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详解.doc

5页
  • 卖家[上传人]:平***
  • 文档编号:17860725
  • 上传时间:2017-11-12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38KB
  • / 5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不安腿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双下肢难以名状的不适感、蚁走感、蠕动感、刺痛感,迫使患者通过改变体位、走动或用手揉搓、捶打肢体才能缓解症状,而多项检查无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病情严重时可以累及到上肢由于患者夜晚入睡困难、易醒或早醒使睡眠质量下降,使白天出现困倦、记忆力下降和精力不集中等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和人体代谢产物异常堆积、大量毒素蓄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而刺激肢体局部所致与遗传和年龄因素有一定关系不安腿综合征虽对人体健康无直接的威胁,但从临床表现来讲,对病人身心的损伤是很严重的不安腿综合征在中医学中无该病名,但从其临床表现看与《灵枢·百病始生篇》中“厥气生足悗,悗生胫寒,胫寒则血脉凝涩……” 类似足悗即是指足部酸困、疼痛、行走不便等表现 《素问·五脏生成篇》云:“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行……卧出而风吹之,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厥也 ”形象地讲明了该病的发病机理,肝为藏血之脏,人动则血可循行于身体诸经脉脏器,人休息后则血归于肝脏若四肢经脉空虚,筋失所养又招致风寒外邪乘虚而入,邪气不尽又伤阳气,久累营血;或因阴血不足,不能行气,致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而诱发下肢(病情严重时可以累及到上肢)诸症。

      据此分析,采用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应有着较好的疗效穴位选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承山、肾俞、大肠俞患者取适宜的俯卧位并充分暴露需施术的部位,常规消毒后毫针直刺三阴交、承山、肾俞、大肠俞、足三里各 1.5 寸;阳陵泉毫针直刺 2寸,施小幅度的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令麻胀感向足部放散,将中间有小眼的硬纸小片套于针柄上,防治艾段燃烧时灰落下烫伤皮肤),将 1.5cm 的艾段套于毫针尾部用火从艾段下方点燃令自燃,燃尽后将艾灰祛除再如法施灸连续 3 壮后起针每日一次,连续施术 10 次为 1 个疗程太阳、阳明、太阴三经是病患部循行的经脉,据中医针灸“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的之义,选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足三里与足三阴经交会处的三阴交穴相配,健运脾胃、补气养血阳陵泉为经之会穴,施术后可养经疏脉,缓解肌肉痉挛肾俞、大肠俞、承山均为太阳经穴,有疏经养血、固表驱邪的作用,诸穴施针灸共奏补气养血、行气化瘀、舒经通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针灸不安腿综合征摘要:目的探讨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毫针、灸法及头针于亥时或子时治疗本病,观察 1~2 疗程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能较好地解决不安腿综合征的症状,取得 69.2%的显愈率。

      结论 亥时、子时针灸对不安腿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关键词:针灸; 不安腿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Resdess legs. Syndrom)在 1685 年由英国的 Wills 首次提出,1945年瑞典的神经病学家 Ekbom 对一系列病人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之后,被正式命名为不安腿综合征,直至 1995 年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确定了诊断标准对本病的诊断主要靠病史,通常详细询问病史,诊断并不困难临床特点如下:①症状发于双下肢,也可单侧,以麻木及两小腿酸胀难忍的不适感觉为主,可呈虫爬样,针刺样,烧灼样;重者波及到大腿深部,感较深部位酸胀、麻木或难以表达的不适;必须活动后才可暂时缓解的一种病症②症状多在夜间或休息时加重,如坐着,躺着,夜间睡眠中最为明显,常在床上辗转不安轻者经过拍打或按摩腿部或下床活动可以缓解、减轻;但重者暂时缓解后,不久又重复出现,使病人久久不能入睡,甚至睡着后因腿部难受发作而惊醒,造成严重失眠③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虽然不能引起生命危险,但病人却十分痛苦,生活质量差,也常会误诊误治④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⑤脑电图正常另外在诊断该病时应注意寻找病因,有无原发病,特别是症状持续短暂或最近加重的病人,应检查有无周围神经病,根性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对于最近出现症状的病人,应做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维生素 B12 等相应检查。

