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组织行为学 第2章 个体行为基础(西北大学).ppt
63页第2章 个体行为基础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重点】: n西方学者对人性的看法的变化是管理思想发展变化的前 提 n个性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 应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n气质虽然在一个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不能起决定性的作 用,但能影响一个人的活动性质和工作效率 n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最显著的心理特征,在个性中起 着核心作用,是个人区别与其他人的集中表现 n能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是顺利完成活动的个性心理特 征n态度是个体关于喜欢或不喜欢的客观事物、人和事的评 价n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 个部分在人脑中的反映n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 价,是个人对某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久 信念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1 关于人的理论 2.1.1 中国学者的人性观点 (1)先秦时期的人性观 孔子提出了“性相近,习相远”孟子认为人的本性之善是先天赋予的,善是人的内 在本质,“我固有之”,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荀子明确提出“性恶论”,他认为性恶乃自然本性 。
墨家提出“兼相爱,交相利”,认为兴利除害是善 恶的根本尺度,提倡重公利道家以“无为”为旨归,倡导“少私寡欲”、“绝仁 弃义”,认为善人与恶人是相对的,要以善人为师,以恶人 为借鉴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汉至隋唐时期的人性观 汉至隋唐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在人性问题上围绕天道 、天理进行了阐释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善恶的根源在于“天”, 认为“善出于性,而性不可谓善” ,主张修善去恶 魏晋时期,王弼调和儒家、道家的人性学说,善 是对人类自然本性的保护郭象提出“夫仁义者,人之性 也 唐代韩愈提出以“仁义礼智信”五德为善恶标准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3)宋至明末清初时期的人性观 北宋时期是宋明理学的形成阶段周敦颐提出“以诚为本”,善就是天赋予人的本 性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认为“理,在天由命 ,在人则由性”,“性即理也”陆九渊以“心”为本,认为道德修养要“自存本 心”李贽从“人必有私”的自然人性论出发,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黄宗羲、戴震等主张“性善论”,“自利”是人 之常性王夫之以人性论作为理与欲、义与利的统一的理 论基础,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关键在于后天之习。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4)中国近代的人性观 中国近代的人性观一方面是对明清启蒙思想的继承, 一方面又接纳和吸取了西方近代人性思潮鸦片战争时期,龚自珍提出善恶并非人的天性,而是 后天才有的魏源认为人的思想总是处于善恶斗争中戊戌维新时期,康有为提出“性无善恶”的观点,认 为“性者,生之质也,未有善恶”谭嗣同认为“仁”是天地 万物之源,人性本善严复认为没有先天的善恶,善恶应以人 的苦乐为标准梁启超主张“利群”,但是利群的最终目的还 是为了利己、为我辛亥革命时期,章太炎认为人类为自己而生,善与恶 是可以进化的孙中山先生认为要克服兽性,发扬互助本性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传统的人性观受到了前所未有的 冲击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1.2 西方学者的人性观点 (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是古典经济学家和古典管理学 家关于人性的假设,是西方经济学,尤其是泰勒管理 理论的出发点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将该假设 称为X理论 n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n大多数人都是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 不愿负任何责任 n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为了达 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n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n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 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n人群大致分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 己,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根据经济人假设,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应当是: n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完成任务方 面n应用职权发号施令,使对方服从 n强调严密的组织,制定具体的规范和工作制度,如工作定 额、技术规程n在激励约束制度上,主要用金钱报酬调动人的积极性,同 时对消极怠工者采取严厉的惩罚措施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社会人假设“社会人”的假设是由社会心理学家梅奥在霍桑 实验中提出来的其理论观点是:n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条件 外,还有社会、心理因素n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员工的“士气” n在群体中除“正式组织”外,还有“非正式组织” n提出了新型领导的必要性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调动人的积 极性上起决定作用,因而在管理措施上应重视以下几点:n管理人员不应只注意完成生产任务,还应把重点放在关 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n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指挥、监督、计划、控制和组织等 ,还应重视员工之间的关系n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度,培养集体精神n管理人员的职能不能只限于制定计划,还应在员工与上 级之间起联络人的作用n提倡员工参与企业的管理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3)自我实现人假设“自我实现的人”的概念是马斯洛提出来的麦格雷戈总结马斯洛等人的类似观点、结合管理问题,提出了Y理论Y理论是与X理论根本对立的,基本观点实际上是对“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的概括这些假设是:n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普遍本性n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n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目标并不矛盾 n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n大多数人都具有高度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解决组织中困 难问题的创造性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根据这些假设,相应的管理措施为:n管理的重点是创造一个有利于人发挥潜能的工作环境n激励方式应从外在激励改变为内在激励为主 n在管理制度上给予工人更多的自主权,让工人参与管理 和决策,分享权力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4)复杂人假设 根据“复杂人”假设,美国心理学家J.J.莫尔斯、 J.W.罗尔施提出了所谓的“超Y理论”,又称“权变理论 ”。
