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docx
11页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 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士人的担当古代的士,原本就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所谓“士农工商”,农是庄稼人,工是手艺人,商是生意人,士是读书人要求最严的时候,士人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外,不能从事别的行业当然,躬耕于陇亩,是可以的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耕读为本,是因为国家重农;诗书传家,才是命脉所系亲自到地里耕种,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所以,士人可以不耕,不能不读开作坊,做生意,就更不行了读书做官,则理所当然做官以后,也还要读书,有的还写写诗,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其中的“优”是优裕的意思,即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治学精力过剩,就当当官员这是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这样的人,今天恐怕不多今天受过高等教育者,即广义的知识分子,其实未必都读书教科书当然是要读的,但那叫“学习”或“上课”,不叫“读书”毕业以后,也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读书,则只是他们业余爱好因此,我们很难从职业、身份,来认定谁属于士,谁不属于士。
实际上,士或士人在古代,既是一种“职业身份”,又是一种“文化精神”狭义的知识分子,则是士人精神的再传承因此,这里所说的士人,也包括其他,都是指某种精神类型、气质类型或人格类型,甚至只是一种“文化符号”比如梅兰芳,职业虽是艺人,却不但成就极高,更在抗战时期,表现出传统士大夫的精神气质因此,文化界普遍视他为士人,尊称为梅先生士人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是有风骨、有气节、有担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为有风骨;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是为有气节;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是为有担当担当是广义的,包括“好汉做事好汉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有此一条,即可无愧为“士”但严格意义上的“士”,还得有“天下之担当”这种担当,古之士人,一般都有但如果是“国士”,则“必须有”刘备寄居刘表时,就曾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无可采”,真是徒有国士之名,当为士林不齿可见古人心目中的国士,必须能够“担负起天下的兴亡”至于“无双国士”,则恐怕只有像诸葛亮那样才行可惜这样一位难得的士人,却被《三国演义》歪曲为自命清高、忸怩作态的酸腐文人,做够了秀才出山,实在让人忍无可忍。
诗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真正的诗人,当然也都是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但这是“反映”,不是“担当”同样,学人也可以撰写时评,发表政见,以天下为己任但这时,他已经是士人了或者说,是具有士人精神的学人纯粹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正如纯粹的诗人,天下和国家,是可以管,也可以不管的只要为社会和人类,提供了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和艺术作品,就是真正的学人和诗人选自易中天《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士人读书做官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做官以后,也还是读书,有的还要写诗作赋,做做学问,这就叫“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B. 士人可以不耕,但不能不读,但耕是副业,读是主业亲自到地里耕种,带有“体验生活”的性质,读书传家,才是其命脉所系C. 古代的士人原本是一种“社会分工”和“职业身份”,他们除了读书,以及因为读书而做官之外,除躬耕外绝不能从事别的行业D. 古代士人的最佳状态是如果做官轻松自如,就做点学问;如果治学精力过剩,就做做官员,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典型的士大夫2. 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符合“士人的担当”的一项是( )A.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自南阳出山之后,南征北战,终其一生,为辅佐蜀主刘备、后主刘禅父子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B.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乐享闲适隐逸的生活,创作的大量质朴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歌C. 刘备寄居刘表时,当面痛斥一个名叫许汜的人,说他明知天下大乱国难当头,却居然“求田问舍,言不可采”,徒有国士之名D. 武松得知千方百计杀害自己的蒋门神和张都监之后,就直奔张府,怒杀狗官,蘸血在墙上写道:杀人者,打虎武松也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毕业以后未必都要做官,更很少有人再去务农,读书只是他们业余爱好,很难认定谁属于士,谁不属于士B. 梅兰芳作为一名职业艺人,凭借艺术上的极高成就和在抗战时期传统士大夫精神气质的表现,被文化界普遍视为士人,备受尊重C.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不失义、达不离道、可杀不可辱,始终仁以为己任,这就是士的精神、气质和人格特征D. 真正的诗人和纯粹的学人应该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其诗歌创作和时评撰写,都要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作品参考答案:1. C 2. B 3. D【1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一项,C项中“绝不能从事别的行业”表述不当,原文是“要求最严格的时候,士人……不能从事别的行业”。
