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学案.doc
38页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新课标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全册教案学案学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全册教案目 录第 1 单元 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第 2 单元 自然而然的情感流露第 3 单元 像闻玫瑰花一样直接闻到思想第 4 单元 寻找文字的炼金术第 5 单元 让故事本身说话第 6 单元 准确把握人物精神第 7 单元 与自然为友第 8 单元 让生命沉思第一单元 诗歌是跳舞,散文是走路三维目标1.揣摩精彩诗句,体味精妙的用词和散文化的语言,提高诗歌鉴赏能力2.反复阅读吟味,把握诗歌“分行”的重要作用3.培养联想、想象能力,赏析诗歌的音乐美单元解读本单元的文本向我们展示了诗歌与散文的不同单元导言先从概念上辨析了两种文体在语言运用上的差异,并以“分行”为佐证,剖析了在诗歌中语言的功能发生的具体改变在诗歌选读中,从语言的外在特征(如分行、节奏、韵律等)以及内在特征(如想象、暗示、色彩与氛围的对比等)方面,详细分析了诗歌语言的独特使用形成的一种更集中、更丰富、更具感染力的经验表达单元中入选的诗作在形式上各有特点:《老虎》一诗刻画了想象中一只老虎威猛的形象,诗中强劲的语言节奏,来自相同句式的重复使用;《秋歌》一诗则利用分行、押韵的技巧,营造出忧伤、迷离的氛围,外在形式与内在情感达成完美的统一;而《三棵树》的外在形式特征并不明显,诗人更多的是调动一种同情的想象,让语言摆脱一般的日常应用,给无生命的世界赋予了生命的感觉。
自主阅读部分的《我自己的歌(之一)》 《严重的时刻》 《黑马》等,则在句法运用、整体构思和语言节奏上,也各有称道之处话题引入诗歌以最为接近灵魂的方式来守望与行走,它是抚慰人世苦痛魂灵的“圣经”,它是文学王国里醍醐灌顶的仙乐,它跨族越国,以自己的语言感动着它的子民学习优秀的外国诗歌,对丰富文化修养、提高诗歌鉴赏水平、了解世界文化、汲取人类文明的成果大有裨益,但由于外国诗歌特殊的文化背景及表现手法,探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本单元的重点是学习外国诗歌的思想与艺术特点,了解外国诗歌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诗体形式,提高诗歌修养对这些诗作的理解牵涉到外国文学史上的一些重要思潮与历史文化背景,这需要博闻多识,熟悉文学史,介入个体的理解和体验,才能真正把握诗歌的思想艺术精髓打开你的心灵之窗,诗歌就在里面世间万物的和谐发展,一静一动,无不充分表明诗意的存在,诗歌就在这一时刻静静地停留在我们面前,只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就足够了问题导引1.《老虎》在语言、形式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有哪些?它们有何表达效果?????答案:首先是通过相同句式(“什么样……”)的重叠使用,形成强劲的语言节奏,铿锵有力,震撼人心;其次,全诗以疑问句为主,基本没有采用描摹、叙述的手段,但是在强劲的节奏之外,也有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力。
2.《秋歌》共分三节,每一节其实都是由一个长分句分割而成,这有何表达效果?????答案:这样分割停顿,每行短则一个词,长则不过几个字,既在视觉上造成一种长短错落、摇曳生姿的建筑美、造型美,又形成另一种暗示:这似断实连、如“游丝一般延伸”的诗句,不就像一根被秋风演绎的小提琴的琴弦一样吗??3.《严重的时刻》的结构有什么特点?????答案:全诗由四节结构、句法都完全相同的疑问句构成,通过“哭” “笑”“走” “死”这些动词的变化,层层推进,不断展开4.诗歌的语言含蓄、蕴藉、凝练读《黑马》,找出最有代表性的诗句,试分析它们与其他诗行的关系答案:本诗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是最后的“它在我们中间寻找骑手”,卒章显志前面作者极力描写黑马的形象,是为了蓄积势能,最后一句是前面内容的深化和主题的提升自主探究夯实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匀称(chèn) 铁砧(zhēn) 喉咙(hóu)?脊背(jǐ)异曲同工(qū)B.拗断(ǎo)机械(xiè) 悄然(qiāo)?呜咽(yè)伫立(zhù)?C.筋络(luò)横梁(hén?) 树脂(zhī)?胸脯(pǔ)氛围(fēn)?D.脑髓(suǐ)甜润(rùn) 笼罩(lǒn?)?矗立(zhù) 参与(yǔ)?答案:C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熔炉溶解飘散摇曳多姿?B.苍穹厮守神秘莫衷一是?C.辨认忧郁落寞声调优美?D.悠然漂零剪辑琴声悠长?答案:D3.对下列作家、作品的陈说,有错误的一项是( )A.威廉?布莱克(1757~1829),英国 18 世纪诗人,代表作有《天真之歌》 《经验之歌》等。
