,西北风一场空”和“东风雨,西风晴”是有一定实际意义的另外一种说法是这样的:从现代天气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地方受到移动的闭合的高气压中心影响时,风向是顺时针转变的就是说,当冷高压开始移到海上,高气压后部盛行的东南风就会暂时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冬季冷高压南下过程中移动迅速,尾随南侵的后一股冷空气很快又到;所以,东南风持续的时间很短,人们往往忽略而通晓天文地理的诸葛亮,他的家就住在离赤壁不远的南阳,是掌握这次东南风出现前的征兆的,所以他准确地作出了中期天气预报那么形成这次东南风的天气系统到底是什么呢?在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中这样写道“天色微明,黑云罩地,东南风尚不息忽然大雨倾盆,湿透衣甲操与军士冒雨而行”我们可以知道,长江江面盛吹东南大风,到后来曹军败走华容道又遇上倾盆大雨,这在天气形势上看来,当时很象是一次锋面气旋天气。

      长江流域,特别是中游地区,如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的淮河以南地区,地处亚热带,是湿润季风气候这些地区往往是冷热气流交汇的地方冬天,当南边来的暖气流和北方来的冷气流交汇时,就要刮东南风这种现象,气象学称之为“气旋波”所以应该是锋面气旋天气系统造成的这次东南风这样看来,诸葛亮在冬初的十一月份,根据长江中下游地区当时的天气变化,预测将有东南大风出现,并进一步推断天气还要恶化,这是符合天气演变规律的《三国演义》中还有一处精彩的关于气象原理的描写,在《三国演义》中三国后期,诸葛亮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一次,诸葛亮于农历6月的一天,在葫芦峪设下伏兵,打算用火攻全歼司马懿的军队这一天晴空万里,暑热难耐,是施用火攻的绝好良机,诸葛亮用计将司马懿的大队人马引入谷中…他将司马懿父子及所率魏军困在葫芦峪,遍山点起大火,欲将敌军全部烧死,司马懿父子自度难逃此劫,抱头痛哭等死,然而,正当火旺人困,司马懿全军行将覆灭之时,一场大雨不期而至,大雨浇灭了诸葛亮扶汉反魏的豪情壮志,使他发出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的千古悲叹然而,为什么在那里,在那个时刻会下一场大雨?雨又是怎样形成的?其实他不知道这火是他放的,这雨也是他自己下的。

      本来在盛夏时节,山谷中的空气温度就比较高,谷中气流上升,形成谷风,再加上谷中大火,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上升过程中不断冷却,在有凝结核的情况下成雨掉下来,形成典型的对流雨诸葛亮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做为古代的军事家,诸葛亮能够利用自己掌握的气象知识为战争服务,但是人无完人,他并不能完全掌握现代的气象学知识,所以会出现火烧葫芦峪的失败今天的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地理学原理,为我们的生活以及国家建设更好的服务。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