出题人设置的干扰项是以偏概全2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B项“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官职,归隐田园,乐享闲适隐逸的生活,创作的大量质朴清新自然的田园诗歌这个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但是依据原文判断,陶渊明创造的诗歌只是他的隐逸生活的“反映”,不符合“士人的担当”的内容3题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张冠李戴,原文为“诗人和学人,则可以不必有此担当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诗人,他们的作品,也一定是人民的心声,但这是“反映”,而不是“担当”纯粹的学人,完全可以“两耳不闻天下事”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信息来源广,考验着大众的分辨能力自网络信息搜索形式发生变化以来,大众获得信息的方式也出现了变化更方便的信息获取渠道,让民众能轻松地获取信息,几乎一切问题,通过网络都能得到详细、准确的解答,从而也降低了对知识的权威感与信赖感但多媒体信息便捷复制、及时传播的特点,让民众信息量急剧增加,同时也超出了信息分析与处理能力,纷繁复杂的信息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信息传播迅速,容易造成群众情绪失控随着自媒体的使用,它改变了传统一对多的传播形式,变成多对多的形式,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充当信息发布者。
大众利用微博、短信、、视频直播等方式随时随地传播信息,同时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的话语壁垒自媒体的隐蔽性让传播者处在隐蔽状态,让整个传播更为随意、大胆,让很多谣言、不实信息开始传播,并且一度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材料二: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开辟了一条彼此了解的通道,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媒体领域的市场细分越来越明显,对用户信息的整理、挖掘和分析显得至关重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在增强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每个用户的兴趣爱好、受教育程度、经常浏览的页面、停留时长等数据信息,实现对内容的个性化加工、定制服务,并实施及时有效的精准推送,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在这里,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也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新媒体时代传播力的影响要素及其建构路径》材料三:媒体是否位居主流,最终要靠传播效果来检验全媒体时代,虽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但酿不出“好酒”,也难以留住受众在我们开疆拓土构建的新媒体渠道上,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通过设置公共议题,把握社会重大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推动舆论场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局面。
《主流媒体如何巩固主流地位》材料四:讲真话产生公信力,报道热点产生影响力这些最基本、最基础的传播规律,在纸媒时代如此,在新媒体时代同样有效应该看到,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方面,即使在过去纸媒时代,也做得并不够好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是多年来我们始终在检讨、却时好时坏从未根治的一些现象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读者别无他选,这种矛盾长期存在却没有过于显现,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不仅十分突出,而且影响到了纸媒的生死存亡因此,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一个重要的着力点是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受众是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感受一家媒体的公信力的只有在日常的报道中,始终关注社会热点,始终满足读者需求,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关键时刻才能产生真正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乃至凝聚力和鼓动力如果我们在日常的社会热点问题上、在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一直采取回避的态度,采取文过饰非的方式,而又寄希望于在重大事件、关键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事实上是难以取得满意效果的《以优质内容参与传播竞争》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媒体的草根性决定了人人都能利用微博、短信、、视频直播等方式发布信息,自媒体的隐蔽性是信息的传播更为随意、大胆的重要原因。
B. 随着网络信息搜索形式的变化,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方便,但急剧增加的纷繁复杂的信息也超出了大众理解与分辨能力C. 媒体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技术处理手段,对每个用户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有可能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D. 主流媒体要想位居主流,必须不断增强主流价值的内容供给,不断提供充满正能量的优质产能,形成“以主流引领百舸争流”的传播效果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们的主流媒体,在渠道垄断的纸媒时代不尊重传播规律、宣传规律,不考虑读者需求,内容远离热点、回避矛盾,枯燥乏味、千篇一律B. 主流媒体要增强话语权、提升影响力,就要始终关注社会热点,满足读者需求,坚持实事求是在热点问题上,不回避、不躲闪,讲真话C. 谣言、不实信息传播,影响了群众对信息的正确判断,很容易出现群众情绪失控以及网络舆情事件这是自媒体时代政府所面临的困境之一D. 新科技在媒体和受众之间架起了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媒体做到了新闻产品的适销对路,使受众实现了各取所需,传播力就得到了真正的体现9. 新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应该如何应对才能增强传播力,巩固主流地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7. C 8. A 9. 利用新科技,做到新闻产品的精准推送,让受众实现各取所需,实现“你关注的就是头条”增强主流价值、正能量内容供给,通过设置公共议题,进行舆论引导和认同构建,实现与受众的有效连接讲真话,报道热点在社会热点、群众关心的问题上,不回避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始终满足读者需求7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C项,“有可能”分析有错材料二中“让‘你关注的就是头条’从理想状态变成现实可能文章是“已然”不是“未然”故选C项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