他的诗歌打破了古典主义的教条,充满热情和想象,被看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前驱B.魏尔伦,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以对微妙感觉和印象的捕捉见长,常常利用直觉和暗示C.惠特曼,英国诗人他的诗作无拘无束,汪洋恣肆,创造了一种不拘音节、不押韵脚的现代自由诗体,诗集《草叶集》开创了英国文学史的新篇章D.米斯特拉尔,智利女诗人,1945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因为她那情感强烈的抒情诗歌,她的名字被当成“整个拉丁美洲理想的象征” 答案:C?课内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1~2 题严重的时刻(奥地利)里尔克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哭,?无缘无故在世上哭,?在哭我此刻有谁夜间在某处笑,?无缘无故在夜间笑,?在笑我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走,?无缘无故在世上走,?走向我此刻有谁在世上某处死,?无缘无故在世上死,?望着我陈敬容 译)?严肃的时辰(中国)唐祈我看见:许多男人,?深夜里低声哭泣许多温驯的?女人,突然?变成疯狂早晨,阴暗的?垃圾堆旁,?我将饿狗赶开,?拾起新生的婴孩沉思里:?他们向我走来1.里尔克的《严重的时刻》和“九叶”诗人唐祈四十年代的《严肃的时辰》相比较有何异同?2.对里尔克的《严重的时刻》的理解有多种看法,有人注重它的迷茫,或它的神秘;有人强调哭与笑;也有人关注“无缘无故” 。
你的看法是什么?答案:1.前者是现代主义,而后者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作品一般关注当下现实,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题与某个具体时空密切相关;而现代主义作品则更关注生命自身的生存问题,它常常可以超越具体的时空限制,直抵人的本真存在《严肃的时辰》明显借鉴了里尔克的写法,里尔克的诗歌体现了人的存在的荒谬、无法理喻为什么会有人在“在哭我”,或“在笑我”,或“走向我”?为什么某人在死去的时候,偏偏“望着我”,而我甚至不知道他们是谁,在哪里?但在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哭、笑、走、死”,事实上与“我”有着千丝万缕的“无端”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每个处于本真状态中存在的人,他的每一“此刻”都是“严重的时刻”,这种生命体验言说的是人类生命中某种共通的存在焦虑相比之下,唐祈的诗的义域狭窄,它植根于一个特定的时代,不可能任意用其他时代来替换,因而有着现实主义的限制2.这首诗谈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生活中的疏离化是一种严重的苦难;它表达的是,在每时每刻,在各地各处,没有什么人的命运是与我们毫不相干的在现实中人与人的距离显得何等遥远,似乎没有什么人的命运与我们有任何关系,但在诗人眼里却有着一种神秘联系,一些貌似无关实则有千丝万缕的散乱的意象通过他心中内在的诗歌旋律组合。
这既是诗人内心的个人写作,也是向人群呼吁的公共写作当然完全可以有其他看法,只要言之成理,说来有据,都是可以和允许的)?拓展运用一、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1~3 题哦,船长,我的船长!(美国)惠特曼哦,船长,我的船长!我们险恶的航程已经告终,?我们的船安渡过惊涛骇浪,我们寻求的奖赏已赢得手中港口已经不远,钟声我已听见,万千人众在欢呼呐喊,?目迎着我们的船从容返航,我们的船威严而且勇敢可是,心啊!心啊!心啊!哦,殷红的血滴流泻,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哦,船长,我的船长!起来吧,请听听这钟声,起来,??旌旗,为你招展??号角,为你长鸣为你,岸上挤满了人群??