      国内报道并不多见,笔者多年来曾收集到 13 例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3 例中,门诊 4 人,住院 9 人;男性 7 例,女性 6 例,约为 1∶1;年龄 25~73 岁,平均 56.23 岁;发病年龄 10~65 岁,病史 1~20 年;3 例病人均为高血压病史合并脑血管意外后发生上述症状,1 例风湿性心脏病,1 例有缺铁性贫血,2 例糖尿病,1 例在妊娠期发病,余 5 例未合并其他病症其中 6 例脑电图检查均正常,3 例头颅 MRI 检查有脑梗塞病灶;4 例检查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及 5 例腓肠肌活检均正常;5 例脑脊液常规,生化细胞学检查均正常,1 例有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改变13 例中以肢体麻木、酸胀为主者 5 例,占 38.5%;以虫爬感为主者 3 例,占 23%;难以形容的不适者 5 例,占 38.5%受累肢体因人而异,3 例表现为瘫痪侧肢体不适,1 例上肢亦有麻木和不适感,3 例有大腿深部不适感,7 例为双下肢体不适未发现阳性家族史1.2 治疗方法1.2.1 一般处理在饮食上应给予低盐、低脂、粗纤维的食物脑出血和脑梗死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进行患肢活动,如下地活动、局部按摩等,均可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物质的排泄。

      心理护理上,向患者解释病因,尽量消除患者对本病的恐惧感,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病人在休息时,应注意保暖,促进血液循环1.2.2 用药情况治疗期间门诊病人未用药物治疗,住院病人未用与本病相关药物治疗1.2.3 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以每天晚上亥时或子时治疗毫针刺法处方主穴取风市,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承山,阴陵泉,行间,内关配穴取外关或光明主穴以 1.5~2 寸毫针刺入 1~1.5 寸深,行提插捻转泻法为主,留针 30 min,其中委中可单刺不留针10 次为 1 个疗程,休息 3 d亥时取外关行提插捻转泻法;子时取光明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 30 min灸法:取以上主穴、用雀啄法每穴灸 8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休息 3 d温和灸双涌泉 10 min/次头针双足运感区,30 min/次,其间行针 3 次,每次以 200~300 次 /min 转手法行针 1 min,10 次为 1 个疗程,休息 3 d1.2.4 疗效标准经针灸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经 3 个月随访,未 1 次发作者为治愈;针灸治疗后自觉症状明显减轻,偶在入睡前有下肢不适感,但不影响睡眠,为显效;针灸治疗后自觉症状减轻,仍需自我按摩或揉压活动下肢局部后,症状方能缓解或方能入睡者,为有效;针灸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

      2 治疗结果根据病人的情况,所有病例各治疗共 1~2 个疗程,最短者 6 次,最长者 17 次,平均 12 次结果痊愈者 4 例,显效者 5 例,有效者 4 例,无效者 0 例显愈率为69.2%典型病例:女,61 岁20050612 初诊双小腿酸胀麻木、烦乱不适 11 年每晚入睡前明显,用力捏揉、击打双下肢则症状稍减,稍后又心烦意乱,需下床行走 1 h余才减轻,以前服安定、佳静安定有效,现在则效果不好,口服氟呱啶醇或肌注曲马多针效果欠佳因患者以前长期在农村务农,后因生活改善,随子女居住城市,无须劳作而出现症状,伴精神不振,口干少饮,大便稍结,舌质红苔稍薄,脉数查体:双下肢活动自如,肌力、肌张力均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血沉、类风湿因子,腰椎MRI、头颅 MRI 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辨证属经络阳气郁滞不畅,先前白天针刺治疗 3 d,效果不好后改上法于晚上 11 时左右治疗,加取泻光明,经治疗13 次,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发作经自己按捏可消失入睡,显效后随子女回乡做生意,随访 3 个月未复发3 讨论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但有报道与以下因素有关,如怀孕、缺铁性贫血、叶酸缺乏、维生素 B12 缺乏、周围神经病、腰骶根性神经病、脊髓病、帕金森病、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病、心功能不全或使用药物等;部分特发性不安腿综合征有家族史。