其基本观点是: n人们带着各式各样的需要和动机来到工作单位,但主要 的需要是取得胜任感n取得胜任感的动机尽管人人都有,但不同的人可以用不 同的方式来实现n如果任务和组织相适合,胜任感的动机极有可能得到实 现 n即使胜任感达到了目的,一个新的、更高的目标又树立 起来了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1.3 组织行为学重视人性研究 人性研究是组织行为学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组织行为学正是在对人性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组织行为学之所以重视人性研究,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察: (1)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看,重视人性研究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管理实践的需要2)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看,重视人性研究是组织行为学对象研究的需要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2 个性差异理论 n个性是(Personality)又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应性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n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可以掌握其目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未来的行为n将个性理论应用于管理,应用于对员工的选拔、安排、培养和教育方面,对于调动人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管理水平,意义十分重大。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2.1 个性的概念及特征 (1)个性的概念从管理的角度上说,个性是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他常常被称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可测量的人格特征个性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一个人的行为个 性 学习历史 知觉 态 度环 境组 织工 作社会环境行为图2—1 个性因环境相互作用影响行为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个性的特征 n差异性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学习历史、所受教育、 成长经历和所处环境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 活动规律和个性倾向,具有独特的精神面貌 n倾向性人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表现出对事物不同的态 度、体验和特定的行为模式,体现为个人的需要、信念和 理想、世界观倾向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的能力、气质、性 格等方面的不同,它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 n稳定性个性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旦形 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成为判定一个人心理特点和行 为倾向的依据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n整体性个性是所有心理特征的有机结合,在一个具体 的人身上,不存在彼此孤立的、互不联系的个性特征。
n社会性人的个性是社会化的产物,是在一定的社会关 系下,经过社会实践和教育训练逐步形成的,是社会关系 的体现当然,这并不排斥个性的先天遗传因素但个性 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它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2.2 个性的基本理论 (1)个性发展阶段论这一理论由心理学家埃里克森(Erikson)提出他将一般人的个 性按年龄分为8个阶段,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个性发展的基本特征(表2 -1) 阶 段年 龄特 点成 功失 败1.婴儿早期 2.婴儿晚期 3.早儿童期 4.中儿童期 5.青春期 6.早成年期 7.中成年期 8.晚成年期出生—1岁 约1岁—3岁 约4岁—5岁 约6岁—7岁 约12岁—20岁 约20岁—40岁 约40岁—60岁 约65岁以上基本的信任心 自主 创造性 勤奋 自我认识 合群 继续成长 完善不信任 羞耻、困惑 自责 自卑 对自己的认识模糊 孤僻 失望 停滞表2-1 埃里克森的个性发展阶段论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2)个性特质论这是由卡特尔和吉尔福特等人提出的一种个性理论这一理论 认为在人们中间存在着一些一贯的、稳定的、带有不同程度普遍性个性 特征。
表2-2 卡特尔的16种主要个性特质 低分特质 高分特质1.孤独、缄默外向、乐观2.迟钝、学识浅薄聪慧、富有才学3.情绪激动情绪稳定4.谦虚、顺从固执、支配5.严肃、谨慎轻松、兴奋6.权宜、敷衍有恒、负责7.胆怯、畏缩勇敢、冒险8.理智、注重实际敏感、感情用事9.信赖、随和怀疑、刚愎10.现实幻想11.直率、坦白世故、遮掩12.自信、沉着忧虑、紧张13.保守激进14.随和、依赖专断、自主15.不拘小节自律严谨16.心平气和紧张困扰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3)个性形成理论在个性的形成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理论观点,大致可 分以下四种理论:n个性的遗传决定论这种理论强调个性差异是由遗传决定的 ,不同的气质类型都源于遗传因素 n个性的生物欲望论这种理论强调个性的形成是生物欲望发 展的结果 n个性的生物社会论这种理论认为,个性差异一方面取决于 遗传的机制,同时也受环境、文化教育、社会条件的影响 n个性的社会论这种理论强调,环境、社会因素对个性形成 起决定性的作用,将个性归结为社会文化或社会关系的产物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惠 宁(4)个性早期决定论这是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个性成长的理论。
他认为人的个性由三个阶段组成:n“本我”(下意识、潜意识、无意识、本能);n“自我”(现实性原则、良心);n“超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