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渤海地区情况和招商引资探析.docx
8页环渤海地区情况和招商引资探析 环渤海地区情况和招商引资探析 一、环渤海地区范围、总体经济优势和三大板块经济特征 ( 环渤海地区位于中国沿太平洋西岸的北部,是指环绕着渤海全部及黄海的部分沿岸地区所组成的广大经济区域狭义的环渤海地区包括丹东、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唐山、廊坊、北京、天津、滨州、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等18个城市广义环渤海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也就是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域泛环渤海地区是指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和内蒙古中部共五省(区)二市组成的广大行政区域该区域陆地面积共127.82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3.31%共有城市157个,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转载请注明来自:好 2022年以来,煤、电、油、运全面紧张,使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而环渤海地区由于能源原材料丰富,或者靠近能源原材料产地,引进外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速度都明显加快具体而言,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如下优势 环渤海区域内现有的华北(覆盖冀中、内蒙古中部和冀南,总部河北省任丘市)、胜利(在山东东营)、大港(在津、冀、鲁,总部天津)、中原(山东河南)四大油田之外,渤海湾亦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煤炭最为丰富的地区,山西、内蒙古为我国最大的煤炭产区,探明储量占全国煤炭总储量的61%以上辽宁鞍山、本溪一带的铁矿石,储量100多亿吨,全国最大还有冀东铁矿储量100亿吨菱镁矿储量占全国80%,硼矿储量占全国60% ,渤海沿岸也是我国重要的产盐区,其中长芦盐场(天津)是全国最大的盐场,不仅产量高,而且质量好,是发展海洋化工的重要原料此外,环渤海地区还蕴藏着石灰石、白云石以及有色金属等多种资源 渤海湾是我国最大的内海,海岸线长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4以上,粮食产量占全国的23%以上在工业方面,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工业密集区,是我国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有大量大型的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企业环渤海地区第三产业也具有一定发展水平,京津冀城市群在产业结构优化方面优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其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为4.0:42.3:53.7,长江三角洲地区为5.8:51.9:42.3,珠江三角洲地区为5. 6:49. 3:45.1京津冀地区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第二产业,表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升级换代较快,具有较高的产业优化度。
环渤海地区有大学300所,北京地区81所高校、503个市级以上独立科研机构,天津有45所高校和多家国家级研究中心,人才及科研优势为创新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了雄厚基础环渤海地区科技力量强大,北京的知识密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06倍,天津是全国的2.83倍,仅京津两大直辖市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科技人员就占全国的1/4,科技人才优势与资源优势也使得环渤海地区对国际资本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 环渤海地区以京津两个直辖市为中心,大连、青岛、烟台、威海、秦皇岛等沿海开放城市为扇面,以沈阳、太原、石家庄、济南、呼和浩特等省会城市为区域支点,构成了中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往和外项型、多功能的密集的城市群落在全国和区域经济中发挥着集聚、辐射、服务和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特色经济区域的发展在国际经济中心不断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趋势下,环渤海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环渤海地区目前由京津冀、山东和辽宁三大板块所组成三大板块的共同特点: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发展潜力巨大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三大经济区之一今年将出台的《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按照“8+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唐山、保定、廊坊、秦皇岛、承德、张家口、沧州等大中型城市。