      机理上,有人认为不安腿可能与间脑脊髓的多巴胺能系统有关Ekbom 提出,某些代谢产物在小腿肌肉组织内堆积刺激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内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周围神经功能紊乱,并可能使血管痉挛加剧,形成不良循环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殊治疗措施,采取治疗原发病,应用维生素类,镇静剂、血管扩张剂,钙离子阻滞剂,复方多巴胺制剂,多巴胺激动剂等;如尼莫地平、硝基安定、西比灵胶囊、氟呱啶醇、维生素 E、美多巴、溴隐亭等,但疗效、尤其长期疗效欠理想,且副作用多本病中医属“痹证”“血痹”范畴中医中药针灸有较好的效果房继英等[1]用四妙丸加味治疗本病,王锦爱[2]用电脑中频中药离子导入 TDP 照射治疗本病,孙秀春等[ 3]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安腿综合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相比之下,针灸治疗鲜见报道本人通过反复临床观察,认为该病患者老年人多见,症状多在双下肢,且以夜间麻木、酸胀难忍的不适感突出,应属于中医“ 痹证 ”“血痹”范畴缘于老年人气血虚,气血运行不畅,肝肾亏损,使下肢经脉、经筋失去血之荣养;且夜间阳气在里,阳气失调,影响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上宜平衡阴阳,疏泻经络郁滞之阳气、之湿热,疏通双下肢经络,解郁安神等治疗。

      故本法用双下肢局部经穴风市、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以疏通经络、通畅气血,血海、委中泻血热,阴陵泉及行间清利湿热;内关解郁安神,心包经气血互注于胃经,通于脾经,有疏通下肢脾胃经气功能;用泻法以达泻热泻阳燥湿目的;共奏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通畅气血之功又据现代医学理论取足运感区,通过对大脑中枢的功能调整,以达改善局部肢体症状目的,尤对脑血管病者适合雀啄灸法有泻法之意,能泻热、泻郁阳;温和灸涌泉能引火归元,使阳气入阴跷且治疗时间上取亥时或子时治疗,首先因为许多患者此时开始症状突出,急需处理;且此时为阳气萌动之时,三焦为亥时,脾为己时,己亥相冲,时辰上经脉阴阳气血互注,脾主四肢,阳气不舒或湿热下注致四肢不适,于亥时取泻外关,可调泻脾经之郁阳及湿热,以达平衡阴阳之目的胆为子时,心为午时,子午相通,心经与胆经气血互注,子时取泻光明,能宣泻阳气及导阳气入心经而养神养心,而达平衡阴阳,养神安眠之目的诸方面合用,而取得较好的疗效不宁腿综合征在服用汤药治疗的同时如果能适当配合正确的针灸治疗,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  体针(一 )取穴主穴:分 2 组1、臂中;2、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太溪配穴:足三里、委中、承山。

      臂中穴位置:前臂内侧,腕横纹与肘横纹中点,两筋之间二 )治法主穴仅取一组,效欠佳时,酌加配穴臂中穴,针入 2.5~4.0cm,得气后捻转补法3 分钟即出针足三里、阳陵泉、承山、血海、委中均直刺 1~1.5 寸,使针感向上或向下传导;太溪向上斜刺 0.5~1 寸,使针感向上传导,上穴均于得气后施捻转补法,留针10 分钟,每日或隔日治疗 1 次7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 3~5 天挑治加穴位注射(一 )取穴主穴: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委阳、会阳、承筋、承山配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在委中穴至足跟连线上取穴二 )治法采用挑治和穴位注射结合之法主穴用挑治法,每次取 2 穴,常规消毒及局麻后,用挑针刺入皮下,将皮脸向上挑起,牵拉摇摆,牵拉频率在 30 次/分左右挑毕以消毒棉球压迫止血,以小块消毒纱布外敷,胶布固定穴位注射药液:5%当归注射液 6ml、风湿灵注射液 2ml、VB1 注射液200mg、VB12 注射液 1000mg、地塞米松注射液 2mg、2%普鲁卡因 4ml,将以上药液混合后,取阿是穴 2~3 点,进行穴位注射上法均隔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二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结合使用温针加头针(一 )取穴主穴:阿是穴、足三里。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