为你,无数花束、彩带、花环为你,熙攘的群众在呼唤,转动着多少殷切的脸这里,船长!亲爱的父亲!你头颅下边是我的手臂!这是甲板上的一场梦啊,你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我们的船长不作回答,他的双唇惨白、寂静,我的父亲不能感觉我的手臂,他已没有脉搏、没有生命,我们的船已安全抛锚碇泊,航行已完成,已告终,胜利的船从险恶的旅途归来,我们寻求的已赢得手中欢呼,哦,海岸!轰鸣,哦,洪钟!可是,我却轻移悲伤的步履,在甲板上,那里躺着我的船长,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江枫 译)1.“他的双唇惨白、寂静” “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等描写用意何在?2.有人说,这首诗歌人称使用混乱,时而第三人称,时而第二人称,时而第一人称,令人眼花缭乱,因而妨害了情感的传达你的看法是什么?拓展运用3.这首诗歌表达了对南北战争领导人林肯的崇敬和赞颂,诗歌是怎样把这种感情传达出来的?答案:(一)1.答案:这些描写是为了突出林肯死得悲壮胜利的钟声响起,而带领人们战胜惊涛骇浪的船长却死去了,这就突出了悲痛的气氛,同时表明了诗人对领袖的崇敬怀念之情2.答案:在第一节中,诗人呼告“我的船长”,用的是第三人称“他” “他已倒下,已死去,已冷却” 而第二节中在呼告“我的船长”后,用的却是第二人称“你” “号角,为你长鸣” 在第二节中,反复出现的“你”表现出诗人的极度悲伤,既为胜利而欢呼,同时又为船长的倒下而悲痛,时而叙述,时而呼告,喊出了自己的悲伤第一、三节用第三人称,而第二小节换为第二人称,在人称的转换中,诗人纵情地倾吐了自己对领袖的崇敬怀念之情3.答案:(1)运用比喻、象征的手法 “航船”比喻“国家”,“船长”比喻“林肯”,“可怕的航程”比喻“南北战争”,“胜利”比喻“港口”,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象征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总统的伟大作用,这样构思有利于形象地表现人物的伟大崇高。
在航船到达港口时,船长却倒下了,具体可感地表现了诗歌的悲壮的情感2)运用场面的对比航船即将到达港口的时刻,万众欢腾喜庆胜利,而为搏击风浪而顽强奋斗的船长却在此时倒下了这种场面的对比,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反差,也更能让人体会到诗人心中的那种悲痛欲绝的感受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 4~5 题秋 歌(法国)魏尔伦秋声像悠长呜咽的提琴,单调、忧郁,划破了我的心当钟声敲响,一切窒息,一片苍茫,回首往事,眼泪汪汪我走了,迎着厌人的西风风吹我到这里,那里,像一片枯叶在飘零葛雷 译)天净沙 秋思(元代)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4.就《秋歌》描写的内容看,诗人写了哪几种声响?有什么作用?5.比较两首诗在写法上的不同以及各自的妙处答案:(二)4.答案:三种一是提琴之“呜咽” “秋声”引发出的想象;二是“钟声”之深沉;三是“西风”之萧瑟这三种声响,既切合于秋,让我们听到了神秘的天籁之音;又切合诗人的心境,衬托出抒情主人公内心的哭泣总之,大自然的忧郁与心灵的忧郁相连,声音与感情彼此相通,使诗的意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5.答案:(1)《秋歌》的每一诗节都是由一个长句不断分割而成,如游丝般延伸,在视觉上形成一种似断似连的感觉,恰好暗示了如泣如诉的提琴声,诗歌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意蕴,构成了完美的统一。
2)《天净沙?秋思》的特色是集中使用名词描写景物丰富,画面感强,给读者带来强烈的视觉感受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6~8 题皎洁的月光(法国)魏尔伦皎洁月光照亮树林:树枝摇晃,发出鸟鸣,回荡树下……心上人啊,好似明镜,池塘映出垂柳身影,幽暗模糊,风儿饮泣……入梦之时一片平静柔和无边,仿佛降临从那苍天,月泛彩虹……其乐无穷6.这是一幅月下漫步图,它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7.诗人采用了哪两种表现方式?有何艺术效果? 8.全诗三个诗节,写了哪三种声响?三者之间关系如何? 答案:(三)6.答案:表现出诗人对天籁之音的心灵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