其中北京和天津为该地区的两个特大型城市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具有人才、技术等优势,在第三产业发展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成为企业集团总部和管理控制中心所在地,将发展为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截止09年,在北京设立的具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性质的外商投资性公司共有121家,多数为500强企业天津市已有13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0多家外资企业在天津投资(陕西现存约10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中有130家在天津投资设厂天津有条件依靠现代制造业和国际航运中心为支撑,发展为中国北方地区的区域经济中心 但目前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山东地处沿黄河经济带与环渤海经济区的交汇点,海岸线长达3000多公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区和能源基地,制造业发展基础雄厚09年全省GDP3.38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200亿元(陕西8186亿元,733.91亿元) 辽宁省地处东北亚的中心,环渤海经济带的北端,东临日本、韩国,与朝鲜接壤,南与山东半岛相望,西与京津冀相邻,北靠东北腹地,是东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通向世界的重要门户和前沿地带。
包括沈阳、大连两个副省级城市,鞍山、抚顺、铁岭、本溪、丹东、营口、辽阳、盘锦、锦州、葫芦岛10个地级市,作为我国的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具备较好的基础 总之,京津冀、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自成体系,很多行业是诸侯割据,造成了环渤海地区产业关联度小,产业链短,或者产业链不完整,主要原因是该区域缺乏珠三角区域系统行政同属一省有共同利害关系,也缺少长三角区域系统以上海为绝对中心来统领整个区域的内在凝聚力 三、我市吸引环渤海地区企业投资的优势和招商重点 最近几个事件值得我们关注和深思,一是大家熟知的富士康11连跳后的涨薪事件,据说富士康在提出涨薪后,传出很多台商准备把工厂内迁,甚者倒到越南、老挝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方6月19日《中国经营报》发表文章“中国涌起涨薪潮 6000台企坚守东莞进退两难” 很多台商老板表示:“即使涨薪了,也不会轻易搬迁离开东莞,除了用工成本外,还要考虑产业链,东莞地区的制造业产业链是用20年的时间形成的,谁离了谁都活不了 东莞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副秘书长温智谋认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已经在全国遍地开花了,但形成产业集聚的只有长三角和珠三角。
他说在东莞方圆 从以上事件我们看出,一个地方吸引投资并不是土地便宜一些、劳动力成本低一些就一定能吸引对方更为重要的是一个地方要具备一种综合的优势,特别是是否适合特定的企业在这里落户成长国际投资中理论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不仅适用于国际间的跨国产业转移,也适合一个国家内部的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很多因素都在起作用,除了土地、劳动力、资源、交通常规因素外,产业环境、区域规划、发展前景、政府服务、领导重视程度都是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要认真研究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更要研究对方需要什么,选准招商方向和领域 目前,从大的环境上来说,我们具有两大优势是其它兄弟地市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的, 对环渤海地区的招商引资,我们还不能称之为承接产业转移我们知道,长三角和珠三角现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受制于成本的上升、环境的压力等各种因素,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的挑战,广东省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战略,汪洋指出,鼓励珠三角一些适合「走出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走出去」所以企业有产业转移的压力和愿望但对环渤海地区来说,在目前,他们也在承接国际和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所以总体来说,环渤海地区往外产业转移的动力和愿望不强(后面对我市在环渤海地区招商引资现状的分析可以说明)。
但是正如前面分析的,环渤海地区长期以来缺乏协作,各自发展,形成了自己产业体系这里面有不少是重复建设,由于竞争激烈,市场容量的限制等因素,有向外发展的需要同时,一些企业出于扩大规模、占领市场和在全国战略布局的需要,也有意向外扩张 三、我市在环渤海招商引资情况 03年至10年5月底,环渤海地区在咸投资项目共67个,占全市招商引资总数4199的 1.6%,总投资305.6亿元,到位资金132.4亿元 占全部到位资金1182亿元的11.2%其中,1亿元-3亿元项目21个,总投资29亿元3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225亿元亿元以上项目占全环渤海地区引进项目的58% 一是占全市招商引资的比重低,远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这一方面说明我们在这个地区招商引资的力度还有待加强,但另一方面,说明这个地区相对于长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驱动力和欲望不强二是环渤海地区单个项目投资额较大平均每个项目投资4.56亿元包括今年新引进的项目泾阳的天津亿联置业20亿元的中国西部五金机电城项目、礼泉的北京信昌文华数码科技公司投资21亿元的微量重金属吸附新材料生产线、三原的山东桑乐太阳能投资15亿元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兴平的山东华鲁钢铁22.4亿元的新型高耐腐节能复合板材生产线项目等。
这也说明了环渤海地区有一批经济实力和投资能力都很强的企业三是资源类项目占多数如山东淄矿投资5.3亿元的亭南煤矿,山东新矿集团投资3亿元的彬县水帘洞二期技改,大唐集团投资51亿元的马屋电厂一期,冀东水泥投资12.4亿元的水泥生产项目,山东盛大投资17.6亿元的纳米碳酸钙,北京汇源投资6亿元的果汁加工,鲁州生物科技投资4亿元的玉米加工项目等,主要是依托我市的煤炭、石灰石、农产品等资源优势进行投资 8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