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韦小宝的原型韦宝珊.pdf
1页责任编辑:严晓星 校对:李蔚2017 年 10 月 29 日 星期日旧闻15史海 钩沉“ 韦小宝”的原型韦宝珊□陈晓平???? 《 鹿鼎记》 中韦小宝的原型是 谁? 金庸曾明确表示, “ 这个人物的 由来主要是受海外华人的启示 ” ( 2007 年 1 月 6 日人民网) 已有网 友指出,这个 “ 海外华人”就是香港 华人爵士韦宝珊既为清廷效力,又 加入反清团体, 多方投机而没有失 手,这是两个韦爵爷的共同点当金 庸构思这部巨著时, 受韦宝珊的经 历和名字启发, 给主角起了这么个 名字,可谓顺理成章 当然,以韦小 宝经历的复杂离奇, 这个人物形象 是糅合多个历史人物再加想象发挥 而成 1895 年 10 月 26 日,兴中会第 一次广州起义 ( 也称乙未广州起义) 失败,至今已 120 年起义的领导层 孙逸仙、杨衢云、谢缵泰、陈少白、陆 皓东等,都是西式教育的产物;在背 后出钱出力的,是港澳新式商人、知 识分子和海外华侨起义的目标,是 建立一个共和国, 而不是另立一个 朝代乙未广州起义,与中国历史上 反复出现的农民造反绝不相同,可 谓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乙未广州起义一枪未发即告失 败,与韦宝珊告密有莫大的关系。
兴 中会临时主席黄咏商是韦宝珊的小 舅子, 兴中会多次在韦宝珊家里开 会,他拥有告密的绝佳条件港澳学 者霍启昌、莫世祥、吴志华挖掘的英 国殖民地部档案、档案,将 帮助世人揭开韦爵爷的真面目告密嫌疑兴中会机关被破获、 枪械被没 收、重要干部被逮捕,主流著作都认 为是会员朱淇之兄朱湘告密所致 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逃到日本横滨, 少年冯自由追随之, 为兴中会重要 干部,对早期史事知之甚详,并作了 多年专门研究 他在 《 革命逸史》中 说,在起义发动前一两日,负责起草 檄文的党员朱淇之兄朱湘, 怕受牵 连, 用朱淇名义向缉捕委员李家焯 自首,以期将功赎罪李家焯亲赴督 署禀报 两广总督谭锺麟闻报有人 造反,忙问是谁? 答曰 “ 孙逸仙” 总 督大笑: “ 孙乃狂士,好作大言,焉敢 造反? ”坚决不肯相信 李家焯失意 而退 谭锺麟接到朱湘的情报后并没 有立即采取行动, 对李家焯的汇报 不予置信, 耻笑孙文狂士“ 好作大 言”,又知道他是教会中人,怕引起 对外交涉促使谭锺麟采取行动的, 是一份更加可靠、深知内情的密报 这份密报来自香港商人韦宝珊 冯自由接着写到韦宝珊告密: “ 至初十日晚,派丘四、朱贵全率领 散处新安深圳盐田沙头各地集中九 龙之会党先锋队二百馀人, 乘保安轮船晋省。
然在此犹豫期间,已为驻 港密探韦宝珊所侦知, 遂电告粤吏 使为戒备, 同时党军所私运短枪六 百馀杆亦为海关发觉 ”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教授、 英国 皇家历史学院院士黄宇和教授认 为: “ 窃以为要么是同名同姓, 要么 是冯自由搞错了, 因为香港名流韦 玉被英女王册封的名字正是韦宝珊 爵士 ( 《 三十岁前的孙中山》,香港 中华书局 2011 年,第 582 页)黄院 士不相信地位如此崇高的韦爵爷, 会充当清廷的 “ 密探”,虽然他被册 封为 “ 爵士”是 1919 年的事让我们 来看看冯自由是否搞错了清廷坐探冯自由使用 “ 密探”二字有不准 确的地方,听起来似乎是个小人物, 改叫 “ 坐探”就比较合适 坐探”本 人可以是大人物,有其本职工作,通 报消息只是本职工作以外一种效 劳晚清这种 “ 坐探”的例子很多,最 重要的是为封疆大吏在京城负责打 探消息、代为办理机密事务的,叫做 “ 坐京” 据李宗侗、茅海建的研究, 张之洞的 “ 坐京”包括了杨锐、黄绍 箕等人,都是一时名士 韦宝珊首先是个富商, 其次则 是受港英政府重视的绅士, 又是清 廷的候补道 ( 厅级后备干部) 为了 在内地做生意方便, 勾结官府在所 难免。
有证据表明,他与两广总督谭 钟麟有一定的特殊关系 韦玉 ( 1849-1921),名廷俊,小 名玉,字宝珊 ( 以下统称 “ 韦宝珊”), 广东香山人 父韦光,13 岁时被美 国传教士裨治文收留教养, 资助往 新加坡读书,毕业后到港谋生,任有 利银行买办 韦宝珊继承了有利银 行买办职位 韦宝珊有一个堂兄弟 韦崧,字朗山,是他生意上的搭档 韦宝珊年轻时与黄胜长子黄咏 清一起留学英国 黄胜与容闳在 1847 年赴美留学,是中国最早的留 学生之一,回港后从事印刷出版,是 香港第二位华人爵士 黄胜的长女 嫁给了韦宝珊黄家和韦家有同乡、 同学、姻亲关系,亲密非同一般 作为有利银行买办, 韦宝珊是 香港最显赫的华人之一,继何启、黄 胜之后的第三位华人爵士, 其头衔 多不胜数,主要的有:太平绅士,团 防局局绅,东华医院总理,保良局永 远总理,定例局 ( 立法局)议员 同 时,他又以 “ 韦廷俊”本名,报捐为清 廷的候补道,出入广东官场告密动机韦宝珊为何会在这个时刻告 密?这纯粹是出于个人利益考虑学 者何汉威在 《 清末广东的赌商》一文中, 揭示了刘学询承办广东闱姓赌 博,背后有韦玉韦崧兄弟出资 刘学询是另一个穿梭于清廷、 革命党之间的香山籍政商人物。
他 以进士身份承办广东闱姓赌博 所 谓闱姓赌博, 是让人下注竞猜广东 乡试中试者的姓氏粤人好赌,而闱 姓赌博得到官府正式认可, 投注踊 跃,刘学询很快就积资巨万,富可敌 国刘学询野心极大,喜笼络奇才异 能之士, 曾资助同乡孙逸仙在澳门 开医馆有证据表明,孙中山也将重 阳起义的计划透露给了刘学询 1895 年,承办 “ 闱姓”的宏丰公 司,刘学询占一半股份,韦玉、韦崧 兄弟合占 25%股份 学者赵利峰注 意到韦崧负责广东 “ 闱姓”的日常经 营管理,曾直接向粤督谭锺麟禀请, 请官府追讨闱姓欠款, 谭锺麟的批 示且在 《 申报》上公开刊登 同盟会元老邓慕韩的解释很有 道理: “ 先是,香港总督以有人在港 招募队伍入粤, 恐于英国商务不 利,而议政局绅韦宝山以广东闱姓 赌博获有彩金,亦恐事发,大受损 失, 均将所闻电知粤督谭锺麟,请 其戒备……” ( 广东文物编印委员会 编: 《 广东文物特辑》,1949 年 3 月, 第 4 页) 很明显,韦宝珊 “ 告密”的动机, 是担心他们兄弟投资的广东 “ 闱姓” 所收赌款巨大, 因广州起事大受损 失,故向谭锺麟披露实情 香港兴中会一开始是孙逸仙与 杨衢云两派的联合。
杨衢云比孙逸 仙年长, 社会阅历更丰富, 早在 1890 年即在港组织辅仁文社,两派 联合之后, 曾为谁当 President 争执 不下 为不妨碍会务进行,曾选举黄 胜之子黄咏商为临时主席黄咏商卖 出苏杭街的房 8000 港元充当兴中会 经费 黄咏商是韦宝珊的小舅子 霍启昌发现的英国殖民地部档 案,揭开了韦宝珊深度参与兴中会密 谋的真相 港督梅轩利在 1903 年 1 月 22 日送给英国殖民地部大臣的报 告书中,揭露何启、韦玉跟革命党密 切联系梅氏说: “ 无可争辩的证据显 示,远在革命爆发之前,这两位先生 就都得到革命党人的信任,革命党的 会议经常在韦玉先生家里举行 ”梅 氏认为韦玉的行动应受到谴责,因 为 “ 在革命前好几个月内,他听任自 己的住宅被用为密谋反对清政府的 会议场所, 而且参与了密谋者的机 密, 这件坏事是众所周知的” ( 霍启 昌: 《 港澳档案中的辛亥革命》,商务 印书馆 2011 年, 第 96 页、271 页) 韦宝珊不仅提供了自己的住宅作为 革命党召开秘密会议的场所, 还直 接 “ 参与了密谋者的机密 ” 朱淇只是负责起草起义檄文,其兄朱湘所知情报极为有限。
韦宝 珊则完全不同, 兴中会经常在他家 里举行秘密会议,能掌握重要细节 谭锺麟采取的搜捕行动, 受到这两 个不同来源情报的触动, 但恐怕韦 宝珊的情报更有用协助暗杀杨衢云韦宝珊还有协助清廷暗杀兴中 会首任会长杨衢云的重大嫌疑 杨衢云是早期兴中会主要领 袖后来,孙逸仙因伦敦蒙难而名动 天下,逐渐得到反清势力的认同,杨 衢云遂主动让出最高领导权, 仍与 孙逸仙合作无间,高风亮节,世所罕 见 1901 年年初杨衢云被清廷暗 杀,是兴中会的重大损失 香港历史博物馆吴志华查阅档案, 对暗杀杨衢云事件有 如下叙述: “ 1901 年 1 月 10 日,兴 中会人杨衢云于香港遇刺身亡 ( 港 督)卜力锲而不舍,花了两年时间的 调查, 终于查悉乃两广总督德寿派 刺客行刺 主谋者乃广东管带巡勇 知县李家焯, 主凶四人……港人吴 瑞生接应……” ( 《 孙中山与辛亥革 命》,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2 年,第 554-555 页) 负责接应的吴瑞生, 也叫吴老 三,是韦宝珊亲信、团防局更练长 1898 年, 中英展拓界址专条成立 前,韦宝珊先得到消息,派吴瑞生到 新界大肆收购土地 ( 《 广东文史资料 存稿选编》第五卷第 661 页)。
谢缵 泰 《 中华民国革命秘史》云:1901 年 10 月 3 日, “ 吴老三( 又名吴瑞生) 被驱逐出香港, 因为他与暗杀杨衢 云有关 ” 杨衢云侄子杨拔凡在《 杨衢云 家传》 中说: “ 香港当局, 以越境杀 人,曾与清吏大开交涉 案发后,港 绅某与团防局 ( 即四环更练管理处) 更练长某,涉有旁助嫌疑,一被停议 席,一被递解出境 “ 涉嫌旁助刺杀 衢云之某绅, 据云是韦某, 而探长 ( 即上云之更练长)则吴老三 绅与 探长助之动机,无非贪图爵赏 ” 学者莫世祥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这个吴瑞生 ( 吴老三)在暗杀中扮演 的角色: “ 李家焯在广州召集会议,部署 暗杀杨衢云事宜 决定派乾元炮船 管带杨贞全与水勇陈临济( 又称陈 林仔), 以及李家焯手下兵勇邓忠、 徐福等四人, 于 7 日从广州乘船到 香港, 汇合已经在香港监视杨衢云 的兵勇李桂芬, 以及李家焯的一名 军官,共同匿藏在港人吴瑞生 ( 又称 吴老三)家中 同月 10 日傍晚约 6 点半钟,陈、邓、徐、李四人乘学童在 杨宅上学之际, 由徐福在结志街与 鸭巴甸街交界处望风, 其馀三人直奔杨宅后巷,随即上楼,李桂芬把守楼 梯口,陈、邓二人近距离向杨衢云开枪 射击,杨身负重伤,昏倒在地。
学童大 惊而散, 凶手趁乱逃脱 香港警察赶 到,将杨送入医院抢救医生从杨身上 取出子弹三枚次日早晨,杨终因流血 过多,伤重不治而逝,享年 40 岁 英 国医生卑路在法庭作证说, 杨衢云临 死时说出事之前两月,有个叫 “ 阿广” 的告知, 吴瑞生到广州, 与某高官密 商,设法害杨,事成酬银二万元 《 中 山革命在香港》, 香港三联书店 2011 年,第 125-126 页) 为何清廷暗杀杨衢云需要韦宝珊 的协助? 从韦宝珊在香港的另一个身 份可以窥知端倪 韦宝珊自光绪六年 ( 1880) 年 起 担 任 团 防 局( District Watch Committee)局绅,此后一直连 任, 到 1920 年退休, 前后达 40 年之 久,退休后仍被聘为团防局顾问 ( 团防 局历史上唯一一个顾问),可见他在团 防局的势力 团防局是华人组成的治 安组织,由华人各行商出资,受港府总 登记官监察,主要负责在中环、上环一 带组织更练,定时巡逻,维持治安,以 补警察的不足,相当于非正式的 “ 华人 警察局”, 也被称为“ 四环更练管理 处” 由于港岛华人居住在“ 四环”一 带,包含四区九段,这个片区也称 “ 四 环九约”。
韦宝珊就担任这个组织的主 要负责人 杨衢云赁居中环结击街,属于 “ 四 环”之内,也即韦宝珊的管辖范围 清 廷要侦知杨衢云的住处, 找韦宝珊最 为直接据上述文献所述,吴瑞生乃是 韦宝珊的下属 “ 更练长”或称 “ 探长” 杀手陈林仔等 4 人到港以后, 先住在 吴瑞生家, 然后再出动行刺 可以想 象:由于这 4 人来自广州,不一定很熟 悉地形, 行刺与逃跑恐怕都得到吴瑞 生指点,否则不会做得如此干净利索 事后港府对吴瑞生做出驱逐处 理,证实了吴瑞生对暗